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983章 苏曜凯旋与特别的汉礼(6K2)

第983章 苏曜凯旋与特别的汉礼(6K2)

第983章 苏曜凯旋与特别的汉礼(6K2) (第1/2页)

“强大的,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汉国唐王、大将军,我们代表大宛国王和康居国王,向您献上最诚挚的敬意。”
  
  行军帐内,两位使者跪伏在地,额头紧贴地面。
  
  苏曜端坐帐中,俯视着这两个来自更遥远西方的使者:“你们国王派你们来,所为何事?”
  
  大宛使者抬起头,恭敬地呈上一卷羊皮纸:“我国王听闻大将军威震西域,特意献上天马十匹,愿与大汉永结盟好。”
  
  康居使者紧接着说道:“我国王献上黄金千两,宝石百颗,恳请大将军允许我国商队进入玉门关贸易。”
  
  苏曜接过礼单,目光在“天马”二字上停留片刻。
  
  天马,这是大宛国最著名的产物,其耐力和速度惊人,能日行千里,汗出如血,故又被称之为“汗血宝马”。
  
  苏曜清楚的记得,在历史上汉武帝就为求此马曾两度派兵远征大宛。
  
  而这次出征西域前,苏曜也特意去查阅了一下往年的记录,在汉朝对大宛控制力强大的时候,其国王不但要遣子入京为质,更是两国协议特别标注了大宛的进贡义务。
  
  其中,汗血宝马就由于其极其珍贵而被特别要求,但除了当时大汉攻陷其王都一次性的掠夺了数十匹外,每年大宛也就仅仅是岁献天马二匹,杂马三百。
  
  这一次,大宛国王一口气拿出十匹天马进贡,倒确实是颇有诚意。
  
  “你们国王倒是识趣。”苏曜将礼单递给身旁的郭嘉,“不过嘛”
  
  苏曜看了眼坐在自己下首的乌孙王与阿什利公主:
  
  “据孤所知,大宛、康居如今皆是贵霜属国,汝等此番前来,可有贵霜王的手谕?”
  
  苏曜直白的发问让两个使者脸色微变,不过还好,他们两国归顺贵霜在西域基本是人尽皆知的问题,此番也早有准备。
  
  那大宛使者当即就连忙解释道:“回禀殿下,我国如今虽臣服于贵霜,但从未忘记大汉昔日的恩义。此次进贡,完全出于我国王对大汉的仰慕之情。”
  
  “没错没错。”
  
  康居使者也急忙补充:
  
  “大汉退出西域数十年,鄙国屡受乌孙与贵霜欺凌,不得已方才臣服。如今大将军威震西域,我国上下闻之沸腾,愿重归大汉麾下,只求能得到您的庇护。”
  
  “若是大汉愿意约束乌孙,使其不再侵我边境,我国愿岁岁纳贡,永世称臣!”
  
  苏曜闻言,目光转向乌孙王贵奢靡。这位曾经的草原雄主此刻面色阴沉,却不敢出言反驳。
  
  “有意思。”苏曜轻笑一声,“若你二国日后都为我大汉臣属,那相互间自然不该再起争端。”
  
  “只不过嘛,你们确定自己已经做好背叛贵霜的准备了吗——我大汉可不准备与人分享属国。”
  
  苏曜这番话说出,两位使者顿时面露难色。
  
  显然,他们这次来打的主意就是两面逢源,既不想得罪贵霜,又想讨好新崛起的大汉势力。但苏曜直接点破了他们的心思,让他们不得不做出抉择。
  
  大宛使者大汗淋漓,颤声说:“殿下明鉴,我国地处偏远,远离大汉,贵霜却在我咫尺之间,此意也是实属无奈”
  
  “是啊是啊。”
  
  康居使者忙不迭接话:
  
  “唐王殿下有所不知,那贵霜在我等国内还驻有重兵看管,若是我国贸然改旗易帜,社稷恐遭倾覆之险。”
  
  “哦?那他们会放任你们这么大张旗鼓的朝贡我国?”苏曜眼中精光一闪,“还是说你们这次乃是偷偷前来?”
  
  两位使者对视一眼,最终还是跪伏在地,老实交代。
  
  果然,康居与大宛使者的队伍规模虽然还算尚可,但实际上来人的官职却是相当末流,远不及其他西域诸国那般或国王亲至,或遣皇子与重臣的重视。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要避贵霜耳目,他们特意利用商队为掩护来行朝贡之事。
  
  而知道了这一点后,苏曜顿时也是失去了大多数兴趣。
  
  跟这样的使者,你也谈不了什么深入的话题。
  
  帐内的气氛顿时有些尴尬。
  
  两个使者急的满头大汗,生怕出访失败回去遭受诘问,就这时,贾诩上前说:
  
  “殿下,下官以为两国既主动来朝,不妨先以礼相待。至于他们与贵霜的关系,等到回京之后咱们可以再慢慢讨论.”
  
  说着,贾诩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两位使者:
  
  “下官相信,等他们见到了我京师繁华与大汉的强盛,来日回国后必能劝说其王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苏曜微微颔首,看向两位使者:“既如此,你们便随我一同入京觐见天子吧。”
  
  “正好,路上再给我们细细讲讲你们国内与贵霜的情况,别过别想着撒谎糊弄。”
  
  “如你们所见,这次队伍中西域诸国几乎尽在其中,我们不会只听汝等一家之言。”
  
  两位使者闻言,顿时如蒙大赦,连连叩首:“多谢殿下开恩!我等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曜挥了挥手,示意侍从带他们下去安顿。待使者退下后,他转向贾诩:“文和觉得,贵霜会坐视我们收服西域吗?”
  
  贾诩捋须沉思片刻:“据臣听闻,贵霜近年来内斗颇多,势力收缩,恐怕无暇东顾,也因此这大宛和康居才敢生有二心。不过.”
  
  说着,贾诩看着帐外,缓缓点头:“越是如此,其对外界的干涉就越是敏感,若是他们得知殿下有意染指大宛、康居,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不善罢甘休又如何?”一旁的马超冷哼一声,“让他们来便是!末将正愁没机会雪耻。”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前:“不过,若他们真敢来犯,倒也是个机会”
  
  郭嘉立刻会意:“殿下的意思是借机西进?”
  
  苏曜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从西域一直延伸到葱岭以西:“既然大宛、康居都有心归附,我们何不顺势而为?”
  
  “但眼下还不是时候。”贾诩谨慎地提醒,“朝廷刚刚平定中原,又经与鲜卑和乌孙连番大战,西域诸国都需时间消化”
  
  苏曜点点头:“文和所言有理,不过前期的准备已经可以提前上马了,别忘了咱们的目标可不止是这些西域的撮尔小国,贵霜,安息,乃至极西之地的诸多广阔世界,终有一天都要插上我大汉的旗帜!”
  
  帐内众将闻言,无不热血沸腾。
  
  马超和阎行等少壮派将领纷纷请战,就连徐晃、高顺等老成之人也是目光灼灼。
  
  这一幕把帐中的乌孙王和阿什丽公主等随行的西域属国要员们看得目瞪口呆,显然没想到大汉的胃口竟如此之大。
  
  当然了,这个宏伟的蓝图仍然需要时间建设。
  
  比起热血沸腾的诸位将领们,贾诩和曹操等人则更加注重实际。
  
  在之前战斗中负责南线大军的他们,沿途经过诸多西域国家领土,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包括在龟兹、疏勒、于阗设立卫所军镇屯田,利用乌孙土地建立官办马场,精心育种,以及与当地牧民部落大力开展马匹贸易等等。
  
  郭嘉也补充道:“此外,可效仿乌孙之例,令各国遣王子入京为质,同时选派汉官协助治理,逐步推行汉制。”
  
  对于这些意见,苏曜在路上是一一采纳,派出快马要求朝廷尽快向西域派出合格官僚,以解放被苏曜安置在当地的刘备和周瑜等人。
  
  队伍继续东行,沿途不断有西域各国使者加入。
  
  当队伍抵达玉门关时,即便苏曜为了限制规模与控制西域当地,返程只带了五千骑随行,但他们押运的俘虏就有五万余众。
  
  再加上沿途加入的各国朝贡人员与随行商队,队伍规模仅人员数量竟然就已直逼七万大关,其声势浩大,车马如龙,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队伍长达数百里。
  
  这样的队伍早已超出了玉门关所能接待的极限,也多亏苏曜大战缴获丰富,有着充足的牛羊储备,在郭嘉与贾诩等人的精心调度下,一路宰杀分配,才没让大军饿了肚子。
  
  故而,他们的队伍快速穿过了玉门关,直抵敦煌郡首府敦煌。
  
  那敦煌太守早已得到消息,早早备好酒食在城外犒劳大军,城内百姓也是纷纷出城夹道相迎。
  
  “唐王万岁!”
  
  “大将军威武!”
  
  欢呼声此起彼伏,苏曜骑在马上,向人群挥手致意。
  
  不过在敦煌,考虑到此地城池规模和边关重地的敏感性苏曜没有选择入城,只是在城外接受敦煌太守的摆宴,然后派出少数后勤人员与西域开发公司的商队代表入城在当地采买交换物资。
  
  不过即便如此,在他身后,那些头一次来到的大汉的诸位西域王族和各国使者都已经震撼于大汉城池的雄伟与繁华。
  
  阿什丽公主坐在车驾中,透过纱帘望着外面热闹的景象,眼中满是惊奇:“父王,汉地竟如此繁华.”
  
  贵奢靡神色复杂:“这只是他们的边关小城。据说他们的都城洛阳,比这还要繁华百倍。”
  
  阿什丽闻言,不禁对即将到达的洛阳充满期待。
  
  过了敦煌城后,行军速度明显加快。沿途州县纷纷派人迎接,提供补给。
  
  当队伍抵达长安时,更是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
  
  长安作为西汉旧都,虽已不是政治中心,但仍是西部重镇。
  
  尤其是苏曜规划西征之后,这里的政治地位也大幅度提升,不但有大将吕布坐镇当地,西域开发公司更是在此地投了重金营建各种基数设施,作为衔接西域与洛阳的重要枢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