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7章 巧遇公社苏主任 (第1/2页)
大年初二这天,天才刚蒙蒙亮,小河村却已经热闹起来。
按照初二回娘家的老例儿,村里嫁出去的闺女们,都提着大包小包,拖儿带女地往娘家赶。
路上遇到一起的,笑着互相道着过年好,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气。
李长青也起了个大早,换上了母亲连夜给他改好的、唯一一件没有补丁的深蓝色卡其布棉袄,虽然洗得发白,但衬得他身姿挺拔,显得格外精神利落。
李建军也换了件半新的棉袄,脸上却没什么喜色。大嫂刘彩凤倒是仔细梳了头,穿着件红格子的罩衣,眼神里藏着些算计,挎着个自己准备的小包袱。
今天他们要跟着母亲去邻村靠山屯的大姑家拜年。
“赶紧的,收拾利索了,今儿去你们大姑家拜年,可不能晚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把最后几个白面馍馍包进篮子,里面已经装好了两包点心、一条风干的狍子肉和二十个鸡蛋,篮子沉甸甸的,透着实在的心意。
李守山的腿脚不便,就只好留下来看家了。
靠山屯离小河村有十来里山路,中间要翻过一道积雪覆盖的山梁。
一家四口出了门,踏着积雪往靠山屯的方向走去,王桂芬时不时的回头叮嘱两句
“到了大姑家都勤快点儿,眼里有活!长青,特别是你,你大姑从小就稀罕你,多跟你大姑夫说说话,他见识广。”
“知道了妈。”
李长青无奈的应着。
众人翻过一道积雪的山梁时,李建军闷头在前面踩雪开路,刘彩凤小心翼翼地跟着,走到一处背阴坡的密林边时,李建军脚下一滑“哎呦”一声,差点摔进一个被雪覆盖的浅沟。
“建军!小心点!”王桂芬惊呼。
李长青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大哥的胳膊。
“哥,没事吧?这背阴坡雪下有暗坑,得留神。”
他指着旁边雪地上几处不太明显的痕迹。
“你们看,这有野兔脚印往那边去了,说明那边雪实,有时候跟着兽道走,往往更安全一点。”
他下意识地运用了增强的感应力和赵大山传授的经验。
李建军稳住身子,脸上有点挂不住的闷声说
“嗯,知道了。”
刘彩凤挎着篮子瞥了李长青一眼,眼神复杂,欲言又止的样子。
终于快到靠山屯村口时,迎面也走来一伙人。
打头的中年男人穿着蓝色中山装,外面罩着的军大衣,身形挺拔,李长青觉得有点眼熟。
走近一看,竟是公社供销社主任苏建国!他旁边是一位穿着藏青色呢子外套、围着灰色羊毛围巾、气质温婉的中年妇女,应该是他爱人。
后面跟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穿着一件时兴的枣红色条绒外套,围着白围巾,梳着两条乌黑油亮的麻花辫,眉眼灵动,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四周,一看就是城里姑娘,正是苏建国的女儿苏月华。
李长青连忙上前两步,礼貌的打了个招呼,王桂芬和李建军他们见状也赶紧停下。
“苏主任?过年好!您这是……”
苏建国显然也认出了他,脸上露出一丝意外的笑容
“哦,是长青同志啊?过年好!我们过来给我爱人的大哥拜年。”
他态度随和,指了指身边的家人
“这是我爱人,这是我女儿月华。”
李长青微笑着问好,态度不卑不亢。
“阿姨过年好,苏同学过年好。”
王桂芬也赶紧跟着说
“苏主任过年好,领导们也出来拜年啊?”
“是啊,老传统嘛。”
苏建国爱人温和的笑着。
苏月华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父亲在家提过的挺有想法的农村青年,见他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眼神清亮有神,完全没有一般农村小伙的畏缩木讷,便也落落大方地微微一笑
“过年好。”
两家人就这样站在路边寒暄起来。
苏建国看似随意地问
“长青同志,年过得还不错吧?开春后,对你们那个赶山小队有什么具体打算?”
李长青心知展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略一思忖,便条理清晰的说
“苏主任,我们初步想了下,开春后不能光靠碰运气。打算先跟着山叔,有计划的把附近几个山头的资源情况摸清楚,比如哪片阳坡的蕨菜、刺嫩芽出得早,哪片榛木林、松林产的蘑菇、坚果品质好。品相好的,坚决上交供销社,而一些边角余料,我们想试着粗加工一下,比如晒成干菜、腌制山野菜,看看能不能增加点附加值,也好给队员们多换点油盐钱。”
苏建国听得仔细,眼中闪过赞赏:“嗯,有计划就好!粗加工的想法不错,能减少浪费,还可以增加收入。不过一定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您放心,我们一定严格注意!”李长青连忙保证。
苏建国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
“对了,开春后公社可能要组织个短期的农村多种经营技术培训班,请县里的技术员来讲课,主要是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你要是感兴趣,我跟王支书打个招呼,可以推荐你去听听。”
李长青心中一喜,这可是意外之喜啊!他连忙道谢
“谢谢苏主任!我肯定愿意去学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