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67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第567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第567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第1/2页)

刘荣并不觉得这种心态有错。
  
  只能说,这就像是懒惰、好色,又或是好奇心、报复心、好胜心一样——属于非常正常的人性。
  
  在特定的经历过后,大概率会出现诸如此类的心理变化。
  
  但不得不提的是:既然这些并不正面的心理变化,是因为特定的人生经历所造成,那就说明这些心理,是可以通过人为干涉,来提前规避的。
  
  好比刘荣。
  
  虽非嫡出,也没有人造嫡子的出身,却也有着先帝皇长子的排序。
  
  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皇位传承规则中,至少占了个‘长’字。
  
  再加上先帝无嫡子,自然就成了规则范围内的最优选。
  
  占着这个名分、大义,刘荣就不会为了‘证明自己配得上汉家的皇位’,而做出太过偏激的举措。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作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刘荣不需要证明自己。
  
  哪怕穷尽一生都没有任何成就,刘荣也依旧能泰然处之,绝不会因为自己‘德不配位’而惶惶不安。
  
  因为刘荣‘得位正’。
  
  刘荣继承皇位,本就是应有之理,并不受刘荣的才能、成就影响。
  
  反观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得位不够‘正’,自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找补。
  
  在位中后期倒还好——是通过正儿八经的武功勋,靠‘汉武大帝’四个大字在找补。
  
  但在即位初期,尤其是在建元新政被窦老太后废除后,到窦老太后驾崩前的时间间隔内,汉武大帝证明自己、找补自己法理缺陷的方式,就只剩下搞排场。
  
  又或者说,当今刘荣,和历史上的汉武大帝两兄弟,就像是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富二代。
  
  ——刘荣是正妻所生的儿子,虽然母族并不能为自己提供助力,但好歹是正妻所生,根正苗红。
  
  对于继承家产,刘荣本就没有太多的心理波动——本就该属于刘荣的东西,刘荣不会去惶惶不可终日的想:怎么办?
  
  该怎么错,才能继承家产?
  
  该怎么错,才能避免家产被别人夺走?
  
  这一切,都不是刘荣所需要考虑的。
  
  刘荣需要做的,仅仅只是按部就班的接受‘传承者’规格的教育,并顺理成章的继承家产。
  
  顺利继承家产之后,刘荣也无需有太过剧烈的动作,只一切求稳,顺利完成权力交接,然后带领家族产业继续稳步前进即可。
  
  而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则好比富豪在外养的三儿所生,然后宠妾灭妻,扶正三儿,才得以继承家产的私生子。
  
  出身不正,上面又有很多个哥哥,让汉武大帝本就有些心里没底。
  
  虽然争夺家产的过程中,汉武大帝自己,几乎没有做任何努力,但也正因如此,才让汉武大帝更加的心虚。
  
  就像是一笔钱,如果是努力工作所得的报酬,那花起来就总会心安;
  
  可若是一笔意外之财,如中彩票之类,那兴奋之余,难免就要心里没底了。
  
  皇位传承,也是同样的道理。
  
  ——自己挣来的皇位,坐着总是更有底气,更能甩开膀子。
  
  但别人替你挣来的皇位,你就免不得要心里犯嘀咕,受那个帮你挣皇位的人处处掣肘,甚至是被其架空成傀儡。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其实就是母亲王娡居中谋划,配合馆陶公主刘嫖,以及阿娇皇后青睐、东宫窦老太后认可,才最终得以继承大统。
  
  可以说,汉武大帝的皇位,是窦老太后、馆陶主刘嫖、阿娇皇后、王娡四人合力挣来的。
  
  正所谓:吃人最短,拿人手短。
  
  皇位都是人家帮你挣来的,那你免不得就要投桃报李,甚至把人家替你挣来的皇位,优先用来给人家谋福利。
  
  但在原本的历史上,即位初期的汉武大帝,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出身不够‘正’,让汉武大帝迫切想要证明自己;
  
  而七岁得立为储,一直到十六岁,被弥留之际的孝景帝强行加冠,摆明了是要汉武大帝即位后立刻亲政,又让汉武大帝不免有些膨胀起来。
  
  于是,什么窦老太后、馆陶公主,什么阿娇皇后、母亲王娡,都被汉武大帝抛在脑后。
  
  一手建元新政,把窦老太后得罪的死死的,直到老太后驾崩,汉家的大权都没能真正落到汉武大帝手中;
  
  再加上阿娇皇后一曲《长门怨》,又得罪了馆陶主刘嫖、阿娇皇后二人,失去了自己在窦老太后面前,最大,同时也是最有效的一张底牌。
  
  甚至就连母亲王娡,汉武大帝的态度也算不上亲近——动不动就是一句:莫复为窦氏,来敲打、恐吓母亲。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替汉武大帝挣来皇位的四人,几乎都被得罪了个干净。
  
  皇位、法理的源头被得罪,汉武大帝自然也就失去了短期内掌权,做出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可能。
  
  又迫切想要证明自己,就只能通过浮于表面的搞排场、搞形象工程,来维持自己可怜的体面了。
  
  而刘荣,与历史上的汉武大帝最大的一处不同,也恰恰在于此。
  
  ——刘荣的皇位,并非是靠旁人挣来的。
  
  不可否认,窦老太后的首允、默认,馆陶主刘嫖的‘不捣乱’,都是刘荣能得以继承皇位的关键因素。
  
  但也只是关键因素,而非决定性的核心因素。
  
  真正让刘荣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皇长子的身份,所赋予的法理资格,以及刘荣自己做出来的成绩,在先孝景皇帝那里得到的认可。
  
  至于窦老太后、馆陶主刘嫖,在刘荣得以继承皇位的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不能说没有,却也仅限于:没捣乱,没坏事儿。
  
  而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则是窦老太后、馆陶主等人合力扶上的皇位;
  
  若是失去这些人的帮助,哪怕这些人不捣乱、不坏事儿,汉武大帝也几无继承皇位的可能。
  
  这一点不同,就使得刘荣和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两种姿态。
  
  刘荣面对窦老太后,是纯粹把人家当长辈、当‘东帝’来尊敬,且对人家的窦氏外戚照顾有加,主打一个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