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机要处黄昏 (第1/2页)
天光初透,新烤的胡饼焦香混着蒸黍米的甜糯,在长安的街巷间浮动。
东市里,胡商正卸下驼背上的酒桶,这些酒桶里的葡萄酒来自龟兹,绸缎铺里的伙计抖开一匹越罗,作为样品悬挂在外面的竹竿上,它绯色如霞,丝光跳跃在行人的脸庞。
药铺里铜碾研磨药草的苦香,混入隔壁酒肆新开坛的桑落酒气里。
李影掀开缠绕着湿漉漉雾气的车窗帘子,他远远的眺望着延康坊,眼中的隐怒和忧虑就像是要满溢出来。
他能够理解李沉山的行事风格。
就如当年斩真龙一样,他很喜欢通过一锤定音的做法,一次性将整个局势推往他想要去的方向。
然而非常时刻用非常手段,当年他可以这样冒险,是因为天下民不聊生,百姓于水火之中,而李氏也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但现在什么时候?
百姓安居乐业,百废俱兴,天下大治。
李氏内部的想法虽不统一,但何至于需要动用这种非常手段的地步?
隋末时,反正是李氏一拼,拼得赢得天下,拼不赢一起完蛋。
但现在李氏已得天下,为何要采取如此手段!
李沉山恐怕从未想过自己会失败。
然而现在,整个李氏却必须因为李沉山这样的鲁莽行为而付出代价。
这代价将会是什么?
聪明如李影都无法想象。
……
晨露未晞,太液池畔的薄雾在松柏间浮动。
皇帝负手凝立于楼阁窗前,指尖摩挲着一枚发黄的象牙牌,那是可以调动金吾卫的兵符。
木梯上传来一重一轻交替的脚步声,一名跛足的紫袍老者走上楼阁,到了他身后不远处,平静道,“李寒烟参见陛下。”
皇帝转过身,请这名老者入座,平静道,“寒烟叔何须如此客气?”
李寒烟有些感慨的叹了口气,道,“平日或许不用如此客气,但此时必须客气,以免你觉得我们已经彻底忘记了君臣有别。”
“你我倒是不需要说这些客套话。”皇帝看了他一眼,道,“你应该明白,若是李氏机要处已经不能保持统一的意见,那它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许此时在顾十五的眼里,它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
李寒烟看着皇帝,认真道:“我必须明白你真正的想法,若是你要借着这样的机会令李氏机要处彻底消失,那我不用耗费力气去做很多不必要的事情。”
皇帝平静道,“李氏机要处可以存在,但不能和之前一样存在,它也必须和其它司所一样,接受监管。”
李寒烟缓缓抬起头来,看着皇帝道,“若是李氏机要处不接受,那你便要站在顾十五一方,会和李氏机要处全面开战,分个你死我活?”
皇帝没有任何犹豫,颔首道,“是。”
李寒烟还未回答,皇帝又道,“寒烟叔你所代表的是你的意见,还是整个李氏机要处的意见?”
李寒烟有些感慨的笑了起来,道:“我所代表的是我和李归鹤那家伙的意见,还有李影也会在我们这一边,那些不和我们一般意见的人,很快他们就不会有意见。”
皇帝淡淡的一笑,没有说话。
李寒烟沉默片刻,道,“我们可以接受你的提议,但顾十五那边,或许不会善罢甘休。”
“在我看来,你们目前还存在一个补救的机会。”皇帝看着李寒烟一眼,道,“如果听从那位老人家的安排,或许就不至于弄到各方都下不来台的地步。”
李寒烟点了点头,他起身告辞离开,但是在下楼之前,他又转过身来,看着皇帝,认真道,“你真的不会有问题?”
皇帝傲然的笑了笑,平静道,“如果真到有问题的时候,我会提前离开世间,什么都不会剩下,所以,能有什么问题?”
……
长安西市边上一处庭院里,老梨树探出檐角,阔叶层层叠叠,风一过,便沙沙抖落几星蝉声,坠在井台边的青石缝里。
从幽州远道而来的老妇人坐在藤椅上,膝上放着一副字画。
哪怕这一路马车行走得极慢,每日里都有医馆和修行者小心照顾着她的元气,然而气候的变化,水土不同,还是让这名年迈的妇人累极了,她看了一会就合上了眼睛,静静听着院落里的声音。
此卷墨宝,是她两个儿子合璧之作。
一管狼毫两分执,共绘慈亲案上春。
她两个儿子早已不在人间,但这名银丝稀疏的老人此时合着眼,听着园中雀鸟啁啾,恍惚间,她两个儿子此时却好像和幼时一样,伏在她的膝头睡着了。
那时候她还是个梳着双鬟的姑娘,第一次来长安所住的小院中,也有一株梨树,春来花开如白云,芬芳四溢,夏至时,阔叶间垂满青梨,像是悬了一树翡翠铃铛。
突然,她感到梨子的清香就在鼻翼前滚动。
她慢慢睁开眼睛,就看到笑嘻嘻的周驴儿拿着两颗梨在她鼻前晃动,看到她睁开眼睛,周驴儿就扑在了她的身上,想要打滚般扭动身体,“太奶奶你真的来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