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章 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法兰西 (第1/2页)
伦敦战争大楼,指挥部中最缺乏军事知识的是律师出身的乔治首相,他虽然接替基钦纳任陆军部长,但更多的是在各军种间起协调作用。
此时他发现英吉利海峡被法军战机封锁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军需大臣之前提出的方案。
“那么。”乔治首相望向军需大臣:“我们是否应该将舰队调回布雷斯特港继续进攻?”
如果无法增援北海那就打下布雷斯特港,北海方向可以另想办法。
军需大臣摇了摇头提醒道:“机场,首相阁下,布雷斯特港有机场。”
乔治首相瞬间明白了。
法兰西布雷斯特港从来都不担心被英国皇家舰队围攻,因为那有机场,在卡昂附近海域发生的事同样会发生在布雷斯特港。
法军之所以表现得这个港口将要被攻陷的样子,完全是为了将英军舰队从北海吸引过来,再将其卡在这里回不去。
简单的说,布雷斯特港就是个诱饵,英国皇家海军没有任何攻下它的希望,从一开始就是如此。
“这些混蛋!”乔治首相骂道:“他们早就计划好了,所有一切都是个陷阱,直布罗陀也是。”
“似乎有个漏洞。”特伦查德少将不甘心:“我们都知道飞机在夜间无法作战,我们或许可以选择夜间穿过海峡。”
“不。”海军大臣贝尔福否定了这个说法,他指着地图分析:
“英吉利海峡全长520公里。”
“即便舰队以20节全速通过也要14小时,不可能在夜间安全穿过海峡。”
“何况法军轰炸机的作战半径150公里,有三个沿海峡布设的机场,原则上他们可以封锁820公里的海域。”
军需大臣补充一句:“加上荷兰就不止这距离。”
特伦查德少将点点头,身为皇家飞行队参谋长的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贝尔福又指着海峡中段:
“更重要的是多佛海峡。”
“这里是英吉利海峡的瓶颈,最窄处只有34公里。”
“法军在敦刻尔克的机场可以轻易封锁这里,他们的飞机甚至可以在上空滞留几小时。”
说着,他将目光转向特伦查德。
“滞空时间没有几小时。”特伦查德纠正道:“但有一个多小时,这已不是我们能承受的。”
乔治首相不怎么理解这句话,特伦查德用数据给出解释:
“因为距离短,首相阁下。”
“多佛尔海峡只有34公里,这意味着法军飞机只需要飞行30到40公里就能找到我方舰队。”
“于是同样数量的飞机就能短时间往返,用最快的速度将炸弹带到我军舰队头顶上。”
(上图为多佛尔海峡,是英吉利海峡中最窄处,最窄距离34公里,布有法军机场与港口的敦刻尔克就在附近)
乔治首相依旧不明白:“可你们说了,我们只要夜间通过就不会有问题。”
军需大臣无奈地摇头:
“他们不会让我们在夜间通过的,首相阁下。”
“如果我是夏尔,我会在白天分出一部分战机和轰炸机封锁、驱赶多佛尔海峡的军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