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黑风探幽 丹鼎密踪 (第1/2页)
筑水县城的喧嚣被远远抛在身后,云宸的身影再次没入城北的崇山峻岭。与之前漫无目的的逃亡不同,此次他目标明确——黑风峡。
孙大夫描述的“幽冥果”与“有人活动的痕迹”,像两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漾开圈圈涟漪。这绝非寻常。《黄庭经》博大精深,丹阳子遗留的铁卷亦提及诸多天材地宝与炼丹炼器之法,这“幽冥果”与可能伴生的“寒玉”,绝非普通山野之物,其出现之地,往往牵扯不凡。
他需要情报,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另一面。而危险,往往也伴随着机遇。
三十里山路,在他脚下不算什么。日头偏西时,他已站在了一处两山夹峙、幽深阴暗的峡谷入口前。谷中林木格外茂密,遮天蔽日,即便外面阳光尚好,谷内也显得昏沉沉的,一股若有若无的阴寒湿气从谷内弥漫出来,风中带着怪异的呜咽声,难怪得名“黑风峡”。
云宸收敛气息,将自身存在感降至最低,如同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潜入峡谷。
谷内地形比想象中更为复杂,怪石嶙峋,藤蔓纠葛。他依照孙大夫模糊的指引,朝着寒气最重、光线最暗的方向前行。越往深处,那股阴寒之气越发明显,连他运转内力都感到一丝滞涩。
前行约数里,耳边传来潺潺水声。拨开一丛浓密的蕨类植物,眼前豁然出现一片不大的幽潭。潭水漆黑,深不见底,水面蒸腾着肉眼可见的白色寒雾,潭边岩石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这里的光线几乎被完全遮蔽,如同黄昏提前降临。
“就是这里了。”云宸目光锐利,迅速扫视四周。
潭边果然生长着几株深紫色的“幽冥果”,那诡异的浆果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微光。而在潭水另一侧,靠近崖壁的地方,他发现了孙大夫所说的“痕迹”。
那并非野兽足迹,而是几个清晰的脚印,以及……车辙印!虽然被刻意用树枝扫过,但在云宸细致的观察下依旧无所遁形。脚印深浅不一,显示来人不止一个,且其中几个脚印沉稳有力,显然是身负武功之人。车辙印则说明他们运送了某种东西。
痕迹延伸向崖壁方向。云宸凝神望去,只见藤蔓掩映之后,崖壁底部似乎有一道极其隐蔽的裂缝,若非仔细观察,根本难以发现。
他心中一动,足尖轻点,如同一片落叶般飘至裂缝前。拨开垂挂的藤蔓,一股更浓郁的阴寒之气夹杂着淡淡的硫磺和药石味道扑面而来。裂缝狭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内部幽深,不知通向何处。
云宸略一沉吟,将承影剑握在手中,侧身挤了进去。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溶洞!洞顶垂下无数钟乳石,闪烁着淡淡的磷光,提供了些许照明。洞内温度比外面更低,寒气刺骨。
而更让云宸心惊的是洞内的景象:中央区域被人为平整过,摆放着数个造型古朴、非铁非铜的丹炉,炉下虽有灰烬,却并无烟火气,反而散发着寒意。四周散落着一些玉瓶、石臼、以及许多他认识或不认识的药材,其中赫然就有处理过的“幽冥果”碎片。洞壁一侧,开凿出了几个石室,门户紧闭。
这里赫然是一处隐秘的炼丹场所!
但此地的炼丹术,显然与寻常道门丹鼎派不同,透着一股邪异阴森之气。那些丹炉的样式,以及空气中药材混合后产生的奇异味道,都让云宸感到一丝不安。
他屏住呼吸,贴近一座最大的丹炉,炉身冰凉,上面刻着一些扭曲的符文,与他从丹阳子玉简上看到的某些符号有几分相似,却又更加诡谲。
“以幽冥寒气为火,炼阴煞之物……这是魔道丹术的路子!”云宸心中凛然。丹阳子铁卷中对此略有提及,乃是损人利己、速成霸道功力的邪法,为正道所不容。
难道盘踞在此的,是魔门中人?
他正欲进一步查探那几间石室,忽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和谈话声从洞窟深处传来,正朝着他这个方向靠近!
云宸反应极快,身形一闪,如同鬼魅般掠至一座巨大的钟乳石柱之后,将自身气息彻底收敛,与冰冷的岩石融为一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