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858章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合章4K8)

第858章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合章4K8)

第858章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合章4K8) (第1/2页)

“这丫头,跑的倒挺快。”
  
  且说一夜缠绵,次日上午醒来的苏曜身边已不见崔莺身影。
  
  苏曜摸着尚有余温的床榻,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昨夜那一番旖旎香艳的画面。
  
  他慵懒地伸了个懒腰,正欲起身,却瞧见枕边留着一方丝帕,上面绣着几行娟秀小字:“大恩不言谢,妾定不负君。”
  
  “倒是有心。”
  
  苏曜轻笑一声,将丝帕收好,就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在房门外戛然而止,然后就听到了典韦那粗声粗气的声音:
  
  “汝何人也?安敢拦吾?”
  
  “哎呦,将军莫急!”
  
  孙成急忙道:
  
  “大将军昨夜劳累,此时恐尚未起身,您先容小的进去通传一声。”
  
  “哼,”典韦闷哼一声,“你这奴才,忒多礼数。大将军向来勤勉,岂会贪睡?我有军情相报,耽搁不得,你给我闪开。”
  
  话音刚落,典韦便一把推开孙成,大步跨进房门。
  
  一瞬间,典韦就瞧见苏曜已经起身,正整理着衣衫,顿时愣了一下,随即单膝跪地,抱拳道:“大将军失礼了,末将有军情要报。”
  
  “无妨,有何情况,你且细说。”
  
  苏曜一脸和煦的拉起典韦,如此一幕,直把门口的孙成看的是目瞪口呆。
  
  好家伙,这就是当兵的么?
  
  真是一点礼数都没有啊。
  
  以前韩使君还有那些前任们,哪个不是把上下级的规矩奉为圭臬?
  
  便是那二把手的别驾来了,那进门前也必须先在外面候着,得通传应允后方敢踏入。哪像这位将军,如此莽撞,直接推门而入,而大将军居然也毫不计较。
  
  孙成心中暗自咂舌,却也不敢表露分毫,只能垂首站在门边,静候差遣。
  
  与此同时,典韦也开始一五一十的汇报起军情战果。
  
  他兴高采烈的向苏曜报告,经过昨日战斗与昨夜的扫荡,城中反抗力量在今晨已被全部肃清。
  
  “贼军狼狈不堪,得知韩馥身死后多卸甲归降,负隅顽抗之辈虽然依靠城中地利,但还是被我军杀得片甲不留!”
  
  “此战我军斩贼两千余,获俘万人,如今城内百姓,大多已安稳下来,大家都等着大将军的指示。”
  
  苏曜听闻,原本略带慵懒的神情瞬间变得精神了许多:
  
  “好好好,干得不错,各位将士们辛苦了。扫清了屋子,下来就可以安心布置新家了。”
  
  说罢,苏曜下令道:
  
  “即刻安排人手,在城中各处张贴安民告示,告知百姓,我军定会保境安民,让他们无需担忧,尽快恢复日常营生。”
  
  “同时,传令各营,尽快整编俘虏,并且严格约束士兵,若有扰民之举,定斩不饶。”
  
  “末将得令!”
  
  孙成见典韦离去,上前一步,轻声问道:
  
  “大将军,是否要准备庆功宴,犒劳将士们?”
  
  苏曜摆了摆手,说道:“如今百废待兴,还要准备迁移世家富户之事,正是用钱的时候不宜大肆铺张。”
  
  沉思了片刻后,苏曜继续道:
  
  “你可让伙房准备些好酒好菜,分发到各营,让将士们先简单庆祝一番,日后回师京城再好好庆功。”
  
  “另外,派人统计此次战斗的伤亡情况,厚葬牺牲的将士,抚恤其家属,受伤的者务必全力救治,不得懈怠。”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
  
  孙成陪着笑脸,解释说:
  
  “伙食这边咱们郡守府保证做好,不过统计伤亡的情况怕就不是小人能插手的了。”
  
  人各有分工,孙成他一个郡守府的管事,操持下内务尚可,让他去办外面的事情,那实在是难为他了。
  
  虽然倒也不是不行,但显然,就像典韦一样,现在没几个人会买他的帐罢了。
  
  这时,苏曜也回过神来,自己并不是在军营,孙成也不是荀攸,自己这是发号施令习惯了。
  
  当即,苏曜便让孙成去找荀攸过来,同时也了解下对城内库房还有世家产业的初步清查情况。
  
  “大将军,荀从事已在书房久侯多时了。”
  
  “哦?这么快吗?”苏曜大感意外。
  
  他昨天晚上才给荀攸下的任务,现在还没过午,荀攸就来了?
  
  要知道,这荀攸可不是个事事请示的主儿,那都是起码有了成果或者状况才会来找他。
  
  于是乎,怀着一分好奇,苏曜在婢女们为其整理好仪容后就立刻大步流星的赶到了书房。
  
  苏曜踏入书房,只见荀攸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冀州地图前,眉头微蹙,手中的毛笔在地图上轻轻点画。听到苏曜的脚步声,荀攸迅速转身,拱手行礼:“大将军,这么快就来了。”
  
  苏曜笑着摆摆手,目光落在地图上:“公达,看你这架势,想必是有了重大发现?”
  
  荀攸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大将军,昨夜我与沮授、审配等人彻夜未眠,对城内库房以及世家产业进行了紧急清查,初步结果已经出来,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
  
  他走到书桌旁,拿起一叠厚厚的文书,递给苏曜:
  
  “这是初步的清查记录,郡守府库房中的钱粮虽不算充裕,但也足够维持大军一段时间的开销。然而,世家产业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苏曜接过文书,快速浏览,顿时脸上多了几分了然之色。
  
  很简单,这是一份当地郡府的田亩与丁口记录,其中荀攸着重摘取了上户人家,尤其是百万钱以上人家的记录。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份文书中,上户人口数量之少,与苏曜此前所了解的世家大族昌盛繁衍的景象大相径庭。
  
  按照常理,世家历经数代经营,枝繁叶茂,族中子弟众多,依附人口更是不计其数。可眼前记录里,不少世家上户的在册人口竟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号称传承数百年的家族,直系丁口不过数十人。
  
  “公达,这记录可属实?”苏曜微微皱眉,目光从文书上抬起,看向荀攸。
  
  荀攸神色冷峻,沉声道:“大将军,这记录是我与沮授等人反复核查所得,应无差错。但依我之见,其中必有隐情。”
  
  农业社会人丁和田亩就是王朝最大的税收来源,在大汉时就已有成熟的体制,通过编户齐民将纳税对象分为下户,中户和上户来区别对待,作“细民”,“中家”与“大家”之称。
  
  细民家产以万钱为界,过则升中家,再过十万钱则成大家,虽然称呼上好像很不错,但其中不同的等级就对应了不同的纳税标准。
  
  甚至,当中央朝廷威望不坠的时候,朝廷对大户之家更是屡屡针对,早年陵邑制迁移的标准就直接选中了三百万钱以上的大户之家,到了汉宣帝时更是除了两千石以上的高官外,百万钱以上的大户也都要迁走。
  
  故而,就像后世各企业都想保留“小规模纳税人”待遇一样,凡有点能力的人家,都对评为上户极为抗拒。
  
  说着,荀攸叹了口气:
  
  “近来年天下渐乱,世家大族隐匿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之事已屡见不鲜。如今大将军兵临冀州,他们应是做了两手准备,怕我等事后清查,早就将大量人口暗中转移藏匿。”
  
  “我明白了。”
  
  苏曜将手中文书重重地搁在桌上:
  
  “所以说这次不管是惩戒也好,还是迁移也罢,想要靠现有资料来按图索骥是行不通的了。必须要在冀州也重新来一次大规模的清丈田亩和人口普查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