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这个世界,终究是赛里斯的。 (第1/2页)
1813年底,随着北路军陈金川部的赶到,被沙皇故意称为鞑靼人,甚至是说成匈奴人来彰显沙俄功绩的保加尔人,也‘享受’到了摩尔达维亚人的待遇,被双方来回剿杀。
鞑靼斯坦这个地方别看离莫斯科不远,但实际上独立性一直非常强。
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鞑靼斯坦可是第一个跳出来独立的,它不是要脱离苏联,而是脱离俄联邦。
即便到了后世,鞑靼斯坦依然是抗着俄中央压力,在!俄联邦内部唯一一个称呼自己领导人为总统的联邦。
二十一世纪都那样了,此时的离心力更强,这也正是库图佐夫最担心的地方。
于是,在莫公棱屯兵辛比尔斯克(乌里扬诺夫斯克)的时候,库图佐夫仍然冒险出动骑兵强行迁移鞑靼斯坦的保加尔人。
不肯走的统统会被处死,肯走的也会要求摧毁房屋,烧光带不走的粮食,杀死带不走的牛羊。
陈金川知道这种情况后,立刻改变策略,亲率两万骑兵直接奔袭鞑靼斯坦的首府喀山。
11月底,在零下五度的雨雪霏霏中,陈金川所部与俄军留下的喀山的守备部队爆发激战。
两军基本都是骑兵,也基本没有重武器。
因为俄军没想过守喀山,更害怕火炮被大虞利用,陈金川的骑兵是来扫荡的,自然也很少拉着火炮。
双方围绕着喀山城来回拉锯,爆发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骑战,大虞骑兵装备的左轮手枪发挥了极其强大的威力。
在轻骑兵的战斗中,这种靠针刺击发的手枪虽然也有漏气和威力太小以至于打不中要害,五六枪也不一定能送走一个敌人的毛病。
但装填方便,对气候适应性强,发射速度更是跨时代,特别是在小规模狗斗的时候,靠近到十几米一顿点射,哪怕就是打到了战马,也能取得巨大优势。
在左轮的加持下,陈金川部两万骑兵在喀山城外大败沙俄哥萨克骑兵四万余,以自身伤亡千余人的代价,杀死杀伤哥萨克骑兵六七千多人。
一战就把哥萨克人在东欧、中亚上百年积累起来的威风给打掉了三分之一。
同时这个战斗结果还把躲在喀山城内的保加尔人给吓傻了,他们听说过契丹人很厉害,黄祸要再次征服第三罗马,但万万没想到能这么猛啊!
连哥萨克都需要六到七个骑兵才能换契丹人一个骑兵。
陈金川也发现了保加尔人的这种心理变化,开始少量有限度的怀柔。
这得到了一批本来就不服沙俄统治的保加尔人响应,陈金川依靠他们控制了喀山,在1813年寒冬到来之前,又把战线往前推进了两百公里左右。
。。。。
东欧大平原的北部需要因为极寒停战,黑海西岸则基本不需要,惨烈的图尔恰攻防战在11月底展开。
有了瑞恩斯坦的提前加固,又靠着康斯坦察争取到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莫公泽把海军的大炮搬了一百多门上岸,图尔恰的防御,立刻就开始像模像样了。
法军八万与奥斯曼军十三万从三个方向,连续不断地发起进攻,基本就没打算给莫公泽手里的三藩军以休息的时间。
双方围绕着图尔恰城左右两翼的山丘上的炮台,展开了反复争夺。
为了胜利,拿破仑把他轻易不会动用的老近卫军都推上了第一线。
莫公泽则更狠,他把香山洪氏为他生的长子,今年十八岁的莫侯耀顶到了第一线。
这把香山洪氏为首的汉军们都吓傻了,要知道他们所有的投资绝大部分都是要靠莫侯耀来实现的。
如果莫侯耀战死,英格兰玛丽公主生的莫侯煊就会成为夏藩世子,那他们就是一切打水漂了。
在这种刺激下,夏藩的汉军死战不退,甚至能在白刃战中与拿破仑的老近卫打出一比一的交换比。
在这种寸步不让的血战中,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法军就伤亡四千多,奥斯曼军队伤亡过万,三藩军的伤亡也接近四千。
而法军在强攻一个月后,莫公泽盼望已久的事情终于到来。
1814年春,黑海西岸细雨绵绵,已经征战两年的法军缺医少药。
从低地、意大利、莱茵邦联来的非精锐部队,甚至连食物供应都开始紧张了起来。
拿破仑就在图尔恰城外,看着只需要再前进一千米就能把莫公泽赶下海的战争,内心焦急如焚。
贝尔格莱德始终拿不下了,多瑙河的运力无法畅通,直接让法军的后勤补给下降到了出兵前预估的四成。
到了这个时候,要撤走,拿破仑心里是非常不乐意的。
一百步走了九十九步了,最后一步却不走了,谁也不甘心。
可是继续打下去,好像也没有什么希望,弹药和粮食无所不缺,拿什么打?
不过好在贝尔蒂埃元帅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
奥斯曼帝国的统帅同意下一批军粮来的时候,先匀给法兰西一部分,马哈茂德二世苏丹还同意可以卖一部分军粮给法军。
“那就可以不用如此节省了,给每个士兵都多发一天的黑面包,再做点炖鱼、炖肉和烤火鸡。
让牧师们营造一点圣诞节的气氛来,驱散这鬼天气带来的低迷士气。”
哪是天气带来的低迷士气,完全是这一场战争没有获得多少战果,加上物资紧张,法军只能给不上前线的士兵发三分之二口粮等,而导致的士气低迷。
贝尔蒂埃元帅迟疑了一下,他有点想劝拿破仑,这奥斯曼人承诺的粮食可还没运来,不要如此铺张。
可转念一想,强攻图尔恰一个月伤亡数千人,食物也是限量供给,到了圣诞节还不想办法给点好处,军队的士气那就真拉不起来了。
于是贝尔蒂埃点点头下去执行命令,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在图尔恰城中,莫公泽的日子也不好过,补给很是紧张。
他撤退到城里差不多有五万人,桂涵率领的西路军两万多人也在入海口的岛上潜伏着。
七万人的吃喝拉撒,可不是个小数目,以黑海的恶劣海上条件,靠蒸汽机船运输是供应不上的。
更严重的是,作为主要粮食供应方的辽藩快顶不住了。
高凉州(高加索地区)本来就不是什么产粮区,虽然有位于传统波斯范围海南平原(里海南岸平原)的粮食可以征收。
但高凉州的交通很不方便,粮食从海南平原运到黑海东岸的巴西郡(巴统),十成中就只剩下了三成多一点。
逼不得已的莫公泽也在图尔恰开始进行粮食配给制,连他这大王每天吃多少东西都是计算好了的,多一点都不行。
不过三藩军的士气可比法军高得多,一来因为大家都看清楚了,此战打赢后,莫公泽在原本已经给掌握大匈牙利王国的情况下,还能拥有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比萨拉比亚甚至是保加利亚。
这么大的地盘,三藩军却只有几万人,甚至这几万人都不会全部来享受这些好处。
其中很多在神州赤县是有前途的,他们的未来是皇帝和朝廷负责的。
那么这样算下来,在座的只要愿意留在这边,未来的富贵是看得见的。
而莫公泽也很擅长虚空画饼稳住士气,毕竟他都吃了那么多虚无大饼了,再傻也能学会现学现卖。
于是莫公泽在图尔恰大肆封官许愿,甚至告诉三藩军的官兵,他已经上书皇帝,请求将在布加勒斯特撤退时为大军断后的夏藩中卫指挥使白凤山追赠为公爵。
并且会把现今保加尔人的城市索菲亚,封给白凤山的长子。
与白凤山一同牺牲的官兵,各个都有封赏。
索菲亚城可是好地方,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阡陌纵横,物产丰富,放到神州赤县这样的本土,那也是一个富裕大县。
士气一下就被拉起来了,三藩军在图尔恰城及城外炮台上啃着黑面包,吃着各种豆子和半生不熟的鱼,仍然意志坚定,作战勇猛。
转眼来到1814年1月,拿破仑收到了一个让他肝胆欲裂的消息,奥斯曼军队竟然开始撤离。
虽然图尔恰城摆不开,奥斯曼军队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可是奥斯曼统帅,法纳尔人中的婆罗门,奥斯曼摩尔达维亚亲王斯卡拉特.卡利马奇答应的粮食还没给呢。
拿破仑彻底急了,法军刚庆祝了圣诞节,粮食所剩无几,就等着奥斯曼的米下锅呢,你敢这时候跑路,那老子就要你的命。
于是,图尔恰山上的三藩军就看见了让他们十分不解的一幕,拿破仑出动青年近卫军骑兵,一个突袭就冲入了毫无防备的奥斯曼帝国统帅大本营。
同时四个法兰西军,分别堵住了一部分奥斯曼军队的军营,限制他们走出军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