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35章 战,为止战

第535章 战,为止战

第535章 战,为止战 (第1/2页)

卫青话语落下,殿内一众高级将帅齐齐陷入沉思。
  
  倒不是卫青这番话,说出了什么石破天惊的好计策,又或是众人先前没想到,也无法想到的奇谋;
  
  而是卫青小小年纪,却能在这种关乎两大文明战略层面的讨论之中,居然能提出如此狠辣的方针。
  
  卫青说的没错。
  
  汉家在面对匈奴人,以及其他游牧之民时,之所以总是受制于人,除了游牧民族天然具备的高机动骑兵,使汉家很难慢条斯理的排兵布阵、步步为营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匈奴人‘没根’。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但在汉匈双方之间,这句话只适用于汉家、汉军将士,与匈奴人却毫不契合。
  
  ——匈奴人打来,汉家无论是将帅还是兵士,甚至于当地百姓,那都是要拼死一战的。
  
  即使不愿退,也是退不了。
  
  没人舍得抛家舍业,丢弃家乡而走,且兵临城下,想走也未必走的了。
  
  反观汉家主动出击,什么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不好意思,俺们匈奴人都是游僧,压根儿就没庙!
  
  无论是如今的汉家军队,还是曾今战国列雄的军队,只要出现在草原上,游牧之民的第一选择都永远是跑,而不是打。
  
  因为打有可能赢,有可能输,且无论输赢,都必然会有伤亡、损失。
  
  但跑就不一样了,顶多就是费点力气。
  
  总的来说,就是草原太大了。
  
  数万里草原,却只供养数百万游牧之民,使得游牧之民非但可以大规模移居、游牧,也同样可以在这片天地间肆意驰骋。
  
  如果说,游牧民族是一头豺狼,那草原,就是一个一望无际的羊圈。
  
  ——当羊圈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羊圈,其实就已经无法帮助牧羊人,更轻松的抓取羊圈内的羊了。
  
  一样的道理:对于游牧之民而言,草原之大,已经大到了不需要讨论到底有多大的地步了——反正也没人能把草原给围了。
  
  围不住,那就是无限大——至少和无限大没什么区别。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操蛋的状况。
  
  汉家主动出塞,费劲心思,费时费力,好不容易把一只几万人的军队,送到北墙以外千里。
  
  千里,这已经是深入草原腹地了!
  
  而且这千里,不考虑方向辨别、水源获取等任何客观因素——单就是只考虑速度,也需要汉家最精锐的野战军,走上至少十五天。
  
  十五天,才走出去千里,好不容易深入草原腹地;
  
  结果怎么着?
  
  人家匈奴人大老远看见你,喘口气的功夫连帐篷都收拾好了!
  
  等你感到个把时辰前还存在、还人声鼎沸的匈奴部族营地,人家都已经走出去十好几里地了。
  
  若是丢下辎重策马狂奔,个把时辰的功夫,甚至能让骑术娴熟的成年男子,在这个把小事中窜出去百八十里地!
  
  然后你就杀掉了。
  
  十五天,数万大军,冒着大风险深入草原腹地,好不容易碰到一个部族,结果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好,问题来了。
  
  接下来怎么办?
  
  追?
  
  还是撤?
  
  亦或是留守原地?
  
  追,肯定是追不上的——汉家的步兵行军速度,外加后勤保障线路的构建,是的出塞作战的汉家军队,连骑小马驹的游牧之民少年,乃至于乘坐牛车的老弱妇孺都追不上。
  
  撤,更无从说起——且不说这大费周折出来一趟,毫无斩获的空手而归,会引发怎样骇人的负面舆论,但就是这怯战之罪,就足以使得这支军队的指挥着吃不了兜着走。
  
  留守原地,则是三个选项中最蠢的。
  
  ——你要是追,哪怕你追不上,也好歹是个震慑,人家起码怕你;
  
  ——你要是撤,那即便被尾随,也大概率不会被游牧之民太过强硬的‘挽留’。
  
  可若是留守原地,那一切就都晚了。
  
  就像是一个狼群的窝,被你机缘巧合下找到了,可惜你刚到,狼群就跑了。
  
  你难不成还真能守在狼窝,等狼群主动回来送死?
  
  更大的概率是:原本被困在狼窝里的狼群,因为你‘人占狼巢’的缘故,而意外跳出了名为巢穴的牢笼。
  
  反倒是你,被困在原先困有狼群的狼窝,换成狼群在狼窝外,藏身暗处对你蠢蠢欲动了。
  
  这就很麻烦。
  
  追,追不上,而且必然越陷越深;
  
  撤,撤不掉,至少要被咬下一块肉。
  
  留,更是自觉生路,完全没把游牧之民当恐怖直立猿来看。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么都不行。
  
  随便发生点意外,便动辄是一场毁灭性打击,甚至于全军覆灭,埋骨塞外。
  
  反观匈奴人南下,却主打一个轻松写意。
  
  汉家出塞,后勤补给线出千上万里;
  
  匈奴人南下,后勤补给就是身上的干粮,不够就从汉家百姓手中抢夺。
  
  如此不对称的战争态势,使得汉匈双方的战争成本——无论是战争发动,战争推动,还是战争收获预期,以及结束战争的成本都截然不同。
  
  汉家,讲究的是华夏文明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都还没出发呢,海量的物资补给就要先送到前线。
  
  然后是征召军队,临时整编、整训,而后开赴战场。
  
  仗还没开始打,就已经是‘大炮未响,亦黄金千两’了。
  
  真开打了更不用提,物资补给源源不断,甚至连兵力都要细水长流的往前线补。
  
  好不容易打完了,遣散也是个麻烦事,战后的赏赐、抚恤,更是一笔完全不亚于战争本身的巨大消耗。
  
  所以刘荣私下里会吐槽:汉家的军队打仗,那就像是三岁小孩儿第一次游泳——什么救生圈,充气项圈之类,能带的都得带上。
  
  反观匈奴人,说要打仗,那就跟出门踏青似的,那点干粮就上马。
  
  一路打,一路抢,既不需要单于庭负责后勤补给,也不需要战后赏赐、抚恤之类。
  
  ——抢到的都是补给!
  
  ——吃剩下的都是战利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