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只要出版就能横扫一切的《1Q84》 (第2/2页)
父亲临终前曾这么对他说。
至此,文部省大臣之位成了町村信孝的执念。
《第二章:天吾一点不同的创意》。
“这是典型的北川秀风双线叙事结构啊,果然,北川老师的写作技巧早已锻炼得炉火纯青,读起来的感觉真令人舒畅。”
町村信孝看完《青豆篇》的开局后,发现第二章直接切换到了男主角天吾的视角,但切换方式十分丝滑顺溜,完全没让人感觉不适。
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开始,北川老师便逐渐把多线叙事的写作方式引入到了日本文坛,且在一部又一部作品里不断完善。
如今这种写作方式已经成了北川老师的特有风格之一,也被其他作者疯狂借鉴着。
在一次又一次看到北川老师在《1Q84》里把他所擅长的东西使用了出来,町村信孝悬浮的心大定了下来。
他就怕北川老师在这本要代表“官方态度”的新书里搞什么创新。
“天吾最初的记忆是一岁半时的事情。
他的母亲脱掉衬衫,解开白色长衬裙的肩带,让不是父亲的男人吮吸樱桃。
婴儿床上躺着一个婴儿,那可能就是天吾。他把自己当第三者般眺望着。
不是父亲的男人吸着母亲樱桃的情景,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时一岁半的幼儿根本无法理解。”
读着读着,町村信孝刚放下的心又莫名悬了起来。
女主角被搭配了一个稀奇古怪的姓氏,总是不得不忍受周围人的白眼和玩笑。
男主角则有过婴幼儿时期的记忆创伤,以至于成年很久后,他总是会闪回到那个下午,看到那鲜活的一幕场景。
这种有缺陷的男女主设计,结合到要提及的奥姆真理教和“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以及开篇序言里写的那些小故事,总让町村信孝有种不安感。
北川老师,似乎是在用细腻的笔触进行铺垫,然后准备放一个恐怖的大招?
町村信孝的直觉这么告诉他自己。
暂时还弄不清楚北川老师意图的他只能继续读下去。
《天吾篇》的开篇剧情比《青豆篇》要长很多,也更写实许多。
这和北川老师一贯的虚实结合文风很贴合——
青豆的故事像是梦幻泡影,给人以好奇和期待感;
天吾的故事扎根于现实世界,全是读者能看到摸到的东西。
天吾是一名多次投稿的年轻作者,差一点就能摘下《文艺》杂志的新人奖出道。
虽然还没有成功,但他被小松编辑看中,成了帮小松审稿的“工具人”。
还没有正式成为出道作家,却先一步如同评委和老师般审核着其他新人作家的稿子。
这种出版界的黑色笑话让人忍俊不禁,也让读者们意识到了日本文坛也不干净。
至少和谷崎一郎时代相比,北川秀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们,依旧是那么的糜烂。
“.我想做的,只是愚弄文坛一下啊。
聚集在黑暗的洞里蠢蠢欲动,一面互相赞美吹捧,彼此舔舐伤口,胡扯后腿,一面高唱文学使命如何如何,一群爱逞强又没办法的家伙们,我想痛痛快快地嘲笑他们。
直捣系统的背后,彻底开他们的玩笑,你不觉得很愉快么?”
小松这么对天吾说他想要做的事情——
将一个不够格的新人女作家的稿子《空气蛹》修改成能获奖的稿子,而且是要能拿到芥川奖那种程度的稿子。
做完这一切,等拿奖,电视播报,大家欢呼雀跃时,突然冲出来泼一盆冷水,狞笑着告诉所有人:“好看么?值得获奖么?那分明是我这个编辑写的!
怎么?新人作家写的,你们就可以大肆吹捧,而我写的,就是一坨狗屎么?”
对于这种念头和行为,天吾并不觉得又多愉快。
因为他根本没见识过文坛。
而且当他知道了像小松这样有能力的人,竟然会由于孩子气的动机而尝试走钢丝时,他一瞬间说不出话来。
小松的暴论也让町村信孝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北川老师还真是爱讽刺日本文坛啊。”町村信孝知道《1Q84》还承载着一个使命——
作为《文艺》的头部书籍和永井和风的《地狱之花》打擂。
但这么在里赤裸裸的夹带私货,也就北川老师这个现今日本文坛第一人敢这么做吧。
“真是有够疯狂的。”町村信孝看完《天吾篇》第一章后,忍不住又自言自语道。
北川老师这次寄来的《1Q84》依旧不是完整版,而是仅有24章的《BOOK1(4月-6月)》。
一口气看完这24章后,町村信孝再度抬头,发现天已经不知不觉中全黑了。
“这本.如果这么连载出去的话,也许会造成完全无法预期的可怖效果。”
町村信孝看完后,如是评价《1Q84》。
站在纯读者立场,单凭这24章,他就可以断定,这又是一本足以在日本文坛封神的顶级作品。
丝毫不逊色于《伊豆的舞女》、《挪威的森林》和《人间失格》。
但站在文部省大臣的立场上,他不太敢把它完完整整展现给读者。
里面有太多关于社会、政坛的阴暗面,以及奥姆真理教背后的真相,还有那些残酷的现实。
青豆和天吾的人设很有意思。
青豆分为善恶双重人格,一面帮助现实中的芸芸众生获得健康的身心与体魄,一面蔑视法律条文的约束,无情剥夺他人的生命。
天吾一方面谨小慎微,一方面又肆意自由,他对外正直善良,对内又无能贪财自私,美与丑在他身上完美平衡着。
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点,和“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这个历史大事结合后,有种虚幻加真实的异样美感。
问题是,的核心就是在控诉政府无能,指责邪教迫害民众,字里行间都在展示北川老师最初的那句话:
“我无法接受‘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残留余孽们不被处以死刑这件事。”
这是现阶段能展现给民众看的东西么?
可偏偏,这一旦出版,就会爆火,就能消弭掉民众们对地铁的恐惧。
战略意义上,是阻止财团用电车掠夺公共交通财富的最好手段。
“帮我接通首相官邸的电话。”
再三思索下,町村信孝决定还是先向小渊惠三汇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