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第五百九十三章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去做

第五百九十三章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去做

第五百九十三章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去做 (第2/2页)

那便是,皇帝传位之后,还要统领全国军权,至少三年。
  
  若他愿意,可以一直掌握军权到驾崩。
  
  赵昆提出这些想法,都是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规定皇帝四十岁必须立储。
  
  这是因为,帝王这种职业,也是有黄金年龄的。
  
  正常来说,一个帝王成年之后继位。
  
  即便自小接受帝王术的教育,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
  
  学习的本质,是让他能够培养一种正确的思维模式,以便用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
  
  可处理政务,却是一种极其需要经验的事情。
  
  大概再用十年的磨砺,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皇帝。
  
  另外,一个皇帝是有自己的执政理念的。
  
  主管大秦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各种事务千头万绪。
  
  如何在繁杂的政务中,推进自己的既定政策,
  
  这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项耗时日久的工作。
  
  十年成长,十年布局。
  
  到四十岁的时候,布局已见雏形。
  
  而这个时候,他的皇子们也基本成年。
  
  皇帝大可以从中挑选出自己看好的皇子立为储君,加以培养。
  
  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前期施政方略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可以分出多余的精力去培养储君,为下一代打好牢固的基础。
  
  两边都不耽误。
  
  而让太上皇掌管军权,又是一个点睛之笔。
  
  退位是交出政务,而保留军权。
  
  枪杆子握在手里,天下就乱不了。
  
  哪怕是储君无法压服天下,或者国内其他人有别的异动,太上皇也有足够的实力镇压天下。
  
  用赵昆的说法,按照这个处置措施,若能够延续下去。
  
  基本上,大秦江山可以如同嬴政所愿,永传万年。
  
  皇帝书房中,嬴政听了赵昆的叙述,闭目沉思良久。
  
  对于赵昆的说法,他自然是无比赞同。
  
  他只是在感慨,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父皇觉得如何?”赵昆出言追问道。
  
  嬴政洒然一笑,点头道:“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按照你想的做吧!”
  
  赵昆露出满意的笑容,微微颔首。
  
  他心里十分清楚,哪怕说太上皇执掌军权,但对嬴政与他来说,却没有任何掣肘。
  
  嬴政对他的信任,完全是全身心的信任。
  
  后世子孙,恐怕很难享有这样的“特权”。
  
  父子两人商议一阵,便定下来皇权更替的仪式。
  
  三月中旬,待新一轮科举结束,便会为赵昆举行登基仪式。
  
  登基仪式结束,赵昆将作为秦二世,进行自己第一次大巡狩。
  
  这也会成为大秦继位皇帝的必要流程。
  
  嬴政六次巡狩天下,赵昆规定,后世继任者,至少五年要巡游天下一次。
  
  巡游天下,可以让帝王更好地认识民间疾苦,然后调整自己的施政方略。
  
  至于帝王出巡,朝堂空虚的问题,则压根不会存在。
  
  赵昆一系列措施下去,如今的大秦,已经逐渐形成了三权分立的格局。
  
  军权归太上皇,立法权归决议会,施政权归皇帝。
  
  帝王出巡的时候,决议会可以代行帝王的权柄。
  
  再不济,还有太上皇坐镇中枢,不可能乱起来。
  
  父子二人商定完毕,赵昆便起身告辞离开。
  
  说来奇怪,嬴政传位,让他做秦二世。
  
  他心中虽然还是有点不愿,但事情已成定局,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不过,现在让他担忧的是,嬴政退休生活如何安排?
  
  “今日起,两年之内,你要跟朕生个孙子,否则朕家法伺候。”嬴政突然说道。
  
  “?”
  
  赵昆脚步一顿,额前缓缓冒出一个问号,不由转头道:“父皇你来真的?”
  
  “你觉得呢?”
  
  见赵昆一脸错愕,嬴政挑了挑眉。
  
  “我.....”
  
  “日后你要操劳国事,哪有时间要孩子,现在又不忙,多生几个吧!”
  
  赵昆目瞪口呆。
  
  这一刻,他突然感觉,嬴政执意传位,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想逗孙子,尽享天伦之乐。
  
  草率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赵昆除了忙碌继位之事,还跟王雅辛勤耕耘。
  
  而嬴政下了一道圣旨后,便万事不管。
  
  剩余的事情,全部都由赵昆操心。
  
  这就好比,结婚的时候,父母一概不管,全部都是自己张罗。
  
  因此,赵昆简直忙得脚不沾地,身不下床。
  
  这次皇权更替,和普通的传位不同。
  
  赵昆在此之前,一直便以皇子,太子的身份,行治国之权。
  
  而且他不是普通的治国,在扶苏监国期间,就对大秦进行了一次次改革。
  
  如今登基称帝,更是彻底来了一次大变动。
  
  别的帝王登基,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对赵昆来说,甚至大秦的国家机构,都要替换一遍。
  
  大秦之前的国家机构划分,其实并不复杂。
  
  基本上是先设置官职,然后以官职弓领部门。
  
  朝堂主干,是三公九卿制。
  
  每一个职位下面,都设置一个部门。
  
  具体到下面,便是郡县制。
  
  这种机构设置,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毛病,相比于以往的分封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实际上,真正用起来,并不算得心应手。
  
  比如说三公中的太尉,说是最高军政长官,但自己也没什么军权。
  
  太尉须得是将军出身,可将军出身之人,一般都懒得烦心政务。
  
  比如说王贲,虽名为太尉,却从来不去衙门上班。
  
  太尉的职衔给他,完全就是一个名誉。
  
  处理政务,自然是文官最拿手。
  
  长此以往,太尉便会被手下文官架空。
  
  如同后世的某个经济发达,但军事力量弱得一逼的朝代一般。
  
  最高军务长官先被架空,随后被文官集团欺辱。
  
  到那个时候,代表国家嵴梁骨的军队,战力就会大幅度下降。
  
  其余官职,也有类似的问题。
  
  记忆之中,有无数先进制度的赵昆,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筹备全国机构的大换血。
  
  郡县制的框架可以保留,但是朝堂中枢,各种机构必须进行调整。
  
  调整的原则,便是以简捷高效为主。
  
  机构的设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比如说,大秦国家银行,监海局,或者市场监督局,都是专业性极强的机构。
  
  其次,机构选拔的人手,必须专业对口。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
  
  看覆秦从计划开始首发就记住域名:.w.8.2...m。82中文网手机域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