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013章 手签的意见

第1013章 手签的意见

第1013章 手签的意见 (第1/2页)

不顾娄晓娥嗔怪着在自己背上拍的几巴掌,高振东乐呵呵的在心里愉快的决定了,这小子,长大点儿得好好练练!!
  
  吃过早饭告别家人,高振东坐上车,赶到京城工大,今天是星期二,有课。
  
  刚进办公室,桌上的一迭新期刊就映入他的眼帘,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翻译稿,只是国外的一般要比出版时间晚那么一两个月。
  
  高振东拿在手上的,也是一本《激光》,他看见了和自己有关的那篇激光陀螺仪的文章。但是他没有去看,这文章早在发表前他就看过了,而且说实话,没什么营养,这是我们的同志故意的。
  
  他继续随手翻了一下,“咦”了一声。
  
  ——《关于利用全反射光纤介质传输数据可能性的研究》。
  
  作者单位甚至高振东还很熟悉,来自东北光学所的同志。
  
  此时的光纤,纤芯+包层的结构已经确定,但是距离应用于通信,依然遥遥无期,原因很简单,衰耗太大。
  
  能高达1米1dB的衰耗,让光纤用于远距通信无异于痴人说梦。
  
  东北光学所的同志依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只是讨论了光纤传输数据的可能性研究,利用手上的激光器,和根据国外光纤技术制成的光纤,进行了数据传输的测试。
  
  结论是——能传,但是距离有限,带宽暂时也体现不出优势来,属于未来技术。
  
  但是他们在论文结尾,非常明确的提出,建议在这个方向上多投入,毕竟光传输的优点很多,带宽大,不易干扰,窃取信息困难,原材料可能会很便宜等等。
  
  这论文看起来像是在水论文,但实际上不是,现在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的研究,这就是最高水平,东北光学所在这方面是走在最前面的。
  
  高振东想了想,这件事情既然有同志愿意做,也建议做,那就好办了。
  
  他拿起杂志,在这篇文章的抬头处写下了两行字。
  
  “该论文在通信、激光应用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技术应用前景广泛,建议增加资源,深入研究。”
  
  “高振东.1963.2.6”
  
  高振东叫来京城工大给他配备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将这本杂志送到主管科技的部委去。
  
  “对了,这一期的《激光》再给我弄一份过来。”高振东叮嘱道,一是要看,二是媳妇儿要收藏,娄晓娥对高振东发表的所有的成果,看得可重了。
  
  现在镓即将从黔山获得稳定供应,那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就有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加上光纤,这信息高速公路的事情,可以提上来了。不说大面积铺开,至少骨干网、军网是能用一用的,这东西相比其他网络,优势明显。
  
  “光缆无铜,盗窃无用”
  
  “国防光缆,严禁开挖”
  
  “老板,我挖到军用光缆了,你赶紧拿护照订机票吧。”
  
  想起上辈子看到的各种光缆梗,高振东乐得笑出了声。
  
  高振东这本手签期刊送到科技院的时候,科技院的同志收到就乐了。
  
  一位同志笑道:“我们这边的惊喜还没来得及找他发过去,他的工作倒是先做过来了。”
  
  高振东的名额好说,板上钉钉,但是其他的还要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沟通。
  
  另外一位看看高振东写在期刊上的话,还有期刊的名称,以及论文的内容,也笑了起来:“他在这方面有这个地位,我们的惊喜到不到他那里,在这两个领域他都是有发言权的。”
  
  激光、通信,这两个加到一起,现在国内比他更有发言权的还真找不出一个来。
  
  “他在激光的应用、通信技术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这方面下的判断,应该是科学的,值得重视的。”
  
  “我也这么认为,这样,把他这个手签意见拍个照,影印一份,发给东北光学所那边,由东北光学所这位同志自己去找他,开展进一步工作。”
  
  手签的东西就是管用,签名一定要亲手签。
  
  东北光学所的同志,收到科技院这头转发的意见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
  
  也就是工作之余,顺便搞搞研究,写个论文,怎么就被国内顶级的激光领域大佬给看上了?
  
  这位同志没和高振东打太多交道,不是负责光刻机光学系统的,但是对高振东有所耳闻,远远也看见过。
  
  他拿着这份影印件,带着高兴和懵逼,赶紧去找所长汇报工作。
  
  所长听见他说的话,一下子伸出手来,带着几分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