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 第五百五十章 御批

第五百五十章 御批

第五百五十章 御批 (第1/2页)

文章气势磅礴,字字句句皆在力主即刻北伐,字里行间洋溢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与热忱。
  
  “文采飞扬,气势夺人。”官家微微颔首,目光中却带着几分审慎,“只是用兵之道,关乎国运,岂能轻率?”
  
  “当年真宗北狩之痛犹在眼前,若再贸然兴兵,只怕非社稷之福。”
  
  想了想后,他缓缓放下了手中卷子,作为经历过真宗朝动荡、最终力挽狂澜的继任者,官家比任何人都清楚用兵的利害。
  
  “此子锐气可嘉,但尚缺沉稳,还需多加历练。”
  
  接着,他又取过列为第二的盛长权之卷。
  
  卷面刚一展开,那熟悉的笔迹便让他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这正是他私下通过皇城司取得并曾细心临摹过的字迹!
  
  “笔力雄健,气韵沉雄。”官家轻声品评,“在殿试这般重压之下,非但未见慌乱,反而更显沉稳大气,已隐隐有自成一家之风。”
  
  “看来,此子书法功力较之曾经,却是更上一层楼了啊!”
  
  官家先是仔细地品味了其中的字迹,感受字里行间的笔锋韵味,淡淡一笑道:“呵呵!”
  
  “光凭这手好字,此子就可入翰林矣!”
  
  感叹半晌,官家方才回过头来,再度细细品读起文章内容来,从开篇立论到时局剖析,再到提出“外示守势,内修甲兵,通商削敌,蓄力待时”的核心方略
  
  官家越读越是欣赏。
  
  “精妙绝伦。”
  
  他放下卷子,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击:“此子不仅书法出众,见识格局更是卓尔不群。既领会了朕雪耻之志,又不盲目主战,同时也考量到了国力现状,且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官家闭目凝神,而后睁眼,再次细读那些鞭辟入里的论述。
  
  “'固边防,实仓廪,蓄国力,待天时'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啊。”
  
  只是,忽然间,官家想起自己曾调查过的消息——盛长权,年方十四。
  
  这,不免让官家在赞赏之余,又生出了几分顾虑。
  
  “年方十四.”官家轻捻胡须,陷入深思,“若点为状元,是否太过年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朕虽爱才,却也要为他的长远着想。”
  
  他回想起皇城司呈报的信息——此子乃已故探花郎盛旭之孙,家学渊源,自幼聪慧过人,却从不张扬,在盛家那般复杂的环境中成长,竟能保持如此沉稳心性,实属难得。
  
  为求稳妥,他又仔细审阅了其余八份试卷,还特意抽查了几份二甲的卷子。
  
  就在此时,他的目光被另一份特别的卷子深深吸引——那来自淮南路扬州府的陈景深,这是他在审阅过程中特意从十名之外提拔上来的。
  
  “民为邦本,食为民天。”
  
  官家轻声念出开篇之句,眼中流露出深思。
  
  这份卷子与其他人的截然不同,字字句句皆从民生实际出发,将边防大策与百姓生计紧密相连。
  
  “若开战端,一石粮从江南运至北疆,路上便要损耗三成,这些损耗最终都要转嫁到百姓身上”
  
  读到这里,官家不禁沉吟。
  
  陈景深的文章虽然在大局观上稍显局限,但对民间疾苦的了解之深,令其他考生难以企及。
  
  “此子出身寒微,却能以会试第二的成绩脱颖而出,果然有过人之处。”
  
  官家想起皇城司报来的信息:陈景深自幼丧父,靠母亲织布供其读书,每日往返二十里山路求学,寒冬腊月仍坚持苦读。
  
  这般经历,让他对民生艰难有着切肤之痛。
  
  接着,官家又展开了袁慎的卷子。
  
  这是他在殿试前特意下旨,让袁家这个沉寂多年的世家派出子弟参加科举。
  
  袁家在前朝显赫一时,本朝因真宗朝时不得已屈身事贼而自请封闭一甲子,如今破例让袁善见出仕,其中深意,朝中明眼人都能领会。
  
  “文章华美,引经据典,果然是世家风范。”
  
  官家细细品读,袁慎的策论面面俱到,既谈边防,又说民生,文辞优雅,逻辑严密,显示出深厚的家学底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