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斗牛 (第1/2页)
养孩子是最花钱的。
宁昊搂着媳妇,说起自己将来的规划。
换更大的房子。
换车。
准备学区。
上国际学校。
日后留学。
最终都归到一个钱字上!
大脑袋和老婆其实结婚好几年了,还是最近有钱了才考虑生孩子的。
没想到真有了孩子,一掰手指头,更费钱了。
初为父母的兴奋劲很足,大脑袋滔滔不绝。
“成啊,等你孩子出生了,我肯定给包个大红包。”
“你们俩怎么打算?”张远又看向博哥夫妻俩。
“你还是考虑考虑自己怎么打算。”黄博笑着看了眼他的卧室方向。
“咳咳咳……不说这话题了。”
“说啊,就爱聊这个!”大脑袋还来劲了。
“你打算要孩子吗?”
“我应该换个方式问,是打算和谁要?”
“嘘!”张远一手捂他嘴,一手掐他脖子。
要死啊!
程好耳音不差,听到了晚上够我受的。
“你孩子的红包取销。”张远没好气的撒了手。
“聊工作,聊工作。”黄博在旁打岔。
“《斗牛》明天首映,你有空捧场不?”博哥还是挂着他丑的慌的标志性笑容。
她老婆肯定是喜欢他的才华和人品。
“有,一定来。”张远摆出大力支持的样子:“不为片子,也得为了你。”
“上回在家看片时我就觉得,这次你准能拿个大奖。”
“借你吉言。”黄博双手抱拳。
也不知道是当真了还是没当真
反正金马,百花等都申报了,这片子就是奔着拿奖去的。
片子拍的非常苦。
少有这么累,这么困难的剧组。
不光冷,还没啥吃的。
成天又脏又破,大冬天在泥里打滚。
可你还真别说,往往是这种环境下,人心最纯粹。
没有任何外来的杂念。
没想过拿奖,也没多少钱,都想好好把作品完成。
早年间的老谋子,冯晓刚也这样,作品都相当扎实。
反倒是后来愈发有钱,作品却没有那么纯粹了。
其实就是人变了。
与这几位聊完,把人送走,明天在影院见。
“谈完了?”
“哎。”
“怎么样了?”
“看着窝囊。”张远说了下自己的状态。
被桦宜逼着做中间人,可不是看着窝囊。
但也只是看着。
“能办成事就好。”程好摸着他的头安慰道。
“对了,小鬼子那边,你打算怎么办?”
“一直这么封着你也不是个事。”好姐姐如往常一样忧愁的说道。
“没事的,我正要解决。”张远则相当自信的回复。
隔天,帝都博纳影城。
管唬和于东都算老帝圈,便把首映会安排在了对方刚开的电影院中。
张远看了圈,不赖,设备很新。
还准备了IMAX影厅。
说起IMAX,还得是魔都潮流。
国内最早开放的IMAX影厅是在魔都科技馆。
那时候还叫巨幕影院。
同时还有一个球幕影院,是两种不同的技术。
相当于3D和裸眼3D。
他算了算,再有俩月《阿凡达》就要来了,刚好赶上。
想到《阿凡达》,张远都有兴致重看一遍IMAX版,与同期电影对比实在太震撼了。
绝对的跨时代作品。
就是上映后的批评不少,有说卡梅隆只有技术,剧情不行的。
还有说他故事抄袭。
其实卡梅隆没抄袭,因为他在职业生涯早期,就是连成名作《终结者》都没上映时,写过一个剧本叫《母体》。
这个剧本的一半部分,经过改编成为了《阿凡达》和《阿凡达2》。
而剩下的那一半,在修改后,成为了另一部影史名作,《异形2》。
这俩戏听着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熟悉故事的往深里看,就知道内容是一样的。
而且你想想男主成为纳威人的方式和异形诞生的方式……
其思想根基都源于越战,都是反战反殖民的底子。
并且这几部戏都找了西格妮·韦弗,也就是《异形》的女主角来主演。
这么看来,卡梅隆和姜纹也差不多,颠来倒去,拍的戏其实都是同一个故事。
与主创们打过招呼,全都落座。
熟人真不少,《风声》中演了个小角色通信员的二喜。
还有在《叶问》中扮演爆头廖师傅的反派鬼子佐藤的涩谷天马。
这位之后一直在华夏发展,是各大电影中的太君专业户。
也算是一位相当亲华的岛国艺人。
虽然已经看过,但张远还得做出没看过的样子。
毕竟周围都是记者在拍。
会记录下观影时的反应。
万一打哈欠,眯眼被拍下,保准隔天就打出新闻标题。
“《斗牛》让张远昏昏欲睡……”
这部戏被不少人称为黄博的演技巅峰。
其实博哥的演技一直在进步,后期也有长进。
但如此有张力的角色不多见。
而且综艺真人秀会消磨演员的神秘感,人家看到你只会想起综艺中的表现,很难集中精力观看你的表演。
片子的故事所述为抗战时期,沂蒙山区的牛二和一头被八路军“寄养”在村里的奶牛的故事。
二战时期,的确有不少奶牛被当做补给运往前线。
八路军也接收到了部分捐赠。
在那个窝头都未必顿顿有的年代,能喝上牛奶这种高蛋白的玩意。
就算乳糖不耐,边喝边窜都是大补。
片子内容挺惨,上来没多久就被屠村,而且是最触目惊心的三光形屠村,再倒序。
讲述一人一牛在战争年代,于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中苟活的故事。
并以此隐喻华夏从人到国的命运。
八路军,日军,土匪,难民。
一拨又一拨人来来往往,牛二却始终守着自己的奶牛。
就像底层人民坚守着自己的土地。
这部戏中,也诞生了那个黄博的著名表情包。
就是捂脸偷笑的那个。
而且这戏的一大优点,就是全员方言,听着特别质朴。
就如张远所想,这时候的管唬也相对纯粹。
虽然也有一点点夹带私货。
比如这片中也出现了一位从未杀过人的“单纯新人鬼子”。
被鬼子队长逼着杀人练手。
又是鬼子里也有好人的套路。
不过剧情上对应了之后想杀牛吃肉的难民,不显得违和。
不是陆穿那种为了展现岛国人善的一面而特意安排了一个重要角色。
这个“善良”鬼子,最后与一位国军残兵激情对射,同归于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