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简易版攻心计 (第1/2页)
叶红绫布下的局,堪称“极简主义版攻心计”,没有复杂的机关,全靠信息差和心理压迫,精准拿捏人性弱点。
第一步,先“请”人。她以神捕司协查的名义,让衙役去百物坊传话,把李大、王五、赵五三个伙计重新叫到衙门。
可到了衙门却不升堂,只让衙役把三人分别领到不同的厢房,说是“叶捕头稍后要亲自问话,先在这儿候着”。
李大被关在东厢房,一屁股坐在板凳上就骂骂咧咧:
“搞什么名堂?昨天不是问过了吗?还让不让人干活了!”
衙役只瞥了他一眼,丢下句“老实等着”就走了。
王五在西厢房更紧张,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嘴里念叨:
“别是案子出岔子了吧?跟我可没关系啊……”
只有赵五在北厢房还算镇定,背着手来回踱步,可耳朵却死死贴着门缝,想听听外面的动静,这种未知的等待,比直接审问更熬人,就像考试时老师拿着卷子站在旁边,不催你却让人浑身发毛。
第二步,抛“诱饵”。
叶红绫叫来心腹衙役小李,特意叮嘱:
“等会儿给赵五送水,机灵点,把话说到点子上。”
小李点头应下,端着水杯去了北厢房,刚推门就“哎哟”一声,脚下一滑,水杯差点摔在地上,水洒了大半。
“娘的,这破地儿真滑!”
小李一边擦手一边嘟囔,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赵五听见。
“这活儿真折腾!叶捕头也太神了,那把刀上居然查出了特殊印记,说是只有凶手才可能留下的,好像是什么……手上的老茧磨出来的印子,这下谁也跑不了了!”
赵五赶紧追问:“兄弟,你说啥?刀上有印记?”
小李却像没听见似的,捡起水杯匆匆道:
“不说了,叶捕头还等着回话呢!”
扭头就走,留下赵五在原地抓心挠肝。
与此同时,叶红绫特意走到关押林不凡的班房外,对着刚过来的老张头提高了音量:
“张伯,事儿查清楚了,林不凡真是冤枉的。多亏他之前提醒我查凶器和账目,我们顺着这条线找到了铁证,一比对就排除他的嫌疑了。待会儿县令过堂,不仅要放他,说不定还得嘉奖他帮忙破案呢,这小子看着胆小,心思倒细。”
老张头乐呵呵地应道:
“那可不!我就说小林是个本分人!这下好了,总算洗清冤屈了。”
这话顺着风飘进了厢房,李大在东厢房撇撇嘴:
“算那小子运气好!”
王五松了口气:“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可赵五听见“铁证”“嘉奖”这俩词,冷汗唰地就下来了,后背瞬间湿透,他拼命回想自己洗刀时的场景:
刀柄擦干净了吗?自己手上的老茧会不会真的在刀柄上留下痕迹?越想越乱,手心全是汗。
第三步,送“最后一击”。
叶红绫让小李和另一个衙役去班房接林不凡,特意吩咐:
“带着他从北厢房窗前绕过去,让他别说话,表情放自然点。”
林不凡立刻心领神会,整理了一下皱巴巴的衣服,跟着衙役往外走。
路过北厢房窗户时,他刻意放慢脚步,脸上没了之前的惶恐,反而带着点劫后余生的平静,还跟小李低声说了句:
“真是麻烦你们了,等出去了我请哥几个喝杯茶。”
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装得跟真的胜券在握似的。
赵五正扒着窗缝往外看,刚好撞见这一幕,心里“咯噔”一下,林不凡居然没事?
还敢说请人喝茶?
难道“铁证”真的找到了,已经彻底排除他的嫌疑了?
恐惧像潮水般把他淹没,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再不跑就晚了!他甚至悄悄摸向了厢房的后窗,手指都扣住了窗栓。
等叶红绫提审赵五时,他早已方寸大乱,眼神飘得跟没根的柳絮似的,不敢直视叶红绫的眼睛。
“赵五,案发当天午后未时到申时,你在店里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