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257章圣人已死

第257章圣人已死

第257章圣人已死 (第1/2页)

复社的实力是很强的。
  
  在崇祯年间,复社下面有三千多人,而且大多数是读书人。
  
  这些人在地方上颇有名望。
  
  也不是说读书人不行。
  
  太平的时候,国家肯定是需要读书人来治理的。
  
  但问题就在于,明朝末年,读书人的意识形态有大问题。
  
  准确的来说,是整个大环境的意识形态有大问题。
  
  例如后人吹嘘的明朝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这些。
  
  这些其实没有什么好吹嘘的。
  
  可能很多人是反感鞑清的无能,所以才吹。
  
  但吹得有点过头了。
  
  国家政治层面,不是一句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就能解释的。
  
  中国古代的上层意识形态,到了明末,已经进入到一个僵硬的死局。
  
  汉唐这样的强盛王朝都有和亲。
  
  和亲是政治手段,是为了让国家更加平稳,赢取时间。
  
  所谓的骨气,在政治层面毫无意义,并且还会坏事。
  
  例如崇祯年间好几次皇太极想议和,朝堂上的人却碍于天朝面子,或者说服自己让自己表现得有骨气,打死不承认大明朝不是建奴的对手。
  
  这种事情,换做汉唐,就乖乖承认现在不是对手了,好好议和吧,猥琐发育吧。
  
  这种情绪化的意识形态对抗非朝堂独有,民间的读书人也非常常见。
  
  例如此时此刻,复社的这帮人都觉得自己铁骨铮铮,敢于对抗暴政。
  
  实际上呢?
  
  他们连朝廷的新政都没有去了解过,听风就是雨。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当今朝廷是暴政,他们会告诉你,朝廷杀了这么多人,难道不是暴政吗?
  
  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往道德高地上爬,因为他们脑子里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唯有一句:我很善良啊,我是个好人!
  
  只要说了这句话,他们仿佛所有贤者附体,瞬间充满力量。
  
  当天夜里,一群热血的读书人走上了街头。
  
  讽刺的是,这件事复社的两位老大还不知道。
  
  张溥和张采二人刚刚在郑三俊府上谈完,了解到了目前的情况。
  
  本来张溥是这么跟这才说的:“局势复杂,吾等暂且不要轻举妄动,还待探明实情,方才我观郑大人说话之时,有难言之隐,怕是实情多有曲折。”
  
  张采也赞成他的话:“今日之事,吾等改日一起赴京请求面圣。”
  
  等到他们到复社的时候,发现复社已经人山人海。
  
  不仅人山人海,许多人已经从里面出来,三五成群到了大街上。
  
  到大街上干什么?
  
  游行!
  
  游行?
  
  明朝有游行?
  
  明朝还真有游行。
  
  明朝的皇权的确加强了,但明朝中后期已经属于小政府,小政府意味着对全国各地的地方管控是很弱的。
  
  这就造成了许多地方的权力真空。
  
  地方不受控,掌握了思想、金钱和权力的人就容易放飞自我。
  
  大明朝的读书人已经习惯了不受管制。
  
  所以养成了许多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你要说这是人文主义的觉醒也不对,毕竟大家还是信奉儒学圣道的,并且儒学已经儒教化。
  
  张溥一看,顿时脸色苍白。
  
  这下坏了。
  
  他和张采连忙组织剩下的人。
  
  “诸位不要冲动,今日之事尚且有诸多疑点,诸位请听吾一言。”
  
  “张兄,汝为复社之首,习圣人之道,今日朝堂鹰犬爪牙涂炭社稷,残害忠良,汝莫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张兄,吾等敬重你正气浩然,这朗朗乾坤,昭昭日月,正义必要是要得到伸张的,朝廷无道,吾等当推行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