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会面 (第1/2页)
几日前,当张远踏入鸿胪寺大门时,他有点慌。
我只想耍个机伶,趁着岛国新首相上台的机会,给自己解套。
不会解套没解成,给我脖子套上了吧?
毕竟之前陆穿刚想用鸿胪寺的关系搞自己。
还好老安有牌面。
要不说多交女朋友有好处呢。
他小心翼翼的来到了一间看似平平无奇的办公楼前。
报上名字,签了访客单,迈着沉重的步伐进入的大楼。
“你就是张远啊。”
“你在我们这里很有名啊。”接待他的老哥,端着一只带盖的白色瓷杯,边喝茶边说道。
呸呸呸……喝了口,还直吐茶叶沫子。
“希望是好名。”张远尬笑着回道。
头回去中影都没这么紧张过。
这地儿不一样!
六部之一,那还得了。
“呵呵呵,你不要紧张,是好名。”
“大家都很喜欢你的电影。”
“若是能消停点就更好了。”
张远:……
你还能是好名?
对方偷看了他一眼,见他瞳孔地震,便回过头去看向同事。
众人轻笑。
给我们增加工作量,还不能拿你个大明星玩笑一下啦?
其实越往上边,越不会端着架子。
大部分人这辈子见过最凶,官威最大的人,大概率是学校的教导主任。
身居高位,与自己身份相差颇大的人接触,都会主动展示出亲切。
甚至你粗俗,粗鄙,没礼貌,对方也会一笑置之。
简单来说,只要不触及对方的利益,人家都会笑呵呵的展现亲和力。
屁民也没本事触及人家的利益。
张远现在遇到的就是这么个情况。
无论鸿胪寺还是岛国首相,他都不会触及对方的利益。
相反,人家倒是能拿他做些文章!
“别担心,是好事。”
“多少人想要这机会都没有。”
“你却赶上了,不得骄傲吗?”
说完,这位发现张远肉眼可见的挺直了腰杆。
这小子还顺杆爬……
给他介绍了一堆外交礼仪。
说是非正式,但只是形式非正式,你人还得正式。
“首先,要考虑穿着。”
经过一同让其头疼的教学后,对方拉着他回到办公室坐下。
“你有什么想法?”
观察对方的态度后,发现问题不大,张远稍稍放松。
也敢说话,发表意见了。
“我想穿中式大褂,可不可以?”
“因为我是曲协理事,又是相声和评书的正式门人。”
“大褂是曲艺行的正式服装。”
他是这么说,其实是想着扮成“叶师傅”。
毕竟大褂和长衫很像。
这么装扮对自己有好处,能炒新闻。
但被对方温和的否决了。
“你说的没错,但外交场合,公职人员穿官服。”
“民间人员穿西装。”
“如有特殊需求,男的可以穿唐装,女的可以换旗袍。”
“大褂很少见。”
说少见,意思就是不常规,有风险。
并且这风险我们不想担。
那你问我做什么……张远心里憋气。
就为了显得你亲和是吧。
扮成叶师傅会面岛国首相的计划就此被掐死在了襁褓中。
否则配上“叶师傅‘杀’到东京”的新闻头条,效果会更好。
但鸿胪寺的人哪会容许。
就算不知道张远具体想搞啥,但一听就知道你有小心思。
人家这儿可都是外交官候补,什么眼力见。
带他去量体,有专门做衣服的。
其实可以让他穿自己的服装。
但鉴于张远的“口碑”。
既能折腾,爱搞事,啥钱都敢捞。
他们怕张远穿着代言品牌的衣服去,还在正式场合打广告。
所以为了规避风险,打算给他加急做衣服。
而且一做就是两套,一套备用。
款式就是最常见的黑衣服黑裤子,白衬衫,深红色领带。
不修身,版型还有点塌肩膀。
但张远套上通用尺寸试穿后,头回觉得自己打扮的像民族企业家。
“这衣服事后我能留下吗?”
“我可以花钱。”张远还挺喜欢。
“呵呵呵,不用花钱,给你也没事。”人家挺大方。
“到时候我们会给你安排翻译。”
“我会日语。”张远举手表示。
“没关系,我们依旧会安排翻译。”对方笑呵呵的表示。
张远明白了,是怕自己乱说话。
有人在中间倒一手,能降低外交风险。
“还有,会见鸠山先生时,你需要携带礼物。”
“你对礼物有什么想法吗?”
“我说了算吗?”张远眯眼问道。
倒是把对方整无语了。
“如果合理的话,我们可以考虑。”
“呃……那就。”张远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下。
“那就带一套高级的文房四宝?”
“哦?”这位老哥有点意外的轻叹了一声。
“看来你提前做过功课了。”
“算是吧。”
“不错。”这位倒是因此对张远的看法有了些改观。
能折腾,看来是因为有本事。
因为鸠山桑酷爱华夏文化。
这也是家传。
而他尤其喜好华夏书法。
不是那种圆润,或者故作放浪的日式书法,而是楷书。
只是水平嘛……
好有一比。
王非的牌技。
袁隆平的棋力。
余谦的厨艺。
张远对漂亮女人的抵抗力。
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微乎其微。
是一位很业余的爱好者。
但偏是这样,才更爱。
王非就喜好打麻将。
袁隆平最爱悔棋和帮人改棋。
谦哥就好给人做小凉菜。
张远每天起床都想戒色……
人都有一好,越是不在行的,偏越喜欢。
刘茜茜还喜欢买衣服呢。
那衣服都像话吗。
鸠山桑水平业余,可就喜欢留个墨宝啥的。
和章总,也就是乾隆兴致类似。
“我去买一些现代的高级工艺品,文房四宝。”
“别送名家或者古物了,容易挨骂。”张远琢磨了一下。
“嗯。”这位鸿胪寺的人员又点点头。
想的挺周到。
的确,若是送名家古物,被百姓发现后,会说你把文物送给外国人。
华夏的顶级外交礼物,就是黄色,红色或者青色的国礼瓷。
那也是景德镇,德化等地窑口新烧的,不会送明清古瓷。
但这种高品级的新瓷器放个百八十年,也是顶级文物。
文物之所以值钱,不光是因为老,还因为当年就是好东西。
八百年前农民的破酒坛子,放今天也值不了几个钱。
张远让助理帮自己去买了歙砚,黑色石英石主体,打磨成圆润的米粒型。
上头还雕着黄山名松和徽派斗檐建筑。
伸手一摸,微凉。
再摸,沾染了手掌热度后,温润如玉。
墨条也是徽墨,一整套十二块,合起来是一副黄山寿图。
毛笔挑了一套湖州的湖笔,从下笔锋利的辽北狼毫,到绵软圆润的山羊毫,再到精细小巧的紫毫全都有。
最后还搞了套华夏宣纸集团出的高价纸。
所有这些东西,他也给自己留了一套。
张远顺便让对方帮自己多拿了些高级宣纸。
因为09年还好,到了2010年,就开始流行“炒宣纸”了。
华夏宣纸集团每年出几百吨宣纸。
可其中最好的那些,普通人在经销商那边根本买不到,只能加价购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