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奉天靖难运动 (第1/2页)
面对这种情况,唐赛儿的主要思路,就是重新给大家解释,帮大家找个理由,来说明为什么要团结起来。
这个时候,波兰人的出现,反而给了她很大机会。
当地的中小贵族,以及掌管教堂、修道院的神职人员,比起普通人,还要更加重视保全自己的财富和领地。
德意志人和当地贵族的矛盾这么激烈,就是因为当地开垦过的土地终归有限。虽然很多德意志人是以垦荒的名义过来的,但相比于去森林里和各种野怪呲牙,肯定还是抢现成的土地更有性价比。因此,从一开始,双方就不断发生争执。
现在德意志人还在这边呢,波兰人又来,那大家是真的没法待了。毕竟,普通波兰士兵可能是想要抢一把就走,但波兰的贵族老爷,大概率是想吞并地盘的。之前匈牙利瓦解的时候,波兰人就不顾之前的情谊,趁乱跑过来大吃特吃。后来紫帐汗国出兵,才把波兰主力打跑,但是至今,他们都还控制着匈牙利北部,斯洛伐克人聚居的地区,迟迟撵不走。
当地领主们对此心知肚明。毕竟,大家不一定懂这个新冒出来的大明,但还能不懂波兰人是什么德行么……
唐赛儿鼓动他们,要积极保卫自己的财产。她解释说,之前的事情,是因为有些人太过飞扬跋扈,对内竭尽所能压榨财富,欺凌领民和封臣;对外却一点用都没有,面对其他国家的贵族,只能奴颜婢膝,牺牲自己人的利益,满足外人无穷无尽的索求。这种人,不仅是下层平民的敌人,也是所有追求的贵族的敌人,以及国家的敌人。
不少贵族很吃这一套,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她。于是唐赛儿趁着胜利的余威,在布拉格附近,召集了好几百个贵族、教区神父、修道院长,共同举行会盟。
之前,他们还没有出征的时候,曾经写信向郭康问计:什么样的口号,最能吸引大家。郭康想了想,告诉他们,如今在“名”这个方面,欧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会的混乱与腐朽,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神职人员素质低下,失去监管,滥用天父和教会名义等各种问题。各种实际问题,得看当地情况,根据战事发展而定。但口号本身,还是以此为主最为妥当。
因此,他建议,吴藩这次北伐,可以用“奉天靖难”作为旗号。意思是,尊奉天父的意志,讨平各处贼寇,解决各地的乱局。这种说法,应该很合此刻的欧洲人胃口,而且很容易被大家理解。不管哪个教派,也都可以接受。
唐赛儿等人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朱文奎总感觉这有点怪,但郭康也给出了解释。
他表示,自己就在趁着瘟疫过去之后的恢复期,训练新兵,建立组织,想要尽快在当地恢复秩序,然后带着当地人加入到统一战争之中。因为很多时候,越是宏大的口号,就越能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而现在的口号,恐怕没有比恢复秩序、统一罗马要更加宏伟、更能被众多不同的人群所接受了。因此,朱文奎他们在起草口号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当然,如果真有个敌人,那么这种口号就不止是口号,更具备了非常明确的指向,以及能够直接展示给大家的好处。这部分的效果,甚至要高于口号本身。
郭康还举了个例子,说他们几个以前跟着外公去南方玩的时候,路过克里特岛,发现这里的历史挺有意思。作为东地中海的重要中转岛屿,这里虽然是东帝国故地,长期被罗马直接统治,但历史上,也多次被天方教势力和公教势力占领。
九世纪的时候,后倭马亚王朝陷入分裂,盘踞在北方的公教势力趁机重启“再征服”运动。一些安达卢西亚的天方教领主,被南下的巴塞罗那和纳瓦拉军队击败,被迫逃亡。其中一批天方教贵族,本来就是控制海港的航海世家,因此选择了乘船出海,向东南逃亡到海岛上。最终,他们辗转航行,居然一路跑到了东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当起了海盗。
这个时候,东罗马正在内战。皇帝米海尔二世和皇位挑战者、“斯拉夫人”托马斯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内战。米海尔最终保住了皇位,但东罗马的海军在内战中损失惨重,已经无力保护海外领地安全了。趁这个机会,海盗们占领了克里特岛,并且转投了阿拔斯王朝,得到了哈里发马蒙的承认,建立了克里特埃米尔国。
之后,东罗马屡次发兵攻打,但每次都不能成功。而且问题一般不是最麻烦的登陆本身,反而是登陆之后的陆战经常出问题。
那时,阿拔斯王朝虽然强盛,还和他们建立了效忠和庇护关系,但实际上并没有给孤悬海外的克里特埃米尔提供多少口头允诺之外的支持。但是,面对这个近在眼前的敌人,东罗马却连续吃瘪,迟迟不能恢复。
实际上,历次出征的军队都不算弱,但基本上每次都是孤军深入,然后顿兵坚城之下,或者陷入和海盗埃米尔的游击战中,无法肃清敌人。等军队疲惫,就会被敌人趁虚而入,彻底击败。一直到近二百年后,尼基弗鲁斯借助其他战场胜利换来的时间,调集了一支规模绝对优势的军队,甚至开发出了一种“登陆舰”,可以在舰艏打开跳板,直接把精锐的铁甲重骑兵投放到岸上。就这样,才压制了敌人,完成了对克里特岛的收复。至今,岛上都有一些当时作战的遗迹,可见战斗之激烈。
大家对这个过程为何如此曲折,都有些好奇。当然,东罗马这边文化比较发达,历史学者们对此也早有研究。当地接待的文员们介绍说,学界一般认为,是当地人的对抗态度,导致了收复的困难。
虽然这边一直东罗马的地盘,岛上的人也都是说希腊语,但是,岛上的人,对于罗马的认同却并不稳固,对于自己的文化也没有多大坚持。所以天方教徒一来,就有人反水支持他们。其他岛民,也很快就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和文明,被天方教同化了。罗马军队到了岛上,和到了敌占区,都没有多少差别。很多将领都意识不到这一点,总觉得自己是来收复失地的,因此处处被动,才导致这种尴尬的结果。
不过,这些人里,最有文化的郭康,却对这个历史研究结论持保留态度。他认为,这边不止是希腊文化的核心区,甚至可以说是起源地之一了。克里特人要是都不认希腊文化,就没有几个“希腊”地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