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秦家的新亲戚(5k) (第1/2页)
这儿说得正热闹呢,贾张氏抱着傻柱的孩子找过来了。
“傻柱,你搁这儿呢,怀茹领着亲戚回来了,说是老家过来的,你去看看吧。”
高振东两口子站起身,和贾张氏打了个招呼。面对年纪大的,我们的习惯总是客气在先。
“诶哟,这两孩子,长得可真喜庆。”贾张氏抱着何方圜,还不忘记夸奖夸奖高振东家这两个。
傻柱站起身:“走走走,振东,刚才麻烦你们两半天,你们两饭也没来得及做。正好,怀茹说家里要来亲戚,我就多备了几个菜,走,去我家吃去。”
一般来说,别人家里来亲戚,高振东是没兴趣去凑热闹的,不过傻柱这里就没这么些讲究,两人从光棍开始蹭饭蹭到两个人都儿女双全,早就不讲究这些了。虽然傻柱的儿女双全不全是自己的努力,但那从法理上来说总归是他闺女。
而且没准傻柱是亲戚来了,想拉着自己陪客呢,这也算是挺正常的事情,高振东站起身:“走!”
正好,晓娥还省事儿了。
娄晓娥转身去橱柜里拿了两瓶酒,和高振东一起牵着孩子就往傻柱家走去。
傻柱家里人多得一批,高情商是热闹非凡,低情商是鸡飞狗跳。
大大小小四个孩子,四个大人,这就8个,再加上两名亲戚,高振东一家四口,那动静儿,简直了。
秦怀茹的两个亲戚看着这阵仗,直接就傻了。
“高总工,来来来,上座。这是我老家亲戚,我叔,还有我堂妹。”秦怀茹平时叫高振东一般都是职务叫得多,这时候就更要称职务,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对她来说还是有些讲究的。
高振东一看,哟,两亲戚里那位中年男的不认识,但是这位年轻姑娘还是认识的,只是对方不认识他而已。
秦怀茹的堂妹,秦金茹,也算是当年陪着师姐刷的剧里一个有些分量的配角。
“叔,金茹,这是我们厂里高总工,我家雨柱的朋友。”秦怀茹说到“总工”两字儿的时候,声音都要明显高一些。说到“雨柱的朋友”的时候,更是巧笑如花,声如银铃。
不过她的介绍还真没错,高振东在三轧厂,现在是挂着副总工的位置的,说是三分厂总工没问题,说是三轧厂总工也没问题。
这个介绍把老秦家两亲戚给有点吓住了。
厂里的总工程师?年轻的金茹可能还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是她爹却是肃然起敬。
怀茹的厂子,听说可是几千上万人的大厂,这厂里的总工,级别应该比村里的支书要高得多吧?而且还这么年轻?
怀茹家男人有这样的朋友,看来怀茹真是嫁得好啊。
“哎呀,总工好,总工好。”秦怀茹她叔站起身来,想要伸手握手,又有点不好意思,把手在衣服襟子上擦了好几下。
高振东主动伸出手来,和秦家叔叔握了一下:“老同志,坐,坐。”
诶,这样子,一看就是领导啊。
看见两人有些拘谨,高振东笑得更和蔼了,不和蔼不行,怕把人吓住了:“秦叔,金茹姑娘,我们家今天就是过来蹭饭的,什么总工不总工的,不存在。”
“诶,诶,好,坐,坐。”秦家叔叔这才坐下来,不过屁股没坐实。
高振东也没管,一会儿熟悉了就好了,现在硬要人家习惯,那反而更不习惯。
要说在60年代,人想要熟悉起来,吃饭喝酒那还真是最快的,不出高振东所料,等到几杯酒下肚,秦怀茹叔叔和秦金茹见高振东两口子真的一直都很平易近人,慢慢的也就开始放开起来。
秦金茹是个小透明不用说,至少她爹是比刚才自在得多。
“秦叔,现在应该是农忙吧,你们进京来是因为?”高振东还真挺好奇的,说实话,他工业口的接触得多,农业口的,尤其是农业口的基层同志,就接触得非常少了,包括黔山的他都没怎么接触过。
现在马上是公历的六月,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在北方正好是最忙的时候。
“对对,我们队里正在收冬小麦,准备播夏玉米。”领导就是领导,别看人家是厂子里的,对田土里的事情也不陌生。
5~6月,正好是冬小麦成熟可以收割,收割之后就要马上接种夏玉米,充分利用农时。
秦家叔叔此时的感觉,有点像是在向下来考察的乡里、县里领导汇报一样,所以他说得很详细:“我是受大队委派,来城里买农机配件的。金茹这妮子没进过城,带她来见见世面,也能给我搭把手,她心很细,上的学比我多,算账什么的比我厉害。”
仿佛是为了说明把自己闺女带过来不是占公家便宜,而是真的有用,秦家叔叔还专门解释了一下。
“噢?配件很容易坏?”高振东顺着话问道。
秦家叔叔却是笑了起来:“高总工,您误会了,就是因为不容易坏,所以才要进城来买。坏得少,配件备件就不多,甚至有些根本就没准备,主要都考虑种子、化肥这些更占地儿的东西去了。这不,我们队里的农机配件到乡里县里都找不到,只好进城来买。”
高振东了然的点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么说,队里的农机不少了?”既然不容易坏,还需要出来买,那说明必定是数量不少,基数大了,再不容易坏也总有坏的。
“以前不多,就这几年开始多起来的。不止是我们队里,其他大队,也是差不多,都是在这几年农机才多起来,省了不少事儿。至少拖拉机这些东西伺候起来,没牛那么娇贵。”
牛这东西从古至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哪怕到了20世纪末期,都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如果说马是古代的轿车,那么牛就是古代的拖拉机。
没想到现在居然开始嫌弃牛了,嫌弃得好啊,高振东心里很是高兴。
他知道,这是十一机部的同志们发力了。
“那庄稼收成怎么样?”来都来了,不妨多问一些,高振东也很好奇到底自己带来了多少改变。
秦家叔叔的感觉,更像是给领导汇报工作了。看着这位年轻人脸上的表情和他问的问题,和以前来队里的那些领导一个样子。
“收成不错,比以前强多了。交完公粮,剩下的口粮不但够吃,还能余点儿。”
说起这个,老秦同志可就不困了,毕竟这是这几年最让他们感到开心的事情,而且是明明白白看得到的变化。
你说这个,那我也不困了!高振东比他还高兴。
“噢?增产的来源主要是什么?”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刨根问底,这对他来说,也是某种另类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
对于他逮着农业刨根问底,娄晓娥并不感到奇怪,她知道自家爱人因为工作原因,对于这些事情总是很有兴趣。
傻柱和秦怀茹也一点儿不觉得奇怪,人家是领导,哪怕是工业口的领导,但关心农业工作也是正常的,不关心才不正常。没听见刚才还在说农机的事情嘛。
“农机的普及就不用说了,干活儿快,我们能留出不少精力,更精心的伺候庄稼,而且不会耽误农时,这是一个。”老秦掰着手指头数道。
“嗯嗯嗯,来,吃菜吃菜。”高振东一边点头,一边招呼。
“二来,有些作物的种子也在改良,要么是抗病害,要么是抗倒伏,要么是直接增产什么的,总之最后落到实处,多多少少都能比以往要增产一些。”一下子出现极为优秀的种子可并不常见,但是循序渐进的慢慢改良,同样也是能起到效果,而且这才是育种的常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