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英军不善陆战的起源?乾隆爷害苦了子孙 (第2/2页)
“在他的英式脑瓜的想象中,首相的权力一定是不小的。”
“于是马格尔尼详细的向和大人阐述了代英帝国的诉求,同时又畅想了只要代清同意了他的要求,双方又是怎样的一种互利双赢的局面。”
“结果和珅全部不予正面回答,打哈哈就避开了话题,甚至言语之间多有逐客的意味。22”
“不是和珅不想谈,而是这种事情自然是只能由乾隆皇帝一人乾纲独断。”
“可是马格尔尼不了解这其中的弯弯绕,还在私下里抱怨和珅有意无意的回避问题。”
“和珅一看马格尔尼没有走的意思,于是第二次更直白的带来了乾隆给代英皇帝的信,”
“马格尔尼才明白,原来这是要赶他们走了。”
“马格尔尼这下着急了,不远万里,花费了九个月才来到华夏。”
“好不容易第一次见到了华夏的大皇帝,这明明都是自己先的,”
“怎么能什么事儿也不做就走了呢?”
“和珅也不绕弯子,直接让马格尔尼将自己的诉求写个书面的报告,自己一定帮他转交皇帝。”
“马格尔尼将代英的六条诉求详细的写成了书信,”
“于是第一次乾隆皇帝看到了代英的真正诉求。”
“而乾隆皇帝也是十分干脆的在第二天就给予了回复,”
“不行!一条也不行!”
“想要派人在京城常驻,不行!”
“想要代清割一座海岛更是想都别想!”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朱元璋点头道:
“不管这乾隆皇帝人怎么样,也不知道他为啥拒绝了使团。”
“单单就他不割地这一条,就够咱高看他一眼了。”
年轻的朱棣说道:“这可是夺了咱大明江山的女真人,需要如此高看他们嘛。”
朱元璋坚定的说道:“可以的话,说啥咱都要先教训这帮番邦人,华夏百年的屈辱怎么能轻易放过?”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于是马格尔尼一行人就在热烈的欢迎和热烈的欢送中,一脸懵的离开了华夏,”
“他们愣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都这么热情了,还是拒绝的如此彻底。”
“就在他们走后不久,乾隆皇帝就写了一封长诏书,晓谕各沿海官员,”
“说代英在西洋诸国之中是比较厉害,武器也是十分的先进,我们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需要时刻警惕洋人的报复,各个海疆务必谨慎,最近我们的巡防有所松懈,现在要振作起来,一旦洋人使团过境,就要铠甲鲜明,队伍整肃,以起到震慑他们的作用。”
天幕下的众人一下子都愣住了,仿佛这个诏书不是出于那个被洋人欺负了百年的窝囊国度,这不是挺明白事理的嘛?怎么后面直接闹麻了?
大唐位面
贞观年间
尉迟恭惊讶道:“这乾隆皇帝的诏书看上去也是个明白状况的,怎么子孙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李世民长叹道:“知道不代表能做到啊。”
“那些个昏君难道不知道自己做的混账事儿嘛?”
“他们难道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嘛?”
“最后还不是昏君多?”
“这代清就如同一艘失控的战舰,知道要沉了,却又做不了什么吧。”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天幕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让天幕下的众人愣住了。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乾隆皇帝还在诏书中鼓励官员,虽然代英人熟悉水路,擅长水战,但是船在海上,上不了陆地,英军不善陆战,大家也不用过度担心,我们应该输不了!”
天幕下的众人:好一个英军不善陆战,感情后面代清的错误认知全来自于你啊!
天幕中划过新的视频《头顶四个球,全球我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