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在北大学考古 > 第288章: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开始发掘了

第288章: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开始发掘了

第288章: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开始发掘了 (第2/2页)

「炭化物质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土壤中各种各样的侵蚀作用对其一般都不会产生影响,因此能够长久地保存在遗址的文化堆积中;炭化物质比一般的土壤颗粒轻,比重略小于水,因此将土壤放入水中便可使炭化物质脱离土壤浮出水面,进而提取之。」
  
  「根据炭化物质的这两个特性,考古学家们设计了浮选法,专门用于发现和获取埋藏在考古遗址中的炭化的古代植物遗存。」
  
  对于他这个解释,大家是接受的。
  
  陈文骅说,「我们六十年代发掘仙人洞遗址的时候,几乎不考虑浮选法,也不知道这样的方法,只关注看得见摸得着的器物,几乎忽略古代植物遗存,当然,我们也取了土壤,并没有发现碳化谷物。不然,之前也会取到相应的成果。」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啥都不懂跑来发掘前人已经发掘过的旧遗址,谁听你的?
  
  也正是因为苏亦提出来采用「浮选法」,从古代植物遗存出发,陈文骅才被他说服了。
  
  当然,说服他对方的,也不仅仅是「浮选法」,还有很多。
  
  比如,万年仙人洞周边的山谷盆地之中,就有一大片保存完好的野生稻,证明,这一带是有可能存在栽培稻遗存的可能性。
  
  而为什么是仙人洞遗址,而不是其他的地方。
  
  原因也很简单。
  
  这里曾经发掘出来东西。
  
  史前人类,主要是穴居。
  
  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这里都非常符合苏亦的推论。
  
  其实,他就是拿着结论来推导过程。
  
  看似严丝合缝,实则有很多的漏洞。
  
  同样,苏亦也心虚无比。
  
  他们的联合考古队太弱鸡了。
  
  前世,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的稻作遗存是如何发现的?
  
  那是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23个人经过两三个月的发掘成果。
  
  其中,中方的领队就是北大的严文明先生。
  
  经费则是又美方的资金会提供的。
  
  甚至,从第一次中美联合稻作考古发掘工作自实地考察算起已经历整整三年,才在两处遗址发掘出丰硕的成果。
  
  他们有啥啊?
  
  屁都没有。
  
  人家中美联合考古队,不仅人员众多,还装备精良,发掘开始,就立即建立了现场考古实验室。
  
  妥妥高科技考古。
  
  他现在啥都没有。
  
  一切都是土办法。
  
  但,苏亦也没有办法。
  
  他太想做事了。
  
  也不愿意按部就班的等着科技发展,等着一切都水到渠成再做事事情。
  
  他愿意在能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推动一些事情。
  
  其实,中美联合考古队人员众多,设备精良,但他们一开始也走了许多弯路。
  
  之所以花费那么多年来立项,主要是国际间考古合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此前,国内根本不允许外国学者在中国从事任何考古工作。
  
  建国以后,夏鼐先生一贯主张中国考古中国人说了算,严禁任何外国学者参与中国考古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中美第一次联合考古工作会放在1993才开始。
  
  其实,之所以有这一次联合考古,这一切的起因都因为1991年8月,第一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昌召开。
  
  在时任江西社科院副院长陈文骅、江西博物馆馆长兼江西考古研究所所长彭世凡以及美国安德沃基金会主任马尼士博士三人的推动之下才有这一次联合考古活动。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
  
  提前了12年,合作单位变成为广东博物馆,合作者就从马尼士博士变成北大的在读研究生苏亦同学。
  
  马尼士在国际上享誉盛名,长期从事农业起源的研究,其最卓越的贡献是在墨西哥发掘,发现了玉米演化过程,将人类种植玉米的历史推前到9000年前,成为墨西哥的功臣和世界农业考古特别是玉米起源研究最具权威的人物。
  
  跟对方相比较,苏亦就是个渣。
  
  同样,他能够调动的资源也少得可怜。
  
  甚至说,现在的他,啥资料都调动不了。
  
  唯一,靠的就是先知先觉。
  
  前世,联合考古队之所以花费好几年的时间,不仅仅是发掘难度,还因为马尼士的选址问题。
  
  他一开始考察选址的范围很大,跋山涉水而是20多天,其中就涉及到铜鼓、宜丰、上饶、东乡、鹰潭、东平和万年等十几个市县。
  
  经过实地考察研究,选定乐平的洪岩洞和万年的仙人洞遗址、吊桶环洞遗址等为发掘目标。
  
  苏亦自然不需要花费时间去做实地考察。
  
  甚至,也不需要选定多个目标。
  
  直奔仙人洞遗址即可。
  
  前世,联合考古队走了不少的弯路。
  
  比如,他们选定乐平的洪岩洞作为发掘目标,就碰了一鼻子灰。
  
  洪岩洞太大了,大洞套小洞,足可容纳一二千人。
  
  这个洞,在历史上也小有名气。
  
  传说因宋朝外交家洪皓曾身居此洞苦读诗书数载而得名。
  
  当然,考古发掘跟历史传说没啥关系,之所以选择它为目标,主要从地势和地理环境上看,这里是史前古人居住的理想场所。
  
  结果,经过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探寻,收获的只有五六千年前的一些陶片、骨器等,发掘成果60年代发掘的万年仙人洞都比不上。
  
  让联合考古队众人大失所望。
  
  之所以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果,那是因为洪岩洞洞口正处山腰半坡之中,前低后高,山水冲刷,再加上历代古人在此活动、滞留所积淀的地层遭到破坏,这是发掘失败的原因所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之前南朝古人在此洞穴读书的传说,并没有给它的发掘添加了传奇的色彩,反而是严重的破坏者。
  
  相比较之下,剩下的万年仙人洞遗址、吊桶环洞遗址等发掘目标,则成果斐然。
  
  当时,联合考古队的野心很多,直接在大源盆地选中了仙人洞、吊桶环洞、蝙蝠洞三个洞穴遗址作为发掘目标。
  
  三洞彼此相距只有数百米,联合考古队为了抢时间,兵分三路同时作战。
  
  就算如此,每一个洞穴参与发掘的成员也都是七八个。
  
  仅仅从人数上也是苏亦他们现在的一倍。
  
  苏亦野心不大,不理会吊桶环洞、蝙蝠洞只认仙人洞遗址。
  
  只要一个洞穴取到发掘成果,未来,才有资源投入另外两个洞穴的发掘之中。
  
  苏亦四人在仙人洞遗址外面等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太阳高升,光线正好,带着照明设备就进入仙人洞内。
  
  洞外阳光明媚,洞内阴冷潮湿。
  
  走在前头的陈文骅望着苏亦,问道,「老弟,真的要采用全新的发掘方案,不改变吗?」
  
  苏亦点了点头,「是的,咱们人数太少了,一平方米为一探方,而且是跳跃式发掘,正合适。」
  
  沈明嘀咕,「老美的方案,真的靠谱吗?」
  
  苏亦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咱们传统的发掘方案,都是大探方,而且还是连续性发掘,按照这个程度,咱们估计挖了一两个月都搞不定。」
  
  陈文骅说,「一两个月无所谓,我现在就是担心咱们找的标本,没法检测出来。」
  
  苏亦说,「没事,咱们尽人事听天命吧。」
  
  大家也都笑起来了。
  
  其实,苏亦心中慌得一逼。
  
  虽然只是四个人的发掘小队,人数少的可怜,跟盗墓小队差不多,但是资格最老的陈文骅对地形地貌熟悉,却对考古发掘方案不熟悉。
  
  他以前都是发掘墓葬,找器物遗存。
  
  找古植物遗存,他还是头一遭。
  
  几乎整个发掘过程,从选址到发掘方案都是苏亦来设定的。
  
  这个方面,国内几乎毫无案例可循。
  
  国内没有,咋办?
  
  当然是按照国外的方式来了。
  
  于是,苏亦张口闭口就是欧美学者的先进方案。
  
  直接把陈文骅几人忽悠瘸了。
  
  就连他的徒弟小王望向苏亦的目光都充满了崇拜。
  
  面对这种目光,苏亦心中就更慌了。
  
  但他不敢说啊。
  
  只能硬着头皮来。
  
  根据陈文骅的指引,避开60年代前后两次发掘过的地方,选择了一个全新的位置作为T1探方,开挖。
  
  沈明感慨,「之前发掘河宕遗址的时候,就算是试掘最小的探方也都是4X2平,现在却变成一个探方一平,总觉得心慌。」
  
  陈文骅道,「万事开头难,总要有第一次嘛,咱们要相信苏老弟,他能够在文章如此大胆的预测并且还获得诸多学者的支持,就说明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当然,任何一次考古发掘都是存在偶然性,没有取到预期的成果也正常,咱们这些年在考古发掘过程之中,走的弯路还少吗?」
  
  他的话虽然是在安慰沈明的,但从最后的话语之中,也表明他的真实态度。
  
  就是对此行不抱太大的希望。
  
  始终患得患失。
  
  苏亦心慌不是担心找不到标本。
  
  他心慌的是,标本找到了,科技水平达不到鉴定不出来。
  
  这就有些蛋疼了。
  
  不管如何,先找再说。
  
  现在都开挖了。
  
  唯一要做的就是坚定大家的信心。
  
  因为是小探方,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就处理完毕。
  
  剩下就是处理遗物。
  
  这里,苏亦特别交道,「诸位,我再次重申一下啊,咱们考古发掘队,虽然人数少,但我们做的事却是开创国内先河,发掘方式也国内首创,因此,咱们处理遗存的时候必须要精细,必须要将每件取样标本刷净,再分别装入封口塑料袋中,注意,千万不能弄乱,必须要按地层、探方代号、石器、骨器、蚌器、陶片、木炭等类别,用统一规定的字母在袋上详细标出。」
  
  「咱们不怕慢,只要获得成果,再慢都无所谓。」
  
  「大家,加油!」
  
  「加油!」
  
  随着他的声音响起来,沈明跟小王俩人都下意识喊起来。
  
  陈文骅楞了楞,也学着他们喊加油。
  
  自从第一天在博物馆大门认错苏亦开始,眼前这个少年给他的惊艳就太多了。
  
  学识渊博就不说了。
  
  在艺术方面,还极具天赋。
  
  之前帮忙绘制的展画,就连馆内的老师傅都赞叹不已。
  
  仅仅如此就算了。
  
  在发掘方案设计方面,更是说说得头头是道。
  
  就在陈文骅担心他是不是赵括的时候,对方却用实际行动来表明,他并非只会纸上谈兵。
  
  不说别的,就说那些细化到各个方面的标本封装塑料袋,就足够说明他的见识不凡。
  
  此外,他此刻,在田野考古发掘方面,他同样也展示出来丰富的经验,让他自叹不如。
  
  苏亦察觉不到陈文骅丰富的内心活动,他现在只沉浸在对发掘工作之中,正在一点点向前推进着发掘进度。
  
  在他的要求下,每一人对清理遗存都显得格外用心,都在聚精会神地忙活着手中的工作。
  
  手铲轻轻刮着剖面,划分文化层。
  
  见到出土物,都在小心翼翼清理着,手指、竹签、小毛刷各种工具轮番用上,尽量做到不破坏任何一个出土器物以及标本。
  
  他们运气不错。
  
  第一个探方,沈明就开始惊呼起来。
  
  「我发现木炭了。」
  
  这是好事。
  
  木炭是测定年代十分珍贵的遗存,发掘到木炭,不管是古人生火用木炭还是自然碳化的木材,都珍贵无比。
  
  苏亦笑道,「明哥,要是能够检测出是数万年的木炭,那么江西的史前文明就在你的手中开创出新的篇章了。」
  
  乐得沈明一直傻笑。
  
  苏亦顺势说道,「除了木炭外,泥土同样宝贵,探索稻作起源离不开炭化稻物,而炭化稻物自然要在泥土中去寻找,到时候,可以去地质所找人帮忙用孢粉分析去测定。」
  
  小王疑惑道,「苏亦,什么是孢粉分析?」
  
  大家对这个名词,也都比较陌生。
  
  苏亦解释,「是一种科技手段,最早是运用与地质学领域,首先是来解决地层对比和地质年代确定的问题。由于第四纪植物与现代植物十分相近,其孢子和花粉的形态与现代孢子花粉可以进行十分确切的比较,这使得第四纪孢粉分析与现代植物学的结合成为可能。不过咱们国内,孢粉学的研究50年代才开始,基本上用来解决地质问题,具体能不能鉴定出具体年代,还不确定,需要咨询相关专家才行。」
  
  说到这里,苏亦感慨,「其实现在史前考古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是大量科技手段能够运用于考古研究之中,现在咱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陈文骅也感慨,「咱们的田野发掘也都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而做出调整的,以前考古发掘根本就不在乎植物遗存,甚至动物遗传都不在意。我记得五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厦大的学生参与考古发掘,同学们辛辛苦苦地收集了不少贝壳以及鱼骨,结果,就被当时前来视察的上级领导骂惨了。觉得我们不务正业,在考古工地就只会贪玩,不认真发掘。当时,我们班的女同学当场就被骂哭了。」
  
  说到这里,他望向苏亦,「哪里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却跟老弟你来这里找稻作遗存,世事难料啊。」
  
  苏亦也在感慨,「确实世事难料。」
  
  他同样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跟这位老哥窝在仙人洞遗址找稻作遗存。
  
  缘分,就是这么奇妙的事情。
  
  仙人洞遗址,因为60年代有过两次的发掘,因此,在器物方面发现的并不多。
  
  石器、骨器、蚌器、陶片以及挖出的兽骨和水生物残骸都极少。
  
  连续开了两个探方之后,没有取到预期的器物,沈明跟小王都有些心慌了。
  
  都开始询问陈文骅,要不要重新开探方。
  
  陈文骅望向苏亦,「老弟,你觉得呢?」
  
  苏亦摇头,「今天先不开,反正明哥已经找到木炭了,已经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了,先取土样,明天咱们再开两个探方,到时候,开始用浮选法筛选碳化物质,只要能够筛选出来标本,咱们就结束这一次发掘。」
  
  「啊!」小王惊讶不已,「怎么简单?」
  
  苏亦笑道,「就是这么简单,不要忘记了,咱们这一次发掘的目标是什么。」
  
  小王说,「咱们是过来寻找稻作遗存的没错,但发掘方式,太新式了,完全就没有心里准备嘛!」
  
  苏亦说,「其实也没有这么容易。」
  
  「很难?不就是用水来筛东西吗?有啥难的!」沈明不解道。
  
  苏亦说,「就是担心,没有东西可筛选啊!」
  
  一时之间,众人沉默不语。
  
  对啊,如果苏亦口中的信誓旦旦地稻作遗存根本就不存在呢。
  
  那么他们千里奔波,辛辛苦苦忙活的发掘工作,干的就是一场寂寞了。
  
  苏亦见状,笑道,「好了,几位哥哥,我是在开玩笑的,咱们今天撤退,明天再来,肯定筛出东西的。」
  
  一时之间,众人望向苏亦,满是复杂。
  
  就算是老成持重的陈文骅,都想骂娘了。
  
  这小子,好欠揍。
  
  为您提供大神莫鞑的《我在北大学考古》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288章: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开始发掘了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