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141章:文献太多看不完怎么办?

第141章:文献太多看不完怎么办?

第141章:文献太多看不完怎么办? (第2/2页)

它对我们了解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古代典章制度和习俗,有一定帮助。
  
  而《风俗通》又称《风俗通义》,东汉汝南郡南顿县(今项城)人应劭着。是东汉应劭所着的一部考释名物、议论时俗的书籍。
  
  要不是宿先生提及,苏亦估计翻都不会翻这些书。
  
  现在嘛。
  
  也是先攒着,等啥时候需要用再翻看。不然,短时间内,他哪里有那么多精力翻看这些书。
  
  再说,考古学要学的东西,又不只有文献资料。
  
  要是连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讲个啥?研究个啥都不懂,看那么多文献有什么用?
  
  于是,文献列完,宿先生就开始讲课了。
  
  文献很难,宿先生讲课却深入浅出。
  
  什么叫深入浅出,就是用浅显易懂的话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
  
  比如宿先生开始上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知道魏晋南北隋唐这个历史时期包含多少个朝代吗?”
  
  这个问题一出来,就有人笑了。
  
  然而,尴尬的是,真的有人不知道。
  
  于是,宿先生把苏亦喊起来,“你这段时间经常去历史系听课,跟大家说说吧。”
  
  对此,苏亦也习惯了。
  
  台下的学生,更是司空见惯。
  
  苏亦站起来,解释,“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而南北朝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
  
  “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至于隋唐时期,诸位应该都熟悉了吧。这个我就不说了。”
  
  等他坐下以后,宿先生接着他的话说,“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从南北对峙到南北统一两个阶段,这种阶段性的变化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体现,其焦点集中在如何通过对周礼古制的尊崇与模仿进行皇权的正朔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在各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恰好给我们提供了这种阶段性变化的物化证据。同时,也使我们对中央集权在全国的施行有了明显的了解。这在考古学中主要表现在城址、墓葬、手工业以及中外文化交通等方面。”
  
  宿先生前面的话,都是铺垫,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
  
  历史考古考个啥啊?
  
  就是以下这些。
  
  城址、墓葬、手工业以及中外文化交通等方面。
  
  尤其是城址跟墓葬是两个最为重要的部分。
  
  那么手工业呢?
  
  有啥好考古?
  
  其实好多。
  
  矿冶手工业遗址、古瓷窑址就属于手工业考古的范畴。后来的盐业考古也归类为手工业考古范畴。
  
  甚至,古代的交通工具,比如一些古船遗址也可以归类为手工业考古范畴。
  
  中外文化交通这个方面有啥可以考古呢?
  
  不,大有可为。
  
  比如着名丝绸之路,不管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都可以归类为中外文化交通的范畴。
  
  这方面的考古研究工作,同样也大有可为,在申遗的时候,必然缺少不了考古成果的加持。
  
  以上这些是苏亦的了解。
  
  却不是宿先生的讲述。
  
  宿先生的讲述还在后面。
  
  因为他讲述的更加详细。
  
  宿先生讲述的第一部分就是历代中央和地方城址考古。
  
  不过在正式讲述正文之前,宿先生问,“黑板上的文献目录都查完了吧?”
  
  众人点头,齐声回答。
  
  “嗯,都抄完了。”
  
  宿先生点头,“嗯,那我先擦掉,然后抽一两个同学来回答一下问题。”
  
  瞬间,台下一篇哗然。
  
  也就这个空挡,马世昌老马很自觉的上台帮忙擦拭黑板。
  
  这在后世,北大考古专业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幕,就发这样生在众人的眼前。
  
  然而,在众人的眼中,这一幕,早已习以为常,似乎马世昌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坐在台下的苏亦感慨不已。
  
  因为谁又能够想到,马世昌保持这个习惯却几十年如一日呢。
  
  到了后来,五十多岁的马世昌还坚持着每次宿先生上课都过来听讲,帮忙擦黑板,才让人觉得动容。
  
  这种小举动,坚持一周没啥,一个学期也还可以,坚持一两年就已经很可怕了。
  
  然而,留校以后,还能坚持这个习惯,苏亦自认为做不到。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种深厚师生情,在场的学生感触不深,苏亦却最清楚不过。
  
  有点类似于高去寻跟梁思永这对师生。
  
  望着台上的马师兄跟宿先生,苏亦没由来的羡慕。
  
  然而,苏亦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下一刻,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发生了。
  
  因为马师兄擦完黑板之后,宿先生就开始把人抽起来提问。
  
  也不知道巧合还是刻意的。
  
  宿先生就把坐在后排的王讯给喊起来了。
  
  看来,大学开始喜欢喊后排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传统,这个年代就有了。
  
  看到这一幕,苏亦也就乐了。
  
  以前,他蹭课的时候,喜欢坐在后排,王讯也喜欢凑到他的旁边。
  
  这一次,他因为宿先生课程的缘故,跑到前排来了,王讯却因为习惯还留在后排。
  
  这一次,就中招了。
  
  偏偏这货,在宿先生板书的时候,他还在跟张新他们聊天,没有抄笔记。
  
  这个时候,被宿先生喊起来,他就傻眼了。
  
  王讯只能拿张新的笔记站起来回答问题。
  
  然而,让他崩溃的是,不止他不抄笔记,就连他旁边的张新也没有抄。
  
  所以当宿先生提问,《考工记》何人所写的时候,这货竟然回答,“梁思成先生!”
  
  瞬间,课堂一阵哄笑。
  
  苏亦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家伙就一个人才。
  
  我在北大学考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