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庸儿 (第2/2页)
抱着这个念头,曹操提笔亲书了两份书信,然后招来使者,让使者尽快递到河间国及平原郡,也即是分别递到袁谭和袁尚的手中,望着使者离去的背影,曹操心下轻叹一声,他希望袁谭和袁尚能以邺城失陷作为前车之鉴,不再落入兄弟间无休止的争端当中去。
如今不利于己的局势,说来让曹操最是归因的根由,非是骁勇善战的秦军,也非是庸碌无能的袁尚,而是故魏公袁绍袁本初,袁本初临死前昏庸至极,竟是废长立幼,指派袁尚继任。
而袁尚继任,袁谭必定不服,也就造就了如今河北袁氏兄弟相争的局面,使得秦军得以不耗费太多的心神,就攻克了邺城这等世间少有的坚城,旋即河北的危局蔓延到了中原,让曹操也陷入了大为不利的局势下。
‘袁本初,汝临死之时,何以如此昏聩!’
……
平原县。
因邺城被围,围攻平原县的袁尚不得已引兵而去,脱离被围困境遇的袁谭,他没有因此短暂的放松警惕,而是趁着袁尚同秦军相争,借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募集更多的将士。
现下,平原郡先前背叛袁谭的郡县,纷纷再度变更旗帜,投入到了袁谭的麾下,同时袁谭招兵买马的事宜,在郭图的主持下执行的非常顺利,如今他麾下已经有了步骑三万。
袁谭念来有步骑三万,足以同袁尚一较高下,等到袁尚解开邺城之围,再度发兵平原郡的时候。
此外袁谭顺势扩充自家的地盘,而今渤海郡大半县城,已经落入了他的手中,而新扩充的地盘,为他带来的新的募兵,以及不断运输过来的粮草辎重,让他的底气越发的充足了起来,也因此有了同袁尚一较高下的想法。
然而,密切关注邺城形势的袁谭,在一个深夜,他得知了邺城失陷、袁尚遁走后不知所踪的消息。
此中,袁谭对于邺城失陷的关注度不怎么高,而是牢牢关注着袁尚不知所踪的情况。
‘逃了,还是死了。’袁谭在心底对于袁尚的存亡做起了分析。
若是邺城失陷、袁尚遁走,那么在袁谭看来,这就意味着袁尚没有资格窃据魏公的位置,就算袁尚拥有袁绍的遗命,毕竟一个连自家都城都保不住的君主,算的什么君主。
而袁尚若是死了,袁谭心中畅想万分,若是袁尚死了,他就可自动获取到魏公的位置,盖因随着袁尚一死,就只剩下他和袁熙兄弟二人,而袁熙素来以昏庸著称,所故唯有他才是适宜的魏公人选。
“速探,速报,给我查清袁尚的生死和去向。”袁谭向斥候发出严令,而随着斥候四散,袁尚未死,而是遁走河间国的消息,递到了袁谭的案几上。
‘可惜。’对于袁尚未死的消息,袁谭第一时间并不是高兴,而是觉得惋惜乃至于可惜,缘何袁尚没有死在乱军之中,让他好去接手袁尚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和独一无二的河北君主的身份。
郭图瞧出了袁谭脸上的惋惜色彩,他眼珠子转动了几圈后拱手上前道:“公子,而今少公子窃据魏公一职,公子却还是充任将军而已,以臣下之意,公子可自领车骑将军,开府治事,如此才可名正言顺的同少公子对垒。”
“先生所言,与我心意相通也。”面对郭图提出的建议,袁谭也不推脱,而是自然而然的应了下来,也是袁谭认为莫说是一个车骑将军,就算是魏公一职他也是受之无愧。
“公子既是同意,那臣下这就去安排仪典。”郭图拱手告退道。
不一日,郭图准备好了袁谭自领车骑将军的仪式,因袁谭心中急着上位车骑将军,所故择日不如撞日,这一日,袁谭拾阶而上,登上了一座土台,拱手遥向许都,自领下了车骑将军一职。
下得土台,袁谭亲笔题写,写出了一封发往许都的奏报,先是提及他自领车骑将军一事,非是为了上乘的权柄,而是为了征讨四方的不臣之人,接着袁谭道起了他个人对袁尚的不满和愤慨。
袁谭以袁尚窃据魏公、昏庸无能作为理由,望朝廷能褫夺袁尚的封号,然后将魏公一职交予给他,他作为长子,且才干卓越,是理所当然的魏公人选,他人皆不及也。
就在袁谭书写这封书信的时候,一名斥候带回了消息:“公子,少公子遣使者数人,欲求面见公子。”
袁谭眼神中闪过疑惑,他同袁尚早就是不共戴天,却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没有什么好沟通的。
不过袁谭还是招了招手,令人将袁尚的使者解送大堂,他有些好奇袁尚使者带来了袁尚什么样的心意。
‘请战?’大抵不会,袁谭摒弃了这个念头,而今袁尚方才经历一场大败,将校丧胆,士气低沉,是怎么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同他来上一场大战,消耗本就不多的元气。
‘求和?’这个可能性很大,袁谭心中露出一抹轻蔑的笑意,倘若使者前来,是表达出袁尚求和的意图,那他就可借着这个机会,好生羞辱一番袁尚的使者,吐上一口恶气-——先前被围困平原,几至危殆的情况。
“长公子。”袁尚的使者踏入大堂,老老实实的向着袁谭拱手施礼,而后直白的道出了他的来意:“长公子,而今邺城失陷,为河北危急存亡之秋也,魏公深知长公子深明大义,不纠结于私利。”
“所故,魏公遣我至此,欲同长公子讲和,而后合兵一处,共伐邺城,夺回邺城这座河北的国度,还望长公子念及故魏公创业不易,同意讲和一事。”
“可笑。”面对袁尚使者诚恳的态度,袁谭却只是一句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