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风起宁古塔 > 第七百零五章 宣国的退让

第七百零五章 宣国的退让

第七百零五章 宣国的退让 (第2/2页)

豪绅之祸,你以为别人看不到吗?
  
  宣明宗当然清楚,就是这些地方上的毒瘤,分走了大部分的皇权。
  
  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当地百姓只知豪绅姓什么,根本不知道皇上姓什么。
  
  一些政策到了这里的时候,也要全凭这些豪绅做主。
  
  有利他们的,他们就会执行。
  
  无利的,直接就给你扔到了一旁,你能奈何?
  
  就算你派人去查,他们也有的是借口,比如说正在按着新政策在做准备。
  
  又比如说,他们穷呀。想要改变,麻烦朝廷先拨付了足够的钱粮再说。
  
  平时地方的收入大头都被你们给分走了,现在还想要钱,想屁吃呢吧。
  
  这个问题,不仅是在宣国存在,其它国家亦然。
  
  唯有大夏的情况稍好一些,不是说那里没有豪绅,而是几大豪绅与皇族的关系都很好,他们的利益多是捆绑在了一起,这才让他们面对困境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一条心,轻易不会崩溃而已。
  
  只是知道又如何?
  
  你敢动豪绅,就是在自掘坟墓呀。
  
  宣明宗就很羡慕贾平安,敢于大刀阔斧、敢于从根源处下手,丝毫不怕这样做会带来的恶果。
  
  初时,压力和阻力会很大,可真把事情做成了,那以后皇令就是天,就没有人在敢违抗,没有人敢质疑和阳奉阴讳了。
  
  想想,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团结在一起,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声令下,就是众人齐心,那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但也就羡慕罢了,还只能是在心中羡慕,表面上还是要斥责贾平安,这种不把豪绅当人看的态度,斥责对方的苛政。
  
  话在说回来,军队打了败仗,为了以正军纪,宣明宗准备好好收拾许德勇和高海宝等人一番。
  
  但就是这极为合理的要求,还是被大臣们给集体的劝住了。
  
  说劝,还是好听的。
  
  驳斥更为准确一些。
  
  这些大臣们都收到了许德勇的来信,深以为然。
  
  今天你皇帝可以收拾了许德勇,那明天我们家族的子弟上了战场呢?
  
  是不是也会因为吃了败仗,而掉了脑袋。
  
  辛苦为你玩命,回头再被你给杀了。
  
  开什么玩笑?
  
  这种命,不卖也罢。
  
  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所有臣子的态度异常统一,也逼的宣明宗不得不深思,最终事情不了了之。
  
  “下旨,让许德勇和高海宝等人戴罪立功,守好龙山卫,若是再有失,数罪并罚。”
  
  好吧,这么多人反对,是收拾不了你。但也不会让你好过,就让你守在边关之上,受着秦军随时可来的压迫之感。
  
  宣明宗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释放心中的郁闷。
  
  对此,大臣们倒是不太在意。
  
  他们既然可以保许德勇他们一次,就可以保第二次。你想过过嘴瘾,那就过吧。
  
  再说了,许德勇他们的确是打了败仗,让他们受点苦也是应该的。省得一点心都不用,还会让他们也跟着一起着急。
  
  没错,直到现在,朝廷中的大臣也没有多看得起秦军,认为之所以败了,就是许德勇等人不用心的结果。
  
  这可不是没有根据的。
  
  宣国,最穷的地方就是北州了。
  
  要不然,为何要将犯了错的官员发配到宁古塔?
  
  如果那里的条件很好,这就不是发配,而是送去享福了。
  
  贾平安占据的就是这么一个穷地方,能有什么发展?
  
  诚然,守虎皮关的时候,权贵与大族们是没有出太多的力,最后连粮食都不供应了。但贾平安一个人供应一整支秦军的吃喝,他又容易吗?
  
  他又能坚持多久?
  
  在不明真相的大臣看来,贾平安也只是勉力支撑而已。
  
  对方能够坚持下来,宣军却在无粮之下坚持不下来,那就是许德勇他们的不是了。
  
  正是有了这种错误的想法,即便是贾平安已经占据了整个北州,拥有了宣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地盘,但权贵也好,大臣也罢,还是没有把他当成什么心腹之患来看。
  
  甚至还在想着,只要时间一长,北地穷得连饭都吃不上,那时,或许不用去打,秦军就会主动的投降了。
  
  秦军果真会如此吗?
  
  当然不会。
  
  先不说一路而来,光是从豪绅手中就拿到了那么多的粮食,就说凭着贾平安的空间,便不可能会让百姓饿了肚子。
  
  再说了,贾平安为何要执意在正月十八发起攻击,不就是想要趁着春耕之前占领更多的地盘,随后不耽误春播的大事吗?
  
  虽说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光靠着一个空间,是不可能填饱所有人的嘴。但地盘多了,土地也多了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