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伟大,无需多言 (第2/2页)
信的最后,只有一句。
“箱中之物,或可解惑。”
陈庆之捏着那张薄薄的信纸,许久没有动。
原来,她都知道。
她算到了誉王的每一步,甚至,连誉王的愚蠢,都成了她棋盘上的一步棋。
她说得对,誉王此举,看似剪除了他这个“亲沐瑶派”的羽翼,实则将京城一股庞大的、渴望贸易流通的新兴力量,逼到了他的对立面。
可……如何团结?用什么团结?
他的目光,落在那只沉默的樟木箱上。
箱子不重,却有种压手的质感。
他从腰间取下一串钥匙,试了几把,才找到正确的那一枚。
“咔哒”一声轻响,铜锁弹开。
他深吸一口气,掀开了箱盖。
一股干燥的、尘封已久的纸张和墨水的气味,扑面而来。
箱子里没有他想象中的兵书、图纸,或是金银。
只有一叠叠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手稿。
包得一丝不苟,仿佛是什么绝世珍宝。
他伸手,将最上面的一包取了出来。
解开油布,露出里面一本用粗麻布做封皮的册子。
封皮上,是她用炭笔写的两个字。
《资论》。
名字很怪。他翻开第一页。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开篇第一句,就让他心头一震。他往下看去,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那些文字,仿佛有一种奇异的魔力,将他所熟知的世界,剖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什么叫“剩余价值”,什么叫“资本积累”,什么叫“阶级”。
他想起了京城和北境那些股份制捆绑起来的富商巨贾,他们为了认购工厂的股份而狂热的模样,与书中描写的那些追逐利润的资本家,何其相似。
原来,她不是在“分钱”。她是在……创造资本。
她亲手将这头贪婪的、不知满足的猛兽,从笼子里放了出来。
他放下这本,又拿起第二本。封皮上写着《公产盟书》。
“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大陆上徘徊……”
“至今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
轰!
陈庆之的脑子里,像是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他猛地站起身,巨大的震惊让他一阵头晕目眩,不得不伸手扶住桌沿。
他终于明白了。
他全明白了。
栖霞山下,枫林如火。她问他:“若有一日,新的权贵与天下百姓起了争执,你,站在哪一边?”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百姓。”
那时,他以为她说的“新的权贵”,是指他们这些推翻了萧氏的功臣。
他错了。
她说的,是资本。
是那些被她亲手扶持起来的商人、工厂主、银行家。
她早就预见到了,当这头猛兽成长起来,它会吞噬一切,会形成新的、比封建皇权更可怕的压迫。
她之前所做的一切,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在南境推行股份制……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为了权力,为了推翻旧制,建立一个更高效、更富强的国家。
可那只是表象。
那只是她铺设的一条路,一条缓冲区。
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封建王朝,不可能一步迈入她真正想要的世界。
那会扯断所有人的筋骨,让整个天下分崩离析。
所以,她需要一个过渡。她用资本的力量,去摧毁封建的根基,去推动工业的发展,去催生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的工人阶级。
然后……再由这个阶级,去亲手埋葬那个被她创造出来的、资本的世界。
这才是她真正的革命。
一条从一开始,就不属于权贵,也不属于资本的路。
一条真正属于天下劳苦大众的路。
陈庆之缓缓地坐回椅子上,只觉得浑身发冷。
他看着满桌的手稿——《土地法草案》、《全民所有制纲要》、《论持久战》……每一本,都在描绘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颠覆性的世界。
而她,将这个世界的钥匙,交给了他。
为什么……是我?
她将自己定位成了那个“过渡阶段”的缔造者和守护者,她用自己的双手,去沾满与资本家妥协的“肮脏”,去背负所有的骂名和误解。
却将那条通往最终理想的、最纯粹也最艰难的道路,留给了他。
她要他,成为那个“幽灵”,成为那场最终革命的领导者。
陈庆之的眼眶,无声地湿了。
他从未如此刻一般,清晰地感受到她的孤独。
她站在万丈高崖之上,脚下是她亲手开启的深渊,眼前是无人能理解的远方。
她不能回头,也无人能与她并肩。
他拿起那本《公产盟书》,指腹划过封面上粗粝的麻布。
他想起了她疲惫时,眉宇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清冷。
想起了她拉开距离时,那句“我们是自由独立的个体”。
想起了她预言他们可能会站在对立面时,那双平静得令人心碎的眼睛。
原来,她早已为他,为所有人,规划好了一切。
窗外的天色,不知何时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第一缕晨光,穿过窗棂,照亮了书房里的微尘。
陈庆之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了窗。
清晨的冷风吹在他脸上,让他滚烫的头脑,一点点冷静下来。
街上,早起的百姓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卖早点的摊贩推着车,挑着担子的脚夫,打着哈欠去上工的匠人……他们是这个城市最沉默的基石,是史书上不会留下名字的尘埃。
也是她,和他,要为之奋斗一生的意义。
陈庆之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定。
他转身,回到桌前。
他没有将那些手稿收回箱子。
他将它们一本本仔细地整理好,郑重地放在了书案最显眼的位置,与那卷已经无用的世界舆图并列。
从今天起,这些,才是他的舆图。
他拿起那本《公产盟书》,翻开了第一页。
京城的风,依旧凛冽。
但天,要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