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第五百二十七章时代真的变了,新的制度

第五百二十七章时代真的变了,新的制度

第五百二十七章时代真的变了,新的制度 (第2/2页)

“父皇,你可知我大秦的海军有多厉害吗?”扶苏听到嬴政的话,笑着反问。
  
  嬴政愣了愣:“有多厉害?”
  
  他这两年一直都在休息,还真不知道海军的发展。
  
  毕竟他主政的时候,主要还是发展陆军,对于海军,也只是顺带发展了楼船士而已。
  
  却听扶苏自豪的道:“前段时间,南海发生了一场海战,据说那巨寇刘成,麾下有将近十万人的海盗,战船不下千艘!”
  
  “可就是这样一支横行海上的巨患,竟然被一支不足千人的舰队,打得落花流水,几近全灭!”
  
  “啊?”
  
  嬴政听到扶苏的话,吓了一跳,心说我大秦的军队竟然这么厉害了?
  
  虽然大秦军队在陆地上,近乎无敌,但在海上有这种战力,也太夸张了!
  
  眼见嬴政脸色不停变化,扶苏心中暗暗好笑,嘴上却澹定的道:“这还只是二代海军的铁甲船,这种铁甲船,主要是在木质船只上铺了一层铁皮。”
  
  “上面的武器,也是以二代火炮为主!”
  
  “但最新研制的战船,是以蒸汽动力驱动的真正铁甲船,采用的火炮也是高射炮,最高射程达到十里左右!”
  
  “装备这种战舰的海军,一万人堪比五十万人!”
  
  话到这里,扶苏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因为他发现嬴政有些失神。
  
  此时此刻,嬴政终于意识到了赵昆说的那句,时代变了的含义。
  
  难怪赵昆要改变朝政格局,因为时代变了,很多情况,不是当初那个样子了。
  
  隔了半晌,嬴政才回过神来,朝扶苏道:“天色不早了,早些回去歇息吧!”
  
  “是!父皇也早点歇息。”
  
  嬴政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目送扶苏离开。
  
  ........
  
  大朝会之后,举国休沐三天。
  
  三天后,开工的第一天,新一期的报纸刊发。
  
  上面记录的信息,再次引得大秦震动。
  
  细数报纸发行以来的这两年,上面记录的震撼性消息,几乎不胜枚举。
  
  但是,之前任何一次的信息,都没有这期报纸给大秦带来的震动要来得大。
  
  哪怕是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提出,都远远不如。
  
  嬴政第一次以报纸的形式,传达圣旨。
  
  在圣旨中,嬴政命扶苏牵头,建立国事决议会。
  
  决议会固定人数九人,其中由朝臣举荐六人,皇帝指派三人。
  
  此后,任何国朝大事,都需要通过决议会表决。
  
  即便皇帝下达圣旨,也是如此。
  
  圣旨之中,明确指出,决议会拥有建议立法权、重大国事处置权以及最终决策的监督权。
  
  报纸一经刊发,举国震惊。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决议会的想法,出自太子昆。
  
  可是,很多人都想不通,为什么太子昆要这么做。
  
  从夏商以来,家天下,便已经成为诸夏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
  
  们心自问,无论谁坐到了那个位子上,都恨不得将所有权利紧握在手中。
  
  这个决议会的出现,却反其道而行,分摊了帝王皇权。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三公九卿,都被紧急召入咸阳宫中。
  
  进宫时,每个人都神色复杂。
  
  平心而论,嬴政下旨建立决议会,对于他们这些勋贵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可是,这些人心中却难免惴惴不安。
  
  在过去,太子昆用无数事例向他们证明,他从不做无益之事。
  
  可是,决议会的设立,对于帝王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这个机构背后,到底埋藏了嬴政父子的什么心思。
  
  按照嬴政独掌大权三十多年的一贯经验,这些人可不敢表露出什么喜出望外的神色。
  
  一个时辰以后,这次简短的临时朝会结束。
  
  嬴政此次召集他们,就是要商议国事决议会的人选。
  
  虽说是商议,但嬴政却直白的给出了自己的名单。
  
  不管是为自己项上人头着想,还是为屁股下的位置考虑,三公九卿当然没有敢提出异议的。
  
  很快,他们就一致通过了第一届决议会议员名单。
  
  老秦人口中常说的旧朝老臣,占了四个名额,分别是通武侯王贲、右丞相蒙毅、内史宁腾,以及宗正嬴德。
  
  新朝占了五个名额,分别为左丞相陈平,廷尉萧何,郎中令张良,市场监管局监正武伯,以及刚上任的海事局监正范喜良。
  
  除了范喜良以外,旧朝老臣们看到这个名单,那是相当的舒服。
  
  这才对嘛!
  
  什么决议会,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太子昆新朝上位铺路而已。
  
  想想也是。
  
  如今,嬴政想要让位的意思,在大秦已经人尽皆知。
  
  只不过,太子昆一直不接受罢了。
  
  但以这些老臣们对嬴政的了解,太子昆怕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太子昆一旦继位,按照他做事的风格,一定会将旧朝老臣全部扔到一边,启用自己的人手。
  
  但是,再用三公九卿的制度,显然就不合理了。
  
  太子昆手下的那些人,哪怕是年龄大一些的张良、萧何,也不过而立之年。
  
  这个年纪,封公拜卿显然是不合适的。
  
  以太子昆一贯的作风,在一个制度之下想要做的事情玩不转的时候,他绝对会重新确立一个新的制度。
  
  三公九卿,自八百余年前,周朝建立便已经确立。
  
  说起来尊荣,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清楚,也就是一个荣誉称号罢了。
  
  大秦只是沿用了其制度,但具体在朝堂上的权力,还不是看嬴政的意思?
  
  反正这天下是嬴政父子的,他们想改,别人也不能有意见。
  
  而且,这些老臣心中也有自己的算计。
  
  决议会有九人名额,每人都可称得上是丞相。
  
  而且,他们的权力,可比之前的左右丞相要大多了。
  
  自己是没有机会了,但自己的子孙,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去做一做这个议员?
  
  诸夏文明传承了这么久,早已经锤炼出朝臣们超强的适应能力。
  
  他们立马就从决议会的设立中,看出了潜在的好处。
  
  第一届决议会成员,是由嬴政亲自指定,大家都可以理解。
  
  毕竟,嬴政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太子昆铺路。
  
  看他选取的人就可以知道。
  
  每一个决议会成员,都与赵昆关系甚好,根本不可能跟赵昆唱反调。
  
  那么,往后的日子,也是在赵昆的英明领导下,让大秦走到新的高度。
  
  这是母庸置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