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0章 儒家的梦想 (第2/2页)
如今太师改革弊制,推崇仁义之道。
他们久被压抑,终得解脱,自然一股脑冒出来。”
小羽心血潮涌,隐约感觉老儒们集体出动,目的并不单纯。
——这群老东西莫非也要在此次天地大劫中“起舞”?
就凭你们这把老骨头,舞得起来吗?
她心里嘀咕,对儒道宗师的行为,起了一点警惕之心。
心中所想并没表现出来,小羽笑着看向芍药,道:“你看,你来得正是时候呢。咱们过去读的毛诗、鲁诗、易经详解,都是他们编撰的。
今天遇到了原作者,还不得亲自会一会他们?”
要不是她确实有急事,还真会留在咸阳过完元宵节。
既听老儒们讲学,开拓见识、增长学问,也可以通过他们讲学的内容,判断他们此次集体出动的目的。
芍药既憧憬又有些担忧,“我终究不是生人,与他们也不认识。
贸然前往,只怕他们身上自然散发的浩然之气都承受不了。”
那些老儒生已经以己心感天心,即便不专门修炼儒家的功法,身上也必定充盈浩然之气。
一个个就是浩然之气的源头。
所到之处,时空中充斥光明纯洁的力量,排斥一切阴邪污秽之气。
小羽沉吟半响,道:“芍药姐,翠蓉,你们把右手伸出来。”
两女依言而行,羽太师以右手食指蘸嬴氏祖龙之气,以及她自己的明心殿正气,在她们掌心写了个金色的“敕”。
“敕”字一闪即逝,两女面露惊讶之色,低头打量自己的身体。
外表变化不大,却明显感觉身体舒泰、内心安宁了许多。
仿佛人间的咸阳城、人间的太阳,不仅不再排斥她们,还接纳她们,让她们成了“主人翁”。
有种回到自己地盘的安心与自信。
羽太师道:“只要在咸阳城,在大秦地界,别说面见那群老儒生。若人皇政还活着,直接见人皇都没问题。”
他们坐在琉璃亭,俯瞰整个咸阳,放了一挂鞭炮,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年饭。
第二天大年初一。
羽太师上午在家里接待了一批人,下午时带着芍药亲自去东城的“河西书院”,拜访了儒圣毛亨。
老儒生见到羽太师亲至,有些惊讶,却没半点诚惶诚恐,只有高兴与坦然。
羽太师有心打探他来咸阳的目的,老儒生坦然自若,只说带着学生出来讲学传道。
他还询问,在咸阳建立学宫的看法。
羽太师双手赞同,还同意设立‘祭酒”一职,统摄关中民间学院出来的儒生。
毛公大喜。
羽太师顺势向他请教毛诗,听老头子讲了两个时辰的诗经。
听得是如痴如醉,仿佛十年没吃肉的人,终于品尝到了荤腥,是一种久旱之后迎春雨的满足。
除了将芍药姐介绍给老毛,羽太师临走前,硬是从书院搬走了一箱子老毛亲自修订的儒家典籍。
一直送羽太师到了街口,老毛才带着门人弟子返回。
“叔叔,羽太师很钟爱儒学,也很敬重您呀!”
“小毛公”毛苌为老叔斟了一杯茶,表情既兴奋欢喜,又带着些许犹豫,“大年初一,她便来给您拜年。而且,整个咸阳,也只来拜访您了。
先前她听您讲诗,也是真的听懂了、听进去了,每个问题也言之有物,不像那些附庸风雅的权贵,不懂装懂。
临走时,带走了一大箱子典籍,我看她也是真心喜欢。”
老毛老脸肌肉抽动几下,没好气道:“那是老夫半辈子的心血,本来要留给毛家当传家宝的。”
他很高兴羽太师的态度,但那箱子书籍被搬走,他的确舍不得,肉痛得很。
这是个奇幻的世界,文字中可以留下书写者的感悟与精神烙印。
以他现在的年纪,想要重新写一遍,没有十年功夫完成不了。
而且,重新书写时,未必能有当时的心情与意境。
就像梵高的《向日葵》,让梵高自己模仿自己,未必能找到当初的感觉。
小毛道:“太师也是提着礼物来拜年。我刚才看了,一根两千年的灵芝,能延寿几百年呢!还有一部她自己书写的《羽氏道经》。”
“我缺灵芝?那部道经”
老毛从怀里摸出纸张簇新的《羽氏道经》,翻开一页,指着里面的文字,“你看,墨迹还没干透呢!铁定是临行前,才用道法瞬间完成的。”
小毛接过《羽氏道经》看了一会儿,道:“书很新,应该是刚写,可里面的内容博大精深、字字玑珠。
每一句都蕴含道韵,怕是能领悟出真仙法啊!”
老毛不以为然,“吾等儒生,修炼什么道法?”
小毛点头,道:“我们只学其中的道理!关键是羽太师今日表明了态度。
叔叔,就凭她今日到访、向您求学,整个大秦,再没谁敢为难我们。”
老毛明白侄儿的意思,沉吟片刻,道:“我儒家的天命,终究在下一朝,而不在大秦啊。
羽太师学儒,与李斯学儒一样,都是为了提升自我、开拓见识。
今天他们认真学儒,明天他们也会在法家、阴阳家、道家投入同样的心血与热情。
这种人是好学生,却不是吾等的同道者。”
小毛纠结道:“可‘谶语’也太夸张了,‘独尊儒术’怎么可能嘛!
我觉得那些大仙在糊弄咱们。
咱们还是脚踏实地,别管什么天下争龙。谁学儒、学用儒,咱们便投谁。”
“是啊,推明孔氏,表章六经,抑黜百家,听着就像一个不切实际的美梦。”
老毛从神色迷离到眼神坚定,“可这个美梦也是吾等的理想,是人道若想昌盛,必须实现的真理。”
顿了顿,他又缓和表情,道:“你也不用太过忧虑。我们不是起兵造大秦的反。
我们如今在咸阳讲学,只等真命天子突破函谷关,便为他造势,帮他在关中收拢民心、铸造‘天命’,皆是顺势而为。
吾等顺天应命,无论如何也不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