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七章 战略的缓和 (第1/2页)
田蚡的修为境界较为不可思议。
而这份修为居然是皇太后指点修行而成,这更让人感觉难于相信。
没有哪位名师可以担保修士必然通达神通境。
如果连神通境都不能保证,更无需说唯我境和真我境。
但田蚡偏偏成功了。
这种案例甚至还包括了通达神通境的义妁。
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张学舟感觉惊叹,新帝的心中无疑带着几分悔意,哪怕与唯我境只是临门一脚,他也有几分患得患失感。
“我随湿公佛子而行时,曾经听过一些大修士讲解唯我境,相较于神通境衍化走出自己的路,唯我境是坚定路线的后三境中期,只有较为极端坚定自我,沿着自己的修行方向狂奔,才有可能戳破这层境界!”
“哦?”
张学舟和新帝沟通并非一直讲故事讲到尽头,而是会根据所讲述的内容延伸,从而进行探讨。
讲述三界势力变换中,他和新帝也探讨了修行。
新帝指引张学舟以后与长信宫的皇太后亲近,张学舟则是建议心神动摇的新帝坚持信念。
张学舟没搞清楚田蚡修为登顶的事,也没法去研究,但他可以找义妁了解情况,而后再去拜会皇太后,从而可以尝试搞清楚其中的奥妙。
张学舟的修行经验并不源于自身,而是源于帝君和帝后相关探讨,他自身情况做不得数,但帝君漫长生命中见过的修士和指导过的修士很多,所得的经验具备普遍性和适应性。
如果放在现实世界的古代社会,帝王把控的是权力,修为力量的高低并不会占多大幅度的影响,但这是妖、仙、神、人的世界,帝王确确实实需要硬实力才能撑起底气。
长信宫的皇太后通过田蚡等人展示,从而形成了一种另类意义上的强大支撑,也让朝廷的凝聚再次汇聚,从而获得了话语权。
只有强大才会让人心汇聚,新帝的藏匿有利于保护自身安全,但无法对外展现强大也造成了部分弊端。
张学舟很明白新帝这种患得患失,这是既要安全,从而利用自己的弱势判别清楚群臣与危险分子,又想把控朝廷权力。
但诸多事哪能万全,别说新帝是这样,张学舟也没躲过,这甚至包括帝君、玉帝、帝后、镇元、燃灯、如来等顶级大修士,也包括死去的太皇太后等人。
张学舟所见了诸多人,没有谁可以做到完美无瑕。
也正是因为人生中有种种缺憾,他们才能不断克服种种缺憾不断向前。
张学舟觉得众人这样才是真实的,至于田蚡这样的异类则是没辙。
总之,田蚡是极少数,世上大多数都是他们这样的人。
“我少有接触西方的学派,你继续往下说一说!”
“你还伴随湿公佛子去了昆仑和仙庭?”
“我真是羡慕你!”
……
不断的讲解,新帝只觉宛如听一个故事,故事内容仿若在他面前形成了一副画卷,画卷上形形色色的人、神、妖、仙不断呈现。
张学舟说了很多事,新帝有很多耳熟能详,又有很多与他所知存在不同。
在新帝所知的内容中,西昆仑是遥远悠久又渐渐消失的古势力,西方教则是盘踞西牛贺州的顶级大学派,仙庭则是隐匿于暗中的毒蛇,而涉及曳咥河圣地等势力则是深不可测的大型学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