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处置平息 (第2/2页)
在座众人神情错愕之后,仿佛明白了什么,各自捋须不语。
甄庆这话看似含蓄,实则立场已经很鲜明了。
站在皇城司勾当公事的立场上,甄庆不信李淮奏疏上的内容,他更相信找到赵信后,从赵信嘴里说出来的才是真相。
赵孝骞点了点头:“那就去找,需要任何帮助朕都给你,这件事必须查清楚,不能稀里糊涂把民变镇压下去,事情就算完了,这件事完不了!”
甄庆领旨退下,走出文德殿,甄庆的脸上已是一片骇人的杀意,他的目光阴森地扫过每一个路过的宫人,然后咬着牙匆匆朝皇城司官署快步走去。
文德殿内,赵孝骞又将目光望向他的老丈人狄谘。
狄谘如今是宫里的禁军诸班直都指挥使,负责拱卫皇宫的安全,赵孝骞和他后宫一众妻妾的个人安危也全交给了他。
自家老丈人自然是信得过的,应天府民变这件事实在太恶劣,影响太大,对皇权威严是严重的挑衅,赵孝骞必须让最信任的人去解决。
“老丈人,接下来恐怕还是要辛苦您走一趟应天府。”
狄谘躬身抱拳:“官家但有差遣,臣赴汤蹈火。”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调拨汴京殿前马军司两万,由您亲自率军,直奔应天府辖下下邑县和楚丘县,如今民变人数已有四万余,他们已占据了两个县城,老丈人的任务就是平息民变。”
狄谘有点迟疑地道:“官家说‘平息’的意思是……”
赵孝骞点头:“没错,是‘平息’,不是‘镇压’,这两个字眼儿的区别,老丈人应该清楚。”
“朕深信,民变是极少数人居心不良的煽动,那四万百姓不过是听信了谣言,或是因愚昧而盲从。”
“不到万不得已,朕不愿对普通百姓下杀手,所以辛苦老丈人平息民变,兵围两座县城,以兵威吓之,以律法慑之,以道理动之,但尽量不要动刀兵,以劝降安抚为主。”
“平息民变后,普通百姓概不追究,释归故土,朝廷只究首恶。”
狄谘明白了,于是抱拳道:“臣领旨。”
赵孝骞见狄谘一脸苦色,不由同情地道:“老丈人为难了,这场仗打得没那么痛快,但天下人都在盯着朕,若是镇压民变,大造杀孽,难免动摇社稷国祚,老丈人是自家人,还请勉为其难帮愚婿解决这个麻烦。”
狄谘点头:“官家放心,臣尽量不动刀兵,以攻心为主,劝降民变的百姓放弃抵抗,释归故土。”
“事不宜迟,老丈人这就调兵出城吧。”
狄谘匆匆领旨而去。文德殿内此刻只剩了政事堂,监察府和枢密院的几位大佬。
蔡京这马屁精顿时现出了原形,立马拱手恭维道:“臣观官家处置事态沉稳睿智,有理有据,有条不紊,足可见官家之圣明,臣不由钦敬万分,拜伏仰叹,大宋有官家掌舵,盛世可期矣。”
事发突然后的恶劣心情顿时松快了不少,赵孝骞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就是重用奸臣的好处了,看看人家这情绪价值提供的,不偏不倚,无论时机还是力道,都把握得非常精确巧妙。
那些自我标榜的道德君子可拉不下脸干这事儿,不信让章惇现在试试,这老货能把自己憋到窒息,也放不出一个囫囵屁。
“元长先生会说话,以后多说一点。”赵孝骞对蔡京毫无下限的马屁行为表达了充分的赞许。
蔡京两眼放光,他知道,自己遇到明主了!
然而在座的章惇,许将,韩忠彦等人,却纷纷朝蔡京投去不易察觉的鄙夷目光。
都已是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了,马屁拍得如此不知羞耻,特么的一把年纪脸都不要了。
章惇清咳了一声,沉声道:“官家,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弄清楚民变发生的真正原因,南京留守李淮的奏疏是否属实,其中有怎样的内幕,都必须查清。”
旁边的监察左丞李清臣缓缓道:“禀官家,刘泽宁此人,是臣亲自召进监察府的,臣可以担保,刘泽宁的品行没有问题。”
“无论是当年他任翰林院编撰时的秉公修史一字不改,还是后来通过的监察府考验,都足以证明刘泽宁的品行毫无瑕疵。”
“说实话,臣不相信李淮说的话,刘泽宁下到地方后勒索贪墨,逼反当地百姓,以至酿成民变,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赵孝骞冷着脸道:“现在一切下不了定论,李淮说刘泽宁死在乱民之中,更是死无对证,只能等皇城司找到刘泽宁和赵信的下落,生要见人,死要见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