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026章:白沙宋墓

第026章:白沙宋墓

第026章:白沙宋墓 (第1/2页)

苏亦一直呆在北大,直到马世昌离开两天之后,才坐上南归的列车。
  
  不是他不想继续待在北大,而是盘缠有限,钱倒是有一些,但粮票却是不够的,好在,宿先生还刻意分他一些粮票,就算如此,也是不行,因为,他不是一个人,陈飞也跟他一起留在北大。
  
  不是陈飞留恋北大,而是他不放心苏亦单独返程。
  
  他把苏亦安全送来北大也要安全的送回家。
  
  有始有终。
  
  尽心尽责。
  
  苏亦就算再不舍,也只能够在北大待一周。
  
  再多,不行了。
  
  这两天,苏亦也没有闲着,还是翻书,主要啃的就是宿白先生的《白沙宋墓》,跟《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洛阳烧沟汉墓》是周秦墓葬以及汉代墓葬的开山之作一样,《白沙宋墓》也是宋代汉墓考古的开山之作。
  
  这三本书都是考古发掘报告的典范之作。
  
  都要细读。
  
  尤其是《白沙宋墓》更是重中之重,谁让这本书的作者是宿白先生。
  
  而苏亦又报考他的研究生呢。
  
  前世,苏亦也看过《白沙宋墓》,确切来说是翻过,里面很多东西是看不懂的,里面的注释涉及到的文献太多,如果没有一定的文献基础,读起来就非常的吃力。
  
  这是一本注释比正文还要多的考古报告。
  
  现在读起来嘛。
  
  就没有那么吃力了。
  
  比如,注释涉及的《史记》苏亦读过、《汉书》苏亦读过、《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金史》、《明史》等二十四史,苏亦都读过。
  
  其他的,比如《四部丛刊》里面的《书经注》、《梦溪笔谈》、《唐律疏议》、《图画见闻志》等苏亦也读过。
  
  甚至,《画鉴》以及米芾的《画史》他都读过,毕竟他前世本科读的就是美术史。
  
  当然,大部分他文献他是没有涉略的。
  
  比如,周密的《志雅堂杂钞》、徐铉的《稽神录》等他听都没有听说过。
  
  所以说读书的广度以及精度上,他是没法跟宿白先生比较的。
  
  也确实比不了。
  
  两人同属的时代不一样。
  
  所受到的培养方式也不一样。
  
  蒙学读物不一样,文献功底不如老一辈的先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相比较前世,现在的他,文献功底确实提升了不少,至少《白沙宋墓》是读懂了。
  
  再说,文史楼的阅览室里面资料不少,翻书的时候看到感兴趣的注释,就可以借阅原著。
  
  这就是北大的优势。
  
  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然而,苏亦终究还要离开。
  
  那天晚上,马世昌过来串门的时候,没少跟他说关于《白沙宋墓》出版的事情。
  
  因为这本书图片太多了。
  
  征引和手绘了大量建筑、绘画、器物作为插图。
  
  没法子,这也是宿先生撰写发掘报告的特色。
  
  谁让他具有相当不俗的手绘功底呢。
  
  不过根据马世昌的说法,里面的手绘也不全是宿白先生画的。
  
  宿先生也只是手绘了写生一小部分,真正有需要的建筑图、斗拱、平、剖面图、都是请莫宗江先生画的。
  
  莫宗江是营造学社成员,建筑史学家,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也是梁思成先生的弟子。
  
  对古建研究有着深厚的造诣。
  
  五十年代北大考古专业开课的时候,就曾经请莫宗江先生过来教授手绘课程。
  
  实际上,幕后的工作不仅仅有莫宗江。
  
  临摹壁画和拍摄彩色照片的有叶浅予、董希文、刘凌沧、林岗、杨之光、潘絮兹和彭华士诸先生,莫宗江先生为白沙一号墓绘制了墓室结构透视图,余鸣谦先生参加测绘了白沙一号墓的平面、仰视、立面和剖面图。
  
  这些先生都是牛人。
  
  董希文就不说了。
  
  宿白先生的素描老师。
  
  油画大牛。
  
  所以才有人说,这项考古发掘和各种记录工作在人员的组成上,可以说是集考古、艺术界之精英,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实属罕见。
  
  这些幕后的故事,马世昌不说,苏亦肯定是不知道的。
  
  因为他前世读《白沙宋墓》的时候,已经是17年的最新版本的,里面精美的印刷以及插图,跟57年版本已经有不小的改变。
  
  当然,内容是不变的,正文、注释都没有改变。
  
  这本书能够成为中国历史考古学田野报告的奠基和经典之作,也是有其道理的。
  
  奈何,苏亦前世读研的时候,对历史考古学研究不深。
  
  当然,也不是没有读过。
  
  《白沙宋墓》是专业必读物,想要了解中国古建,《营造法式》,宿先生的《中国古建筑考古》都是必读物,不过这个时候,古建筑考古这本书并没有出版,甚至,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古建筑考古都不能够成为一门学科,只能算是考古关联方向。
  
  他前世学公众考古,苏亦写公众号推文的时候,会专门作一些考古专著推送,推送的书基本上都会读过,但也都是泛读,很难精读。
  
  现在重读《白沙宋墓》,又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而且,这本书还是宿先生亲自送给他的,里面还有宿先生的亲笔签名,珍贵的程度可想而知。
  
  不细读,良心有愧。
  
  甚至,里面涉及到不少宋代墓葬元素。
  
  甫道壁画马。
  
  开芳宴。
  
  屏心画水波纹。
  
  妇人启门。
  
  人墓祭仪和买地券。
  
  纸明器。
  
  唐宋堪舆书。
  
  宋皇家选茔地。
  
  等等。
  
  这玩意,要是后世写盗墓小说的作者随便翻看然后照抄,都可以营造出非常精美的画面感了。
  
  所以,苏亦都有一个荒唐的想法,要是让宿先生去写盗墓小说,他会写成什么样?是不是画面感十足?
  
  或者写着写着,最后就变成考古报告了。
  
  估计,后者的可能性最大。
  
  一想到这,苏亦就觉得荒诞。
  
  宿先生怎么可能去写盗墓小说,就算是小说,宿先生也不可能写。
  
  不过考古界的前辈,有没有人兼职写小说的?
  
  肯定是有的。
  
  比如大名鼎鼎的考古界前辈童恩正先生,后世,堂堂考古界的大牛,川大前考古学系主任,百度百科却冠于“作家”来分类,可想而知童先生影响力。
  
  甚至,童先生还有中国考古小说第一人的称号。
  
  当然,这些后话。
  
  重点,现在对于苏亦来说,重点还是看书,而不是写书,更不是写小说。
  
  甚至,当天晚上马世昌离开的时候,不仅让精读《白沙宋墓》,还让他好好学日语。
  
  用马世昌的话来说,既然你的英语那么好了,就需要开始学二外了。
  
  当时,马世昌说得轻描淡写,理所当然,让苏亦哭笑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