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缓急 (第2/2页)
成基命先道:“督师受苦了,我等奉皇上口谕,来请督师书信一封召祖大寿回来。”袁崇焕没有做声,待成基命连说两遍,才缓缓道:“祖大寿之所以肯听崇焕的话,是因为我是督师。如今我已革职下狱,又凭什么召他回来。”众人知道他说的气话,便百般劝说,袁崇焕就是不肯,只说自己戴罪之身,不便参与国事。
孙承宗见众人久劝不下,出言道:“元素,可还认得老夫吗?”袁崇焕抬了抬眼,道:“老大人乃元素上司,怎能不识。”孙承宗道:“当初你独自一人提议坚守宁远,我见你孤忠大义,故而重用于你。而后你因小事私斩小校,我也曾训斥你行事过急,不够持重。今日诸位大臣前来求你,是看重你为国为民的公义,知你能行臣子之义尽忠国事。而你以冤屈不肯答应,初心何在?岂是为臣子的本分?你仔细想想,老夫可说的有理?”袁崇焕听他这话有理,思考了一番,终于答应写信。
北京城外,皇太极带着大军环阅燕京。众将踊跃,都说满桂已死,明朝无人,此时攻城旦夕可下。
皇太极没有同意,下令大军向东,前往山海关。众将不解,纷纷请示何意。
皇太极望着北京城道:“攻下燕京易,得人心者难。满桂孙祖寿等纵死不降,可见人心尚未向我,就算重演靖康故事,不过徒劳得一城池而已,久之必易其手。不如纵兵掠夺,坏他根基,待他人心尽失,取他江山便易如反掌。何况眼下山海关空虚,我逆其后背,打通辽东走廊,据关临下,则入关随时随地,还怕没有机会。”众将心服,都说大汗英明。
大军开拔,皇太极命放了之前抓获的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让二人带和书给明朝皇帝。
看着远离的北京城墙,皇太极心中明白,不是不想攻城,而是逼的急了袁崇焕被放出来,自己的反间计就前功尽弃了,图大事岂在一朝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