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不安份的杨敏君 (第2/2页)
早就准备好的各种匾额被抬了出来。
上写着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四类。
三等功,敲锣打鼓、身带红花,二十名战友陪同,荣归故里。
二等功,同样的敲锣打鼓等待遇,五十人陪同。
一等功,一样的待遇,多了一项当地官员迎接,百人陪同。
特等功,与一等功差距就是,由五百人相送,再多一项净街。
主打的就是一个声势浩大。
要的就是更多人可以看到。
要所有人羡慕、崇拜英雄,然后带着期望,最终人人想要成为了英雄,可以成为英雄。
至于其它家不在古郡的,像是之前的大夏军、齐军和大统军投降过来的俘虏,现在成产了立下了军功的秦军,那人人身带大红花上街,就是溜达,主打一个展示。
若是想要购物,凭军功一律可以打六折。
若是再进一步,与当地女子看对了眼,两情相悦之下,可以上报军部,安排他们举办集体婚礼。
届时,秦王妃林婉儿会亲自出场,为他们证婚。
人活一世,先要考虑填饱肚子的问题,跟着要追求的就是名与利。
贾平安就是要借这些人做榜样,来刺激更多的百姓,将他们心底里的那股欲望给激发出来。
不要怕百姓有想法,只要心动了,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发挥出更多的价值,做更多的贡献。
如此,轰轰烈烈的英雄归家、上街活动正式开始。
但凡被评得军功者,那无不是光彩耀人,骑马或是走路出现在大街上的时候,把头昂得高高的,妥妥的人生高光时刻。
看的周边人那个羡慕呀。
原本,一些看不起军人,认为这就是一群丘八,一群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没有什么前程和希望的无知莽汉而已。可是现在,全都转变了观念。
看看周边百姓那羡慕的目光吧。
看看人群中那些待嫁姑娘们的羞涩,想看而不敢看,又忍不住要看的眼神吧,哪一个男人不心动。
左邻右舍之中,但凡出现了一个本地功臣,归家时,无不是闹出了巨大的动静,锣声鼓声一刻也不停,就算是你堵住双耳还是可以听到。
但凡是功臣之家,这一刻算是扬眉吐气了、招呼声、叫嚷声、引得邻居们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等这些人回到家中,那些适龄的青年就遭了殃,一个个被老人喝斥着,有的直接就动了手,无非就是你马上去当兵,也弄一个功臣的头衔回来,我们不能让隔壁老王的儿子给比下去。
雪花手下的情报人员,把所见所闻一一上报,贾平安听闻,脸带笑意,心中想的就是两个字——稳了!
......
杭都城外。
要过年了,但这里却看不到有什么新年的气息。
一支军营单独的驻立于此,与最近一支大统军的距离也超过了十里。
原因是这支军队非是大统军,而是名为苗军的杨敏君所部。
从昌都而出,一路辗转来到了杭都。然在半路之上,就得到了大统与大夏停战的消息。
这打了杨敏君一个措手不及。
她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如果两上国停战了,她的复国之路希望何在?
只是出都出来了,总不能再回到宣国去吧。
儿子贾平安已经成为了秦王,为宣国所不容,这个时候回去,危险性太大了。
开弓没有回头路,杨敏君只能按着原本的计划,来到了杭都城外围,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而这一等,就是好几个月的时间,现在眼看着过年了,局势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苗军内的变化就太多了。
卖了天下第二楼的钱财花消了七七八八,如今已是所剩不多。
军队每呆一天,光是吃喝花费就不少,在没有任何进项的情况下,杨敏君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有心想要向大统求援吧,怎么说我带军而来,也是助阵于你,总不好不管的吧。
偏偏大统还真就没有人管他们。
听说是禹王下的命令。
英郡王死于贾平安之手,做老子人不说找你们报仇,就烧高香吧。这还是看在大局的份上,但若想让他们在财政上给你们支持,那还真是想瞎了心。
眼见军中的粮食就要见底,手中的银子也要耗光,杨敏君不得不再一次入城,寻找着机会。
大统的官府就不要想了,有禹王的命令在,没有人会出手帮他们,也不敢。
杨敏君就将主意重新打在了天下教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