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我不服输,希望你们亦是如此 (第1/2页)
翌日清晨。
哥伦比亚国立大学艺术学院门口。
“全球各类优秀文学杂志打折售卖!全是正版,童叟无欺!”
几名拉美装束的文学部学生正扯着嗓子冲来来往往的其他学生们大喊着。
在他们身后,一个又一个装满了各种杂志的纸箱被整齐排放,从打开的地方依稀能看见用英文和哥伦比亚语杂糅印刷的杂志名。
他们的身前还插着一条红色大横幅,上面写着【为强迫失踪的2万国民慈善募捐之活动】。
原本这种地摊式售卖商品的行为在哥伦比亚国立大学是被明令禁止的。
虽说现在的哥伦比亚还比较贫穷,即便是在哥国立大读书的学子们也有不少贫民窟出身,很缺钱。
但为了学校的校容和国际影响力着想,学校严禁学子们在校内搞任何商业性质的活动。
很影响校容校貌的摆地摊更是被禁止行为里的第一条。
不过唯一例外的便是艺术学院里的文学部学生。
因为去年由教授埃尔南多发起并创立的周刊《拉美文学百年鉴赏》在连载了《百年孤独》后,一下子火遍了哥伦比亚。
本来校方是把这本杂志当赔钱货看待的。
校董事会愿意支持埃尔南多他们创办杂志,也全是看在这项“百年计划”未来也许能帮到更多学子的份上。
没想到各个学院发起的那么多活动中,反而是最不被看好的《拉美文学百年鉴赏》最争气,经济效益最好!
尝到了甜头的校董事会立即大力支持埃尔南多和文学部,并放宽了对文学部学生的限制。
这才有了现在艺术学院门口的这一幕。
文学部学子们大多出身贫寒,但成绩优异。
他们持着一颗热爱文学的心,舍弃了医学院等容易就业和跨越阶级的学院,一头扎进了文学这个无底深渊里。
为了回馈他们的热情,埃尔南多等教授就把《拉美文学百年鉴赏》的校内售卖权和盈利额全给了这些学子。
学生们举一反三,在售卖自家杂志时,又和诸多出版社联系上,同步贩卖起了其他正版文学杂志。
这样又能起到宣传作用,又能赚更多钱。
随着时间推移,现在这个售卖活动又演变成了为各类灾难事件的受害者募捐的慈善活动。
这次所谓的“强迫失踪的2万国民”事件,是近期发生后,一直困扰着哥伦比亚官方和各阶层民众的大规模恐袭事件。
“强迫失踪”指的是在没有接受任何司法或民间机构审理的情况下,将受害者秘密拘禁几周或者几个月,将其置于法律保护之外。
一些国家将其当作对付冲突和内部动荡的工具,其中一种常用的手段被称为“短期失踪”。
根据哥伦比亚官方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这类强迫失踪事件自40年代起就在国内持续发生,原因包括非法武装团体强迫招募、人口贩卖(特别是以性剥削为目的)、伪造身份等。
失踪人员里有儿童、移民、女性、社会抗议和社会领袖、商人等。
特别是与土地冲突有关的人,在哥伦比亚最容易被强迫失踪。
因为失踪人员的身份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所以国民们对此都感到十分恐慌,生怕下一个就轮到了自己。
就在近期,首都波哥大的郊区竟然一口气失踪了约2万人!
这件事瞬间震惊了海内外,而哥伦比亚官方却迟迟找不到失踪的国民,只是用各种官方口吻来敷衍受害者的家属。
有着强烈正义感的文学部学生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便去各种抗议、强烈谴责,然后帮受害者家属们维权、募捐等。
原本来往的其他学生对这批热血青年并不感冒,对他们每天叫卖的文学杂志也兴趣索然。
但此刻看到大红条幅上的猩红字体,他们的同理心和恐惧感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没一会儿功夫,大红条幅前就汇聚了上百名哥国立大的学生。
他们一边掏钱捐款,一边听从文学部学子们的推荐,从纸箱里拿走了一本又一本崭新的文学杂志。
“这位同学,请仔细阅读一下《拉美文学百年鉴赏》里最新连载的那部《海边的卡夫卡》,相信它一定能慰藉你受伤的心灵。”
文学部文学社团的负责人一边卖书,一边严肃地对每一个买走了《拉美文学百年鉴赏》的同学这么说道。
昨晚埃尔南多老师亲自打了电话给他,让他在今天的慈善募捐活动上大力推广《海边的卡夫卡》,这让他受宠若惊。
在听到这是那位北川老师的新作时,他更是干劲十足,一大早就拉了文学社团的同好们来到学院门口摆摊。
可惜从早忙碌到现在,他自己还没来得及看《海边的卡夫卡》。
又一波购书募捐的同学离开后,他终于能喘一口气了。
“学长,您休息一会儿吧,这里的工作交给我就行了。”一名女社团成员走来说道。
他接过对方递来的水杯,微笑着点了点头,便一屁股坐了下来,顺手拿起一本拆封了的《拉美文学百年鉴赏》,迫不及待地翻到了《海边的卡夫卡》连载的那一页。
“谨以此书纪念全球各国为抗争宿命而奋斗不止的所有斗士们——北川秀。”
在的抬头,北川秀老师用哥伦比亚语亲笔写下的寄语看得他一阵头皮发麻。
听书名,他以为是那种文艺范比较足,又结合了弗朗茨·卡夫卡大师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言情类。
毕竟北川老师最优秀的几部作品,《挪威的森林》、《雪国》、《伊豆的舞女》,以及刚出道时写的《青春三部曲》都是那样的。
可看到这个抬头,他马上意识到,这部和以往的那些不同。
“好好推广它吧。不仅是为了给一位被玷污了名声的文学大师正名,也是为了我们,为了你自己。”
昨晚电话里,埃尔南多教授的这番话让他很是疑惑。
他不懂一部和自己又有多大的关系。
现在看.
“居然还有序言!北川老师好像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在前面写序言了!”
他继续看下去,愕然发现北川秀在正文前还写了一篇简单的序言。
“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
在详细了解了这个神话以及其所有的改编作品后,我才决定正式动笔。
于1998年12月4日开篇,于12月8日早9点完结。
在写这部前,我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是二三十岁的男性。
他们居住在东京等大城市,从事专业工作或干脆失业,性格偏丧气。
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些绝不是社会评价很高的人物。
我想描写他们这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在人生旅途中个人经历过的人与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