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23章:邹先生

第123章:邹先生

第123章:邹先生 (第2/2页)

聊着聊着,两人的话题就集中在田野实习上,许婉韵还苏亦分享他们当年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去田野实习的经历。
  
  也就这个时候,苏亦才确定,这姑娘本科跟老马一样,也都是在北大读的,果然是嫡系之中的嫡系。
  
  难怪会对北大历史系诸位先生的情况那么熟悉。
  
  许婉韵也没察觉自己不小心说漏嘴了。
  
  还在跟苏亦分享邹先生的情况。
  
  “其实,当年邹先生本科读的并不是考古学,你知道是哪个专业吗?”
  
  苏亦还真知道,“法律?”
  
  许婉韵点头,“就是法律,邹先生最开始考入咱们北大的时候,就是在法律系读的书,不过后来转入了史学系。后来在向达先生的影响下,读的考古学研究生。”
  
  这部分,苏亦知道多少知道一些。
  
  邹先生是47年考入北大的,当年,他的名字还不叫邹恒,而叫邹绍权,邹恒是读了北大以后自己改的,还自号东来居士,笔名鱼行。
  
  一听就就是个很有野心的小伙子。
  
  至于邹先生好好的,为什么会从法律系转入史学系,这事也很好理解,49年建国以后,国民党的法律已经不合时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当然,真要读法律专业也行,但是,邹先生志不在此,他又深受郭老以及顾颉刚《古史辩》的启发,就打算转入史学系了。
  
  这个想法得到了当时史学系的向达先生的赞成和支持,甚至向达先生还专门想当时的史学系主任郑天挺先生做了推荐,就这样,邹先生才顺利进入史学系读书,还顺利担任史学系学生课代表。
  
  有了课代表的身份,跟史学系的诸位先生的接触就多了。
  
  这样一来,邹先生就有机会接触到古文字、古器物以及考古学的相关知识了。
  
  比如,他接触的第一个师长就是张政烺先生。
  
  当时张政烺先生在讲中国上古史、甲骨文、还有古器物学,北大当年的学生深受其影响,现在北大的诸位师长,基本上都听过张政烺先生的相关课程,就算宿先生也不例外。
  
  除了张政烺先生之外,还有郭宝均先生以及夏鼐先生。
  
  有了这样些师长的影响,邹先生自然而然就入了考古专业的坑。
  
  但一些具体的细节,苏亦就没有那么熟悉,所以需要还要跟许婉韵相互印证。
  
  他也不是八卦。
  
  而是前世研究的就是考古学术史,研究学术史,对相关的学者不熟悉,那怎么研究他们的学术思想?
  
  超时了。
  
  苏亦关于安特生与仰韶文化的故事,还没说完,下课的钟声就响起来了。
  
  严先生之前说时间还早,事实证明,一节课的时间不足以让苏亦讲完关于安特生的事情。
  
  他只是讲完安特生的甘肃考古之旅,还没有来得及谈及安特生关于“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具体学术观念行程过程,就下课了。
  
  安特生关于中国文化西来说这方面,可以讲的事情还是挺多的。
  
  首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为了论述这个假设,他做了什么尝试,又拿西方哪些遗址跟仰韶文化来对比?
  
  这些都可以讲。
  
  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提出西来说之前,安特生还假设中国史前文化发源地就是新疆,然而,这个说法很快就被推翻,才有后面的西来说。
  
  这个过程中,西方的学者是一种什么的态度?
  
  这个方面也可以讲。
  
  比如,之前被安特生拿来对比仰韶文化的中亚安诺遗址的发掘者施密特,就不认同他这个的说法。
  
  觉得安诺遗址出土的陶器跟仰韶问题出土的彩陶相比较,相似度太少。
  
  就算如此,安特生也没有改变他的说法。
  
  关于这些学术史部分,要讲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但这部分,也不好讲。
  
  因为他面对的都是新生,讲甘肃各个史前遗址都要不停的解释,要是还拿国外的史前遗址来做对比,需要解释的就更多了。
  
  到时候,台下的学生肯定会一脸懵逼。
  
  就算如此,同学们仍然喜欢苏亦的讲述方式。
  
  等下课钟声敲响,看着大家伙一脸遗憾的表情,严先生既然还说,“同学们不要急,以后还有时间,以后有时间还可以让苏亦同学给大家继续讲一讲。”
  
  显然,严先生跟其他北大历史系师长一样,并不抗拒让在他的课堂上蹭课,哦,不对,应该是蹭讲。
  
  蹭讲,这个词不是说苏亦自我发明的。
  
  是在食堂遇到许婉韵的时候,这大姐调侃他说的,“现在你在咱们考古专业,真的出名了,我可是听说,你每一个老师的课堂上都在蹭讲,你小子可真行啊。”
  
  顿时,苏亦就觉得口中的糖醋排骨不香了。
  
  北大食堂的糖醋排骨,一直都是紧俏物资,先到先得,晚了一会,连残渣都不剩。
  
  这一次,一下课他就杀到食堂。
  
  一到食堂,发现许婉韵比他还早。
  
  这姑娘,根本就不需要上课,除了每周宿白先生顶下来见面会外,就王永兴先生的敦煌学是必修课,其他的时间,都极为自由。
  
  这种自由也是相对的。
  
  大家都很自觉学习。
  
  许婉韵也不意外,她基本上都泡在图书馆,然后,比中午下课时间提早一点过来食堂,随便跟苏亦占座。
  
  他俩,现在已经心照不宣地组成饭搭子,谁先来谁占座,论流帮忙点各自喜欢吃的饭餐。
  
  苏亦喜欢吃啥?
  
  自然是肉。
  
  啥肉都行。
  
  名鱼行。
  
  一听就就是个很有野心的小伙子。
  
  至于邹先生好好的,为什么会从法律系转入史学系,这事也很好理解,49年建国以后,国民党的法律已经不合时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当然,真要读法律专业也行,但是,邹先生志不在此,他又深受郭老以及顾颉刚《古史辩》的启发,就打算转入史学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25章邹先生)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