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纷纷突破 (第1/2页)
郭同方却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几经调查,他所行所为,完全是按着贾平安新政要求在做事。
不仅如此,他从不接触地方豪绅,甚至连基本的宴请都不会参加,将自己的身份摆的极正。
这就不得不说,聪明人就是聪明人。
或许比读书,郭同方远不如佟夫子。
但说到做人,那就要反过来了。
就是因为郭同方自己也做小人,在昌都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活下去,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情,也见惯了太多这样的人。
那但凡是同类人,想要借此来接近他,他的警觉性就会更高,轻易不会上当。
倒是佟夫子这样的人,无权无势的时候,愿意为百姓发声,愿意去求一个公平公正。
可真当手里了一些的权力,面对糖衣炮弹的时候,反而没有了自制之力。
最终,贾平安几乎是含着眼泪在重处佟维兴的事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自己的印鉴。
佟维兴被沈方醒带人所抓,随后对于调查的一切结果供认不讳。
人虽然认了罪,但并不认为有罪。
听沈方醒后来汇报说,佟维兴被押上刑场的时候,还在为豪绅说话,还在公然的批评贾平安的不对呢。
说什么,百姓就应该由地方豪绅来管理,才会更加的听话。
百姓是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然的话,早晚当权者要受到反噬等等。
这样说,并非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百姓突然间得到了思想上的改造与解放之后,的确出现了一些积进之人。但凡在他们看来认为不对的,就敢公开表示反对。
不仅敢质疑当地官员的所为,甚至还有人都开始质疑起了贾平安的不是。
看似是左的有些过头了,可实际上,这又是正常的表现。被压制了这么多年,猛然一爆发,那是什么情况,或是说什么人都有可能会出现的。
对这些积极分子,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等到时间一长,对方就会回过神来,就会恢复正常。
跟着,就可以为之所用,甚至还会成为表现优异的人。
从来没有什么改革会让所有人都满意。
改革会出现阵痛,这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但佟夫子看不懂了,加上豪绅有意的迎合和引导,让他彻底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上。
佟维兴于刑场上被赐毒酒而死,算是死时给他一个体面。
同时一起死的还有不少的地方豪绅,他们的感觉就没有人去考虑了,通通处于斩刑,尸首两处。
佟维兴的死,给不少的人敲响了一记警钟。
连这般的人物因为犯错,说杀都给杀了,你又算得了什么?
自然,也有人因此在背面说贾平安行事太过苛刻,不讲人情。
是呀,华夏一直以来就是人情社会,有句话叫做,法不外乎人情。
但贾平安如果想要改变,想要让社会进步,想要让百姓的生活得到彻底的改变,有些事情,就要公事公办。
佟维兴之死,各城官员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知人知面不知心,贾平安也无法一眼看透。
但他知道的是,自己并没有做错。
今天他可以原谅佟夫子,那明天出来一个王夫子李夫子,同样犯了错,他罚是不罚?
都不罚,那还屁的改革,谈什么改变?
那不如自己造一艘大船,寻一个无人小岛,浪迹一生好了。
可不管怎么说吧,这件事情的发生,多少改变了秦王府官员们的一些态度,在做起事情的时候,他们都规矩了很多。
至少,表面上如此。
算了,也不指着他们可以马上理解自己,等以后看到了改变后的效果,他们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相比于官员,相比于这些文化人的不理解,反倒是底层的百姓很拥护贾平安。
秦王的到来,让他们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工作赚钱的机会。
逢年过节都可以吃上肉了。
肚子可以填饱,就是百姓最大的理想。
百姓们得了好处,自然会支持贾平安。这从很多百姓将儿子送到军营中这一点就能够看得出来。
尤其是那些个奴籍。
在得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良民,还可以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之后,上起工来,一个比一个玩命。
没有人天生喜欢当奴隶。
他们是没有本事,没有手艺、没有靠山,为了一口吃的,能活下去,才迫不得已罢了。
现在,他们看到了通过双手可以过上好日子的机会,当然不想放过。
就贾平安所知,这几个月,光是通过努力表现脱离了奴籍的百姓就有一千多人。
有了这个榜样,其它人更加的努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