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十三、十七 (第2/2页)
墨十三的铁锤在半空几不可察地凝滞一瞬,又重重落下,汗珠悬于他的下颌,终是坠入衣襟,在铁炉前蒸腾成汽,墨十三垂眸望着淬火盆中扭曲的倒影,黑绸衣襟早已被汗水洇出盐白色纹路。
“家主……“,墨十三喉间溢出一声极轻的嗤笑。
墨十三自幼便显露出惊人的嗅觉天赋,十六岁那年,他竟单凭嗅觉,从万千废剑残刃中辨出一枚微不可察的乌兹钢碎片,“铁鼻”墨十三之名遂传遍了青石城。
林震南故去的这五年间,“铁鼻”墨十三名震江湖,他不仅是林氏铸剑真传,更能以天赋异禀的嗅觉复刻天下名剑——只需轻嗅剑息,便能洞悉金石配比,继而淬炼出形神兼备之作。当林家遭逢变故之际,正是他打造出的那柄与十大名剑之一的“青锋”别无二致的仿剑,助铸剑坊逆势而起,订单纷至沓来,收入竟较往日更盛。
城西的铸剑铺依旧炉火不熄,而城东林府深处,真正维系着这个家族命脉的,是那位名唤林一的总管。
林一,原名墨一,垂髫之年便与林震南同窗共读,彼时二人晨昏相伴,情逾手足。老家主赐姓“林”,将他视若己出,更将偌大家业悉数托付,对于林一而言,老家主是慈父,林震南是兄长,林家便是他的全部。
自林震南远赴少林,林一便以一袭青衫、一双素履,协助老家主共同挑起林家大梁,从族谱修缮到看守炉火,从坊间收租到市舶清账,诸般繁琐在他运筹之下皆井然有序。尤其老家主薨逝那夜,他独坐账房,秉烛达旦,将丧仪所需的三百二十道工序分毫不差地罗列明细,连灵前焚化的往生钱,都谨遵遗训特制了双倍。
他常自嘲命途多舛,疼爱他的老家主在他眼前离去,结发妻子不久亦撒手人寰,唯留襁褓中的女儿嘤嘤待哺。可他万万未曾料到,有朝一日,竟连兄长的葬礼,也需由他亲手操办。
“林震南的棺椁,竟要由我来合盖。”他立于祠堂檐下,数着坠落的雨珠,忽然低笑出声。
这漫天飞舞的往生钱,他竟已见过三次。
棺椁内空无一物,连一片衣角也无从寻觅。暮色四合时,他独坐棺旁,摩挲着一枚羊脂玉扣——这是兄长在他及冠之日所赠,他一直佩于腰间。玉扣背面新沁了一层水锈,不知是泪水还是昨夜的残酒。他忽然记起老家主临终之言:“林家双璧,一内一外,可保百年不衰!”
原来当真要碎作满地残片,方能报答这四十余年的深恩。
自林震南死讯传回,林家“天下第一铸剑师”的金匾便迅速蒙尘,铸剑铺门庭冷落,求剑者寥寥。眼见基业将倾,林一的首要之务便是重振林家剑誉。
这日,他踏雪寻访玄渊派,欲求当代掌门沈寒舟襄助。
当年玄渊派内乱,老掌门血溅剑堂,正是他与兄长沈沧溟求林震南熔铸“青崖”、“青峰”双剑,方才镇压叛乱保住宗门根基。彼时,沈沧溟以心头血淬炼剑胚,林震南分文不取铸就双剑,双剑合璧,终在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生路。
如今名剑谱上,“青崖”已随沈沧溟沉入寒潭,唯余“青峰”还留在玄渊剑阁。
面对故人,沈寒舟不得不暂借“青峰”。
当墨十三接过这柄名剑时,青钢表面流转的星辉在他“铁鼻“翕动间纤毫毕现——三十六种矿脉精粹、七十二道淬火纹路,每一种墨十三都能精准嗅出!
江湖传闻,此剑出世当夜,玄渊剑冢十万古剑齐鸣,天下皆惊。
随后,林一将仿剑之功尽归于墨十三,助其成为江湖公认的“最年轻的铸剑奇才”,而他自己则坦然面对随之而来的震怒。
沈寒舟面色阴晴不定,死死盯着林一,怒火几乎化为实质。玄渊派诸位长老亦面露愤懑——绝世名剑竟现赝品,实乃对宗门莫大羞辱。林一却面不改色,微微欠身:“各位长老,此剑绝不会流出林府,但也不会销毁,这是保住林氏家业唯一之法,若沈掌门和各位长老仍有异议……”他略顿片刻,声音沉静如古井,“可去九天之上,寻我家家主定夺。”
沈寒舟脸色铁青,当即拂袖将林一逐出山门,林一知道他斩断了与玄渊派的情分,自此玄渊派与林家恩断义绝。
暮色中,他独自走下玄渊派长长的石阶,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他握紧了手中的玉扣,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有需要他守护的家业,有需要他抚养的女儿,还有一个在炉火中重燃的,未尽的承诺。
如今林家家业复兴,可他知道,最重要的是还没有解决。
朝廷说各门派为了少林七十二绝技大打出手,说一场大火烧死了所有人。
林一怎会相信这荒唐至极的解释!
他在等一个人,只有这个人可以查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