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63章 调节阀

第563章 调节阀

第563章 调节阀 (第1/2页)

上林苑的大小是个谜。
  
  出了长安,北是渭水渭桥,以及渭水对岸的渭北;
  
  东是灞水灞桥,以及周边被称为‘灞上’的区域;
  
  南是社稷坛;
  
  而西——自西出了长安,放眼望去方圆百十里,便几乎都属于上林苑的范围。
  
  汉上林苑,兴建于原秦皇家苑林故址。
  
  只不过,不同于绝大多数偏游玩、奢靡性质的皇家林苑——汉家创建上林苑最开始的初衷,却并非为了供皇室享乐。
  
  ——后世人无有不知:秦之亡,或因法律严苛,或因官吏暴虐;
  
  但在汉室国祚初立的太祖高皇帝年间,一直到数百年后,秦的灭亡,都被天下人一致归类为:残民过甚。
  
  如何残民?
  
  北方长城,中原直道,西南夷五尺道;
  
  岭南移民,东海寻仙,骊山秦始皇陵。
  
  自然,还有后世人闻名遐迩的史诗级形象工程,将‘大兴土木’四字具象化的秦阿房宫。
  
  为了标榜汉家与‘暴秦’的不同,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汉家,重蹈秦大兴土木、残民疲民,沉迷奢靡享乐的覆辙,太祖高皇帝曾在长乐、未央两宫建成时,斥责时任相国萧何。
  
  高皇帝说:国家尚且艰难,相国为什么要做这种效仿暴秦,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事,如此大兴土木兴建宫室?
  
  萧相国答:非壮丽无以重威。
  
  考虑到萧相国所言有理,且毕竟是供天子居住的皇宫,太祖高皇帝最终,算是捏着鼻子认下了宏伟的长乐、未央两宫。
  
  但除此之外,其他所有的,可以以‘非壮丽无以重威’来做出解释的工程,却都被太祖高皇帝明确否决。
  
  其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便是上林苑。
  
  彼时,对于朝堂内外——尤其是宗亲刘氏‘新建皇家林苑’的强烈请求,太祖高皇帝的态度异常坚定。
  
  不能重蹈暴秦覆辙!
  
  于是,本该新选一处,新围一片土地的汉皇家林苑,便在太祖高皇帝勤俭质朴的原则标准下,变成了在故秦林苑遗址缝缝补补,以作为权宜之计的现上林苑。
  
  既然是在故秦林苑遗址上‘改造’得来,那原有的林苑规模,自然是基本完全维持了下来。
  
  只是在具体的用途上,太祖高皇帝坚定地认为:上林苑,不可以作为只供天子享乐、游玩的‘玩具’而存在。
  
  如果是这样,那上林苑就不该存在!
  
  就这样,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宏观调控机器,便在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一意孤行的坚持下,宣告问世。
  
  ——在太祖高皇帝年间,上林苑,真的就只是一个名字。
  
  将原有的秦皇家林苑完完整整保留下来,拆除一些政治影响不太好的享乐设施,再改个‘上林苑’的名字,就完事儿、齐活了。
  
  至于用途——在太祖高皇帝年间,主要是将上林苑的无主农田,化作属于汉天子的皇家官田,并将其用于安置开国功臣中,那些有点武勋,但武勋也没大到可以一飞冲天的伤残将士。
  
  再后来,慢慢的,上林苑便成了汉家,在土地兼并等阶级矛盾调节中的调节阀。
  
  每当关中地区——尤其是泛长安地区出现破产自耕农,上林苑便可以将其吸纳为皇家佃农,通过租种皇家官田,来获得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千万不要小瞧这看似不起眼的举动!
  
  在封建时代,土地兼并,是每一个王朝都无法避免,且最终必然亡于此的顽疾、旧弊!
  
  任何可以遏制土地兼并的策略,都足以在封建时代被称之为‘安国’之策,是能给封建王朝续命的东西!
  
  至于缓解,甚至化解土地兼并所引发的社会阶级矛盾,更是华夏数千年封建历史上,始终不曾真正得到解决的老大难。
  
  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因为土地兼并,而走上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社会资源分配极其不均,最终导致穷人活不下去举旗造反,富人置身事外,箪食壶浆以迎新朝的循环当中。
  
  三百年王朝周期律怎么来的?
  
  ——就是因为封建时代,华夏民众对土地兼并的容忍下限,最多不超过这三百年、二十代人。
  
  大致情况会是:开国时,刚结束的‘改朝换代’之动乱,导致天下人口骤减,地广人稀。
  
  田比人多,自然不会因为土地而产生阶级矛盾。
  
  开国元勋鸡犬升天;
  
  豪强富户只要能活到开国,也同样会迎来一次家产暴涨。
  
  至于民众——哪怕是最底层的民众,哪怕是躲到深山老林,躲避战乱躲了几年,只要能活着出山,也同样能获得足够支撑一家生活的土地资源。
  
  最典型的例子,自然就是汉家开国初,太祖高皇帝刘邦授民田爵,让天下迅速安定了下来,并恢复到农业生产生活当中。
  
  有如此先例,后世之君基本也都是有样学样,每逢新朝开国,便大都会授民田爵,以安定天下人心。
  
  于是,开国后的前三代人,便享受到了土地够种,甚至种不过来、粮食够吃,甚至还有余钱穿衣服的好日子。
  
  到了第四代,四五十年过去,土地兼并的萌芽就要再度冒出来了。
  
  ——最开始,大概率不是贵族主动出面,去购买农户手里的土地;
  
  而是农户因为自己约等于零的抗风险能力,因为某个意外变故而面临破产,不得不通过变卖田产,也就是自己唯一值钱的东西,来应对变故。
  
  比如,父母双亲生了重病,需要寻医抓药;
  
  比如,父母双亲故去,需要筹备丧葬事宜之类。
  
  基数摆在那里,总会有农户没过好自己的日子,不得不通过变卖田产来应对变故。
  
  这种时候,情况就会开始变得复杂。
  
  ——第一次听到农户卖田,贵族、富户的反应大概会是:田?
  
  这世道,田比人多,粮比蚁多,谁还缺田啊?
  
  但很快,埋藏在灵魂、基因深处的天赋便会觉醒。
  
  ——对啊!
  
  ——大家都不缺田,那田就不值钱啊!
  
  ——走,瞧瞧,看能不能低价拿下来!
  
  于是,土地兼并开始了。
  
  从开始的低价收购,到后续愈发肆无忌惮的巧取豪夺,甚至掠夺。
  
  到了第十代人,也就是王朝中期、开国一百四五十年后,天下凡是能被掠夺的自耕农,便大都会成为贵族阶级的佃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