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太子的心态 (第2/2页)
半个时辰之后,卢之焕的重装骑兵到达,此时城南到处起火,已经没有军队能够阻止他们的重甲骑兵冲入江陵城。
襄州军和洪州军两边加起来的军队数量本身就已经比江陵守军要多,更何况江陵城中也没有什么重甲骑军,在三千曳落河杳无音信的情况下,江陵城中的守军本身就已经士气低落。
这时候无力回天的吕取粟也不想再为太子卖命,他飞快找了个地方脱了甲衣,换了身普通民夫的衣衫就溜了。
太子辛辛苦苦从岭南调了一个月兵,一半的兵力还在路上,结果江陵就已经丢了。
江陵失守,太子还来不及知道,但他之前任命的拥有自主权的夔州主将霍问鼎却很快知道了。
他都无法想象,一开始形势极好的太子,怎么会突然走到这样的一步的。
黔州自身难保,江陵失守,夔州已成无根之木。
不过霍问鼎很是忠诚,他觉得这种情况之下,唯死而已。
他的确也是很有能力的。
听到江陵失守,他就立即放弃了巫山、奉节等外围据点,将兵力全部调回白帝城和瞿塘关,并焚烧了长江沿岸所有船只,以免王云岫又用什么蜈蚣船队来进行填江作战。
与此同时,他伪造岭南援军将至的檄文,说太子在岭南已有三万援军过了灵渠,应该很快就会将江陵打回来。
他接着效法东吴陆抗旧法,用七道铁链横锁瞿塘峡口,间隔悬挂铜铃作为预警系统,在夔门北侧又凿建悬空栈道,设置滚石火油倾倒点。
他还在夜间命令军士举很多火把沿着山道移动,伪装有不少援军调度。
还在很多地方扎了很多草人,造成他守军众多的假象。
这些手段对于王云岫这样只想保命的将领而言是有用的,而且王云岫也一点都不贪功,他甚至出兵攻打江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中指使,以及夺取江陵的确可以避免太子从这里发兵攻打襄州。
他心里面甚至觉得没有攻击夔州的必要。
卢之焕都没有足够的水军,他当然也不可能抛下王云岫一个人去打夔州。
所以他接受王云岫的提议,就是在江陵一带布防,王云岫继续稳固宜城至江陵的防线,在江陵一带也设置无数烽燧台。而他则在岳州一带也募兵囤兵,沿线布防。
夔州和江陵的局势就此僵持下来。
但在一日日的等待之中,霍问鼎其实是越来越绝望的。
他虽效仿东吴陆抗旧法,但历史上这个名将最终也没有能够扭转东吴灭亡的命运。
没有粮船补给,等到没有足够的东西吃的时候,又等不到援军,那军队很容易哗变。
最关键的是,像他这样的聪明人更容易想明白,岭南援军来了又如何?
面对王云岫这样的人,太子最擅长的偷袭和闪击手段估计起不到任何的用处。
自己的长处根本无法发挥,岭南募集的军队,又能有多少战力?
更不用说潭州方向还有萧子固这样的巨大隐患。
与其期待岭南援军,倒不如期待太子能够想想办法,尽快解决黔州的问题,黔州的崔愿军队现在看起来反而不是特别强横,如果能够击溃崔愿的军队,黔州局势稳定下来,那倒是能够解决他的困兽之局面。
……
但太子现在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太原王氏、京兆韦氏还没有对他发难,只是琅琊王氏和范阳卢氏和他对弈,他就已经被断了大后方,被困在了岭南。
才到四月,霍问鼎还在苦苦支撑,等待太子想办法的时候,已经知道江陵失守的消息的太子,他在拼命灌下一碗大补气血的药汤的同时,心态已经彻底改变了。
他从一开始的雄心壮志,要证明给所有人看,自己比皇帝强的心态,变成了接下来我该怎么活下去的心态。
只剩下岭南了。
没有了那种豪气和野心,他大多数时候思索的已经不是如何去夺回江陵和解决崔愿得军队,而是如何霸住岭南。
那只有彻底控制住岭南吴氏。
岭南吴氏作为墙头草的盟友,对他而言已经无法接受了,必须变成全心全意听他号令的棋子。
这个时候,皮鹤拓的一名使者却是前来求见,然后问他,还需不需要南诏的藤甲,之前黔州方面一直向南诏购买大量的藤甲,但现在黔州乱了,太子这边如果需要的话,他们可以直接将大量的藤甲送到岭南,甚至送到桂州。
这时候太子才意识到,我竟然还能和南诏做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