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万历明君 > 第243章 此消彼长,起起伏伏

第243章 此消彼长,起起伏伏

第243章 此消彼长,起起伏伏 (第2/2页)

最后,则是愤怒质问。
  
  何也!?
  
  所有人都应该想一想,在新政的大背景下,在开放报禁的优待之中,在鼓噪南北之争的过程里,竟然发现了这种事,公然以江南百姓的身份,叫嚣着让朝廷灭亡。
  
  这是为什么!?
  
  这是设问,没有给任何人讨论的余地。
  
  在邸报最后,申时行一锤定音,将这件事定了性。
  
  这是一个信号,是某些人利用开放报禁的机会,进行尖锐的撕裂国家的行为的信号——新政的形势严峻到这个地步,皇帝不得不南下巡视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此事的受害者张辅之,则是在廷议上被交办了“追查妖书”的差使。
  
  而这,也是此时太仓三张最为茫然的地方。
  
  只想问出与申时行一样的问题,为什么?
  
  自己家的孩子,难道不是自己人么?
  
  而这,被质问的张性自然答不出来。
  
  他看了一眼两位兄长,茫然地摇了摇头:“我现在就去修书一封,问问辅之怎么回事。”
  
  张意扼腕愤恨道:“来不及了!传信的功夫,皇帝恐怕比回信还先到江南!”
  
  此前一番串联,闹出了这么多事端。
  
  山东民乱,死伤的百姓官吏数以百计;浙江民乱,气得申时行的老师一病不起,掀翻了范应期的祖坟;几封文稿,惊得汪道昆不敢视事,吓得孙丕扬将清丈外包给士绅。
  
  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皇帝为什么还不收敛,不收手!
  
  竟然敢起了南巡的心思,不怕水土不服么!?
  
  这也就罢了。
  
  大不了继续广泛串联,再对峙一场就是了。
  
  谁知道这万历南下,是自家侄子亲手促成的!
  
  这下别说串联了,连带着太仓张家积攒多年的名望全毁了!
  
  名门世交闭门不见,乡绅豪右辱骂不断。
  
  士林儒生质问的信函,几乎将张家的门房给淹了!
  
  张意到现在都分不清,自己侄子那封请皇帝南巡的奏疏,到底只是跟随大流的政治投机,还是崽卖爷田,博取上位!?
  
  啪!
  
  一声拍桌的声响,吓得两个弟弟一抖。
  
  张情手掌印在桌案上,似乎下了想通了什么,面无表情。
  
  作为大兄,无论如何,这时候得做决断了!
  
  他看向张性,斩钉截铁道:“理之,你速去将府下的十七家报社处置了。”
  
  突如其来的吩咐,张性险些没回过神来。
  
  什么处置了!?
  
  十七家报社?那可是坊间根基所在!
  
  别看他们兄弟三人,文名鼎盛。
  
  不但与王世贞、归有光、汪道昆等人频繁文章来往,引为同道,甚至在《娄东诗钞》刊行十余年后,终于有了学派的架子,拜师求学者门庭若市,士林声望名震江南。
  
  但真论积累。
  
  以报纸传播的文名,一年抵得上之前十年!
  
  经营到如今这个地步,不知道花了多少价钱!孙辈成为士林袖领,一呼百应的资粮,可是尽在其中!
  
  竟然说弃就弃!?
  
  他有些犹豫地确认道:“大兄,辅之只是上了一道奏疏,还不到这个地步吧?”
  
  张情丝毫不留转圜的余地,皱头皱起,沉声呵斥道:“什么基业不是靠人打拼出来的?不要多言,务必撇干净!”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长兄为父,作取舍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解释什么。
  
  见大兄这般果决,张性咬了咬牙,勉强应了下来。
  
  张情顿了顿,目光扫过两名弟弟,最后落到张意身上:“道之,你即刻赶赴浙江!”
  
  张意茫然地迎上大兄的目光。
  
  让自己去浙江做甚,新党范应期的祖坟都掘了,大获全胜,还回去作甚?
  
  心中紧迫,张情也没功夫卖关子,只见他身手按住张意的肩膀,解释道:“为兄近年精研儒门学问,实在分身乏术,家里都只能托你亲力亲为。”
  
  “以至于山东衍圣公、殷士儋,湖州董范两家,应天巡抚孙丕扬,浙江巡抚汪道昆,大小事都是由你亲手操办的……”
  
  张意略微动容,隐约看出了大兄的安排。
  
  张情抓住弟弟的肩膀,一字一顿道:“去浙江找条私船出海,收到我手信之前,万万不要回来!”
  
  话音刚落,两名弟弟面色齐变!
  
  “大兄……”
  
  张意固然明白大兄的打算,自己太显眼了,一旦被皇帝抓到马脚,恐怕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
  
  这既是躲风头,也是不得不做的分投下注。
  
  可要他独自一人舍家弃业,远遁重洋,实在强人所难!
  
  他来不及开口。
  
  张情直接大袖一挥,声色俱厉:“不要纠缠,按我说的办!”
  
  这一声当真把兄长威严体现得淋漓尽致。
  
  张意嘴巴开合数次,最终还是咬紧牙关点了点头。
  
  三人不约而同陷入沉默。
  
  张性犹豫片刻,忍不住主动问道:“那大兄呢?要在南直隶迎皇帝?”
  
  小辈莫名其妙成了关键人物,哪怕皇帝只是一时兴起,也得问问长辈官职,惯例如此。
  
  张情点了点头,他是南京兵部郎中,此刻回家是告假返乡,自然还要回南京。
  
  思索片刻,他还是将自己的安排也一并和盘托出,免得日后误判:“我回返南直隶时,还要亲自去寻一趟李春芳!”
  
  两名弟弟一怔,不由得对视一眼。
  
  虽然大兄寥寥数语,可谓是有条不紊地发号施令,但他们仍旧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焦躁。
  
  李春芳可不是什么好人!
  
  当初盐政一案后,李春芳自甘堕落,为了将孙女送进皇宫,彻底倒向了皇帝,自此便与江南士绅们渐行渐远。
  
  随后又执掌南京新闻版署,动辄申饬追问,各家都受了这厮掣肘。
  
  虽然以官阶名望弹压一时,大而不倒,明面上做得个江南袖领,但实际上,其人的门庭已经冷落了不少。
  
  就像屋内三兄弟之一的张性,原本娶了李春芳的族女为妻,还得唤李春芳一声岳族祖,当初年年都会上门拜访——无论李春芳在不在家,无论是否绕路。
  
  但万历一朝以来,双方关系急转直下,除了大寿大宴外,已经鲜有往来了,甚至还比不得去姻亲王锡爵府上拜访。
  
  张意则是追问道:“大兄是要试探一下李春芳的口风?”
  
  张情倒也不否认,坦然道:“皇帝南巡,定然会提前知会李春芳,且去试探一番咱们有没有露底。”
  
  按理来说他那位侄子既然能考上进士,定然不会是什么蠢笨之人,理应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哗众取宠,把自己置于不善之地。
  
  但若是被迫的……
  
  想到这里,张情脸色越发难看,突然泄力一般,长长叹了一口气:“或者看看,有无必要跪地求饶。”
  
  这话出口,三人神色各异。
  
  青红紫白,猪肝芭蕉,各色纷呈,精彩万分。
  
  皇帝南巡,分明还未见人影,压迫感竟一至如斯。
  
  也不知届时南巡,会如何欺辱南境之民。
  
  ……
  
  无独有偶,皇帝此刻正在欺辱南境之民。
  
  “臭外地的!”
  
  朱翊钧手指穿过李白泱的头发:“溜着边吃!”
  
  此刻天刚蒙蒙亮。
  
  回笼太晚,起床太早,便干脆在床榻上醒醒神。
  
  李白泱蒙在被子里,只能听到吞吞吐吐的声音:“乡唔宁!”
  
  语气咬得很重,朱翊钧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南北之争,恐怖如斯!
  
  他吃痛之下放下狠话:“再这般不给情面,休怪此番南巡不带你!”
  
  李白泱闻言,动作一顿。
  
  她从被子里露了个头出来,含糊道:“陛下南巡随驾的人选定了?”
  
  朱翊钧闻言,柔情似水地轻轻颔首:“亲疏有别,朕可是只带上你与王贵人。”
  
  说罢便将人拉入怀中,把玩无厌。
  
  李白泱打开胸前的手,白了皇帝一眼:“臣妾知道,陛下定下是与皇后说,后宫最信的就是她,离不得她坐镇,又怕臣妾仗着皇贵妃的身份,留在后宫与她争权,欺负了她,干脆将臣妾带走,眼不见为净。”
  
  朱翊钧脸色不尴不尬。
  
  话术用多了果然不灵了。
  
  “外廷也拟好人选了,海瑞今日回京,朕再去外廷安排一番即可。”
  
  说着,朱翊钧轻咳一声,将李贵妃抱到身上,装模作样岔开话题:“对了,韩宜妃那边,昨日太医怎么说?”
  
  六月与韩宜妃合卺了半个月。
  
  到月末的时候,韩宜妃竟真就停了月事。
  
  太医也是懂为官谨慎之道的,把脉后只说可能,好像,似乎,再看看。
  
  直到入了八月,隔了两次月事,太医院才自信组织会诊,早中晚分别把脉,以及今早还要观察空腹小便性状云云。
  
  朱翊钧也没法守着,便托了两宫、皇后过问。
  
  李白泱趴在皇帝胸膛上,大眼瞪小眼:“太医说还得今晨看过才能确认,不过,太医昨日说普陀山显灵,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朱翊钧双手搂住腰肢,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
  
  如此的话,南巡的杂音也会小不少——这些朝臣是真怕自己水土不服,病逝于西苑。
  
  再加上海瑞今日回京,已然是万事俱备了。
  
  终于能动身南巡了!
  
  南方的事情一团乱麻,必然要南巡!
  
  譬如清丈,像历史上那样敷衍了事根本不行。
  
  别看孙丕扬、王家屏汇报的各县进度都不算差,但真论起来,恐怕都做不得数!
  
  若是田亩都核算清楚了,南直隶能只丈出四万顷?
  
  若是隐户都登记造册了,明末哪来的江南奴变!?
  
  还有赋税的拖欠,这个问题下诏不下七次,至今还在推脱,请求蠲免——江南苏州等府拖欠本折银七十一万一千三百五十馀两,淮扬等府二十三万九千六百三十馀两。
  
  这就是近百万两!
  
  难道是百姓没交税么?当然不可能。
  
  从徽州府的苛捐杂税来看,也不知道有多少衙门,重重设卡拦税,到了该转运中枢了,又说收不上来。
  
  不得不清算的旧账,到底哪些是真难,哪些是真坏。
  
  税改同样如此。
  
  哪怕最强势的朝廷,一到了税改的时候,都得乖乖去南方坐下来好声好气地谈。
  
  一如成祖,为何出宫南巡?
  
  就是因为并非正常交接的帝位,对南方的掌控力,尤其薄弱。
  
  而朱翊钧登上帝位以来,从未踏足北直隶以外半步,对南方控制力恐怕好不到哪里去。
  
  实权皇帝都是要南巡的,有太多权力的薄弱点就落在南方。
  
  继续推行度田清户。
  
  解放人口,萌发商事。
  
  验收松江府的税改,总结得失。
  
  重新行政划分,拆解南直隶。
  
  在意识形态上,尽量平息地域之争,为大明朝共同想象体添砖加瓦。
  
  宗师传道之下,旧学在江南抱团取暖,还需犁庭扫穴。
  
  南郊祭天之后,朝中反对派扎堆南京部院,必要炮打司令部。
  
  林林总总。
  
  朱翊钧简直数不过来。
  
  这甚至不是一年半载可以轻易解决的事情。
  
  想到这里,朱翊钧突然想起,土蛮汗的大举进攻还未如期而至,还得嘱咐一番王崇古与戚继光,届时若是……
  
  正未雨绸缪着,只感觉下身一暖,不由得虎躯一震。
  
  朱翊钧这才回过神来,自己还在与李贵妃闲聊。
  
  他艰难挪了挪姿势,勉强道:“稍后一道去看看韩宜妃,届时南下,爱妃再去普陀山,替宜妃给送子观音道场还个愿。”
  
  李白泱坐在皇帝边上,听也未听。
  
  “普陀山的事容后再说,陛下先送臣妾去巫山……”
  
  鬓角的头发散乱,媚眼如丝。
  
  朱翊钧看得入神。
  
  情不自禁便停了口中的正经言语,顺着本能搂住腰肢,紧紧贴在了一起。
  
  好似那南北局势。
  
  形影不离的同时,此消彼长,起起伏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