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十二章 元文都驱虎吞狼

第十二章 元文都驱虎吞狼

第十二章 元文都驱虎吞狼 (第1/2页)

“茂公,你再看看这个。”
  
  徐世绩依旧恭恭敬敬地接住,打眼一看,乃是以房彦藻的语气,写给元文都的信。
  
  信中内容,便如上次在洛口军议时,房彦藻所建议的这些。上次军议过后,与元文都联系的事宜,系由房彦藻负责。徐世绩不知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了,然却自知此事隐秘。看过之后,他不觉狐疑,不明白李密为何给他看此信?是为表示对自己的信任么?愈加恭谨地将信还回。
  
  “何如?”李密问道。
  
  徐世绩答道:“敢禀明公,想来当是祖公手笔,指点洛阳危局,剖析精当。”
  
  李密微微颔首,说道:“确是祖公代我所写。茂公,将你从前线召回,为的就是此信。”他站起身,下到帐中的沙盘边上,背着手,望了下,说道,“自上次军议罢了,孝朗就择人潜入城中,然元文都等现平时多在宫城,联系不易。直到今日,也就是我刚才召你来见之前,才传回消息,与元文都总算是取得了联系。此信,祖公日前早已写成,可以送入城中了。”
  
  原来将自己从前线召回,是为了此信!
  
  徐世绩心中石头落地,可另一疑惑不觉而起,既已取得联系,便送信入城就是,召他何为?
  
  李密的解释,随之道出:“但是,当下我军围攻洛阳,洛阳城四面把守颇严,出入不能,唯城东上春门附近守将跋野纲、费曜、田阇诸辈,系元文都、皇甫无逸心腹,此信可由此处送入。故我召你来见,是欲借你前线之便,择机行事,务必确保此信安全送达。”
  
  徐世绩闻言,豁然开朗,疑云顿去,当即躬身领命:“明公放心,世绩定不负重托。”
  
  “具体何时入城,城内何人接应。孝朗,你来与茂公细说吧。”
  
  ……
  
  序入深秋,寒意已浓。
  
  贵乡汉王府。
  
  几株高大的银杏树通体金黄,风过处,黄叶簌簌而落,铺满青石甬道,宛如碎金。霜气凝结在池塘中的枯荷残梗之上,平添肃杀。议事堂中,李善道端坐书案之后,也在审视一封信。
  
  笺是素雅的上好绢帛,墨迹饱满,落款赫然为洛阳城中的元文都!
  
  信的开篇,是赞誉之辞:“明公钧鉴:闻公亲率三军,雷霆所向,荡涤凶逆於黎阳,宇文化及鼠窜西向。既安河北,亦雪先帝沉冤於九泉。鄙主悲欣交集,特命仆代致拳拳之意。”
  
  李善道玩味的多瞧了两眼“明公”、“先帝”、“鄙主”这几个称呼措辞。
  
  接着往下看:“然河北虽安,今四海鼎沸,观诸方之势,其气焰张炽,堪与公争锋者,唯李密一人耳。彼暴戾甚於桀纣,寡恩绝於禽兽,本瓦岗旧将,不思旧主推食解衣之德,竟行残弑旧主之逆。其心不臣,其行罔义,神人共愤,天地不容。窃思之,竟与先帝为宇文化及所害,何其类也!明公感旧主之冤,因慷慨举兵,誓为旧主复仇,大义昭於日月,精诚动乎鬼神。鄙主昔日闻之,未尝不拊膺长叹,感公忠义之壮烈也!
  
  “李密狼子野心,非独为公之仇雠,彼恃其豺狼之众,逞其虎兕之威,年余困犯,亦洛阳之患也。幸赖将士效命,众志成城,尚得守御。”
  
  信中文风一转,切入正题:“公控引河北千里之疆,虎视荥洛八关之险,带甲如林,粟支十年,声威播於海内,德泽洽乎黎元。若能念及同仇敌忾之义,效孙膑围魏救赵之智,遣河北之锐,分出河内、东郡,拊其项背,扼其喉咽。则鄙军必效田单火牛之奋,伺隙响应,开门决战。内外合击,首尾交攻。李密顿兵坚壁之下,师既已疲,复遭腹背之击,安得不溃?
  
  “此獠授首,则天下无复可抗公之锋锐者矣。当是时也,鄙主愿以伊尹、周公之位,虚大丞相之席,酬公再造社稷之功。仆等必扫龙光门之尘,具卤簿之仪,迎明公之旌节,入朝辅政。此诚千载一时之会,转瞬即逝之机也!昔乐毅借力而破强齐,高祖忍辱乃成帝业,皆在擅握枢机耳。愿明公洞烛幽微,如太阿之断物,速赐明策,勿使良时蹉跎。临书悚息,伫候钧音。”
  
  ——“龙光门”,如前所述,是洛阳宫城北边宫门的名字。
  
  李善道将这信看了,掩住绢帛,略作思量,指尖在冰冷的案面上轻叩,发出笃笃微响。
  
  窗外一阵疾风扫过,廊下铁马叮当作响。
  
  这封信,写的有点东西。
  
  又是刻意忽略李善道“反贼”的身份,向他表示对他击溃宇文化及、“报了杨广之仇”的感谢;又是将杨广被弑与翟让被害类比,试图造成“共情”;又是大力拍李善道的马屁,说他忠义、说他有声威;又是用“伊尹、周公”、“大丞相”、“入朝辅政”等等为权位上的承诺。
  
  乃至,字里行间的一些用词上,好像也带着一些微妙的暗示。
  
  就比如“龙光门”这三个字。
  
  不错,此门是洛阳宫城北边的城门名,但洛阳又不是只有这一个城门,河北在洛阳北边,从河北来,可经此门入宫城,也可经其它城门入城。为何独提此门?仅是为与“入朝辅政”相呼应么?只怕不然。或还有别的意味,或言暗示。要点就在这个“龙”字上。龙,乃天子之象征。“扫龙光门之尘”,细细品味之的话,是不是还有点扫清障碍,迎其为主的暗示意思?
  
  “来人。”李善道令道,“传召玄成、裴公等入见。”
  
  堂下王宣德领命,便出堂外,各去魏征等的府衙,召他们前来。
  
  三省六部等制正式确立后,如今魏征等已是各有官衙。
  
  各个官衙离王府都不远。
  
  没等太久,魏征等人相继应召到至。
  
  李善道将手中这封洛阳来信递过:“公等且览此信。”
  
  书信在诸人手间传阅。
  
  殿内一时寂静,魏征等的神色随信文内容变换。
  
  待诸人尽皆看罢,魏征皱着眉头,率先开口:“敢问大王,此信是何时收到?”
  
  “才刚收到。我刚看了,就请公等来议了。”
  
  洛阳与李善道之间,此前从来没有任何联系,却在此际,元文都来了这么封信。
  
  确乎不仅李善道没有想到,魏征等也感到颇是意外。不过虽然突兀,对元文都为何此际来信,无论李善道、抑或魏征等,却倒也都能理解。正是其举突兀,其情可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