第464章 念五番外:念五的安稳日子 (第2/2页)
如今搬走,人流少了大半,念五的杂货铺也受影响,油盐酱醋卖得慢,孩子们的零嘴也少有人买。
伙计忧心问:“东家,咱们要不要也搬去城西?”
念五摇头:“不搬,春螺巷还有这么多老主顾,踏实卖货,混温饱总没问题。”
话虽如此,生意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他辞了伙计,自己和瘸腿张叔轮流看店。
孩子们也懂事,不再吵着要饴糖,还帮着擦货柜、招呼客人。
念五心里虽失落,却也满足。
至少不用饿肚子,孩子们能安稳读书,这样就够了。
他以为这辈子或许就这样,守着小杂货铺,看着孩子们长大。
直到开春那天,巷口突然热闹起来。
念五正给客人称盐,听见外面喧哗。
“怡红院的民生窗口开啦!在老址那边,能跟官府反映事!”
他心里一动,给客人称完就放下秤就往巷口跑。
只见怡红院春螺巷旧址门敞开,门口挂着新木牌“春螺巷民生议事窗口”,旁边贴公告。
受理百姓诉求,对接顺天府解决。
时念站在门口,和几个官府的人说话。
她依旧穿着旗袍,还是以前那样温和。
从那天起,春螺巷又恢复了往日热闹。
百姓三三两两来议事窗口,有的反映粮价,有的问孩子上学的事,议完事总爱来念五的杂货铺买东西。
“念五,你听说没?泉州渔民现在能按十文一斤卖鱼了,都是托了时老板的公平互贸!”
张老汉买酱油时念叨。
“可不是嘛!我侄子在永州,说那边开了好多蓝星读书角,娃娃们现在都能读得起书!”
大婶接过话,手里还拿着刚领的《民生手册》。
铺子里的生意渐渐回暖,比怡红院在时还红火些。
孩子们也能凑热闹,小萝卜常趴在议事窗口外听,回来就说:“爹,好多人啊!”
这天傍晚收了铺子,小萝卜拉着念五的手臂,仰脸问:
“爹,他们都说念姨姨很厉害,能让泉州渔民卖好价钱,能让很多地方的娃读书。”
“可我见念姨姨时,她还帮我捡过掉在地上的糖,还夸我绣的帕子好看,她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念五蹲下身,揉了揉小萝卜的头顶,眼里满是笑意。
他想起当年借银子的信任,想起民生窗口带来的热闹,想起铺子里越来越多的笑脸,轻声道:
“嗯,念姨姨很厉害。”
“她的厉害,不是能做多大的官,而是能帮像咱们这样的普通人过好日子。”
“能让你们不饿肚子,能让你们有学上,能让张爷爷有活干。”
小萝卜似懂非懂点头,记了爹的话。
她望着巷口议事窗口的方向,那里还亮着灯。
时念的身影偶尔能从窗缝里看见,还是那样温柔却坚定。
夜风卷着槐花香,落在杂货铺柜台上。
念五收拾好最后一罐盐,看着孩子们在门口追萤火虫跑,心里忽然觉得:
这样的日子,就是时念说的“民生安稳”吧。
而他能做的,就是守好这小小的杂货铺,给往来百姓递上一罐盐、一块糖,像时念帮他那样,给别人添些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