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人文之光 (第1/2页)
“解放奴婢?”
听了苏曜的话,荀彧微微一愣,不解大将军为何会突然冒出这个想法。
苏曜负手而立,目光扫过堂下众臣,缓缓道:
“世祖光武时期,曾连下三道诏书,解放奴婢,严禁人口买卖,然则时过境迁,如今豪强蓄奴成风,动辄千百,江淮豪族尤甚,此乱世之弊,焉能不除?”
任何一个成熟的统治者,都知道要抑制豪强。
“大将军所言甚是。”
郭嘉赞同道:
“豪强蓄奴,看似家事,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一,奴婢不入户籍,豪强瞒报私藏,朝廷赋税兵源皆被蚕食;其二,大量人口沦为奴婢,游离于生产体系之外,田亩荒芜,工坊凋敝,民生何以为继?其三.”
郭嘉狡黠一笑:
“解放奴婢一事,也是我们打击当地世家豪强的一个有利理由。”
“哦?看来奉孝这是与大将军早有定计了?”荀彧哑然一笑。
“没错。”
苏曜点了点头:
“这次来淮南,我便发现,此地豪强蓄奴者众,远甚中原世家。”
这一切,主因自然是黄巾之乱,而次因则是袁术的纵容。
黄巾之乱,虽然主要在中原及北方地区爆发,但南方的扬州也被波及,曾有数万教众在此起义。
这些人在被平定之后,按照大汉的律法,统统以战俘的身份成为了官府的奴隶。
本来,世家豪强对这些奴隶的控制还需要一定时间,通过黑白的手段来转移其所有权。
但是袁术的到来,使得一切加速,为了笼络当地豪强世家共同反抗苏曜,袁术对他们大开方便之门,默许世家豪强为恶。
一时间,淮南大地乱象丛生。世家豪强打着“平乱有功”的旗号,将原本属于官府的战俘奴隶随意瓜分,更有甚者,趁战乱之际劫掠流民、强买人口。
扬州刺史部下辖的九江、丹阳等郡,处处可见被铁链串起的奴工队伍,在豪强的田庄、矿山中日夜劳作。
那些精壮劳力被榨干最后一丝气力,老弱妇孺则如草芥般随意丢弃,饿殍遍野的惨状在江淮间屡见不鲜。
在拿下寿春后,得知这一状况的苏曜自然不是坐视不理。
苏曜神色冷峻,伸手从案头抽出一卷泛黄的竹简,掷于众人面前:
“诸位请看,这是淮南三县的户籍册——寿春、钟离、当涂,自袁术入主后,编户齐民锐减三成,可豪强田庄中的奴仆却暴增五万有余!”
竹简展开时,密密麻麻的批注映入眼帘,某处朱笔圈出的记录尤为醒目:“某世家蓄养奴户一千五百人,私铸兵器三百副。”
“大将军明察!”
贾诩摇着折扇点头:
“这些奴户既是豪强私兵的来源,也是其豢养死士的温床。更有甚者,将奴隶贩卖至江东,换取战船军械,实为祸乱之源。”
“这次拨乱反正尤为必要,只是推行起来,恐怕会阻力重重。”
荀彧眉头微蹙:
“淮南豪强根基深厚,盘根错节,如今骤然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只怕会激起不小的反弹。”
“而且,也不是所有奴婢都是被强征而来。”
荀彧捻着胡须,神色凝重:
“有些奴户世代为仆,受主家恩惠,或因感念恩情,或因无处可去,未必愿意离开。若强行解放,恐会适得其反。”
这一点,自小饱受唯物主义熏陶的苏曜自然很清楚。
凡事过犹不及,一切制度都要适应其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当下社会,不管是生产力还是群众文化和素质水平,不可能产生人人平等的乌托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对豪强蓄奴的乱象听之任之。
奴婢可以小范围的存在,但是其必须置于朝廷的管控之下,同时要给其恢复自由的机会,保证其基本的待遇和尊严,斩断主家对其的绝对支配。
于是,见苏曜目光示意,郭嘉当即说道:
“荀公所虑极是,故而此次解放奴婢,并非是简单开释就结束了,而是要再借此机会订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方法,这个方法在下将其称之为契约奴婢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