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二章:剑南道陈渊携头人头来贺! (第1/2页)
夜色渐沉,随着夜色过半,府内的喧嚣渐渐沉静下来。
内院,有一间议事殿,乃是王府的中枢,有人陆续踏进这个北凉权利的核心地。
一尊尊黑影坐在议事殿的两侧,气机威严,带着莫名的压迫感。
烛火摇曳间,一位位北凉道的核心人物陆续来到此殿。
里面有主事王府内外的颜荪;执掌亲王卫营的指挥使;北凉军几员虎将,镇抚司一位副指挥使,几位跺一跺脚就让北凉江湖震动的武道大神通者,还有几位世家家主,其中就有清风阁阁主陆正明。
这些都是与北凉王府深度绑定的人物!
王府在这片河西之地经营多年,对北凉道的掌控已经无孔不入,就连朝廷直属的道抚司也早已千疮百孔。
“世子到!”外面一声低声。
列座的诸位大佬,齐齐将目光投向大门,目光闪烁。
很快,“哒、哒、哒”,脚步声响。
逆光里,一道身影踏门而入,玄色锦靴踩过门坎,靴底沾的夜露滴在青砖上,晕开一小片深色水渍,声音在殿里格外清晰。
“诸位叔叔伯伯,别来无恙。”
一句轻笑声响起。
一位身穿暗纹锦袍的青年踏了出来,生得一副清隽骨相,眉骨高而清棱,眉尾却微微上挑,像被墨笔轻轻扫过的锋刃,透着股不容轻慢的锐气。
殿内一些人,听了这位的语气,又看了看此人,眉间不由挑了挑。
十三公子萧烨,王爷的第十三个儿子,平常为人木讷,听说最不得宠,想不到最后是他坐上了世子这个位置,令人惊讶。
看来都小瞧他了。
但有人可知道这位新进世子,手段可不是一般人。
“世子雏凤清声,令人佩服!”
“今晚世子在宾客楼的那场戏,四两拨千斤,让堂堂东玄山长老低头!”
“更是有了拿捏此山的把柄,让他们成为砧板上的鱼肉,日后如何,还不是世子说了算。”
有朗笑声响起。
说话的是一位面容清癯,眉如墨画斜飞入鬓的儒雅文士,身着暗纹云鹤锦袍,领口袖口镶玄色织金滚边,腰束玉带佩墨玉扣,足蹬云纹皂靴,衣料虽不张扬,却在细节处显尽华贵。
此人看着儒雅清风,却是北凉第一商号清风阁的掌舵人,陆元君的老子,实力雄厚,在这殿堂座次的排名也是靠前的。
世子萧烨大步踏进,面对一众北凉大佬的视线,朝着这位阁主扶了扶手,以示尊重,随后放下,眼神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锋芒和手腕,
“我北凉铁骑,踏遍西域三十六国,兵锋所指,莫敢不从。“
“一座东玄山,又待如何。”
说到这,这位世子眉锋往上,冷笑一声,
“父王不愿把兵锋对准自己人,施恩于下,可某些人不领情,给脸不要脸,本世子这做儿子的,自然要为父王排忧解难。”
“接下来,就看他们聪不聪明了。”
随后其语气一转,收起脸上锋芒,挂起笑容,对这位清风阁阁主道,
“贵阁少阁主,仪表堂堂,与本世子脾性相投,此事他也出了一份力,日后定当多加往来,恐怕要叨扰陆阁主了。”
清风阁阁主听言,开怀一笑,“哪里哪里。”
心中对这位新进世子,更加高看了一眼。
而其他人也从这位世子简短的一段对话,看出了很多东西,这位有城府,有手段,在诸位面前不露怯,也放得下身段,哄得清风阁阁主开心。
能入得了眼!
这就是他们对位新进世子的评价。
很快,这位新世子走到殿前,在主位下左边有一个空位,这一刻,就算这位世子颇为城府,在看到这个位子时,心潮也有些澎湃。
那是权利的宝座!
整个北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
他此时甚至在庆幸,自己那位兄长死的好。
不过他还是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激动,态度谦逊地朝着靠近王位几个座位上的人行了礼。
“颜长史!”
“王指挥使!”
“樊将军”
这些都是父王身边跟随多年的左膀右臂,他这刚上位的世子,也得保持该有的客气和尊重。
这些他都明白。
颜荪看着这位新世子,点了点头,道了声,“不错。”
说起来,这位十三公子连他也看走眼了,府中公子太多,这位默默无闻,少有人关注。
而这位十三公子,在其他弟兄为了争夺世子位置,派人交好朝廷特使,宗人府来人时,对方却找到王爷,主动跟王爷要一个机会,十分果断。
王爷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肃清一些不听话的人。
没想到这位十三公子带着一群江湖高手真做成了。
而这个时候,这位十三公子的实力才渐渐浮出水面,这位公子这些年以化名在外行走江湖,还建立了一个暗杀组织,在江湖中暗中结实了不少人脉。
不得不说,这位公子蛰伏多年,就等这一个机会,果断干脆。
于是,世子之位被他抓住了!
而今晚宾客楼的一幕,就是这位十三公子策划的。
拿东玄山立威!
等这位新进世子萧烨坐下,咔咔咔,殿门轰隆隆关上,一时,烛火幽幽,大殿内的气氛变得肃然,在座的各位大佬,不约而同视线汇聚那座王位之上。
这时,长史颜荪从座位上起身,面向大殿诸人,扶了扶手,长袖垂下,随后落下手,声音幽幽,
“今日,召诸位过来议事,一是让世子与诸位见个面。”
“二是代王爷向各位转达一些事情!”
这话一出,在座诸人目光闪动,带着一丝疑惑,但没人开口打断,正了正色,侧耳倾听。
而颜荪目光灼然,步子迈动,
“当今朝廷不定,天下动荡不安,诸位也知道,蜀地边陲,风波不停,地下有妖魔横生,天上有天人降临,大神通者死伤无数,更何谈民间百姓,流民四起,怨声载道。”
“朝廷中奸佞当道,纲纪崩坏,当初不作为,导致今日之恶果。”
“而蜀地与我北凉一衣带水,若是蜀地生乱,殃及池鱼,北凉逃脱不得。”
“故王爷深思熟虑之后,准备整合北凉所有可用之力,以待天时,命诸位早做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