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四百八十五章 :巴尔干风云(求月票!)

第四百八十五章 :巴尔干风云(求月票!)

第四百八十五章 :巴尔干风云(求月票!) (第1/2页)

当卡洛看到马恩河战役的战果的时候,也不由得为法国人的顽强而赞叹。
  
  这个世界的法国可是没有英国军队的帮助的,马恩河战役参战的也就只有德国和法国军队。
  
  法国军队能够找到德国军队在不断前进中的漏洞,并且快速对暴露出侧翼的德国军队发动进攻,这是卡洛有些没想到的。
  
  渡过马恩河的德国第一集团军和从巴黎向东挺进的法国第六集团军爆发了激烈的战斗,随后德国的第二和第三集团军以及法国的第五集团军都对自己的战友展开了支援,这也让这场在马恩河河畔爆发的战役参与士兵人数突破了百万人。
  
  一旦放任德国军队陆续渡过马恩河,他们就能轻松绕后到巴黎的侧后方,对法国最重要的城市巴黎展开围攻。
  
  这是法国军队绝对不能接受的。在加利埃尼将军的指挥之下,法国第六集团军对德国第一集团军的侧翼展开了猛烈进攻,在不在乎伤亡的情况下,愣是将渡过马恩河的德国第一集团军打退。
  
  后续赶来支援的德国和法国军队又在埃纳河和马恩河之间的平原上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最终以双方伤亡均超过25万人的代价,结束了这一场堪称最惨烈的战役。
  
  作为进攻德国军队的先锋,法国第六集团军在马恩河战役之后,可继续投入作战的兵力不足十万人,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当然,德国军队那边的损失也是相当惨烈的。克鲁克所率领的德国第一集团军可作战兵力不足五成,如果没有第二和第三集团军的支援,恐怕德国第一集团军就要葬送在那里了。
  
  对于德国来说最难受的一点来了,在第一集团军损失惨重,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也都有较大损失的情况下,施里芬计划基本上已经破产。
  
  法国人对于德国突袭巴黎的计划已经有了防备,再想要通过快速占领巴黎来结束这场战争,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因为马恩河战役的失败,德国军队被迫后撤到了埃纳河以北,将两条河流之间的大片土地拱手还给了法国。
  
  这也导致法国可以依托马恩河修建大量的堑壕和防御工事,弥补法国巴黎以北一大片平原无险可守的缺点。
  
  如此下来,和法国的战争必将演变为一场拉锯战。德国又是两线作战的,在如此漫长的消耗战之下,德国国内的物资注定会越来越少。
  
  因此,德国必须要找到破解办法,避免被迫陷入长期的拉锯战。
  
  在西线战场陷入拉锯战的同时,在东线战场,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交手也终于有了结果。
  
  巴尔干地区爆发的战争有些让人意外,甚至可以说让人大跌眼镜。
  
  虽然这个世界的世界大战爆发导火索并不在巴尔干半岛,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野心一直没有更改。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大量的军队立刻开始动员,企图消灭塞尔维亚这个弱小的邻国。
  
  为了更加稳妥的瓜分塞尔维亚,奥匈帝国还拉上了保加利亚,承诺和保加利亚共同瓜分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综合国力本来就不相上下,再加上奥匈帝国这个列强级别的帮手,按理来说塞尔维亚应当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如同比利时一般匆匆抵抗之后就被吞并。
  
  可现实的结果是,塞尔维亚不仅抵抗住了奥匈帝国的入侵,还在一挑二的情况下和保加利亚打得有来有回。
  
  在与塞尔维亚军队的作战中,奥匈帝国军队的表现堪称一塌糊涂,也让欧洲各国大跌眼镜。
  
  巴尔干战场的明面数据,奥匈帝国共动员了超过35万军队进攻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也动员了超过20万军队。
  
  而塞尔维亚这边,初步动员的军队数量只有20万人,后续动员的军队数量也只有5万人。
  
  用25万打55万,一般情况下肯定是人数多的一方获得胜利。
  
  可现实的结果是,奥匈帝国连战连败,不仅死伤超过15万人,攻克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希望也直接破灭。
  
  巴尔干战争中,保加利亚军队的表现要比奥匈帝国军队更好。再加上保加利亚人对塞尔维亚人普遍仇恨的原因,他们对塞尔维亚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可这些都于事无补,作为主力的奥匈帝国表现不佳,光靠保加利亚是无法消灭塞尔维亚的。
  
  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的总伤亡加起来接近25万人,虽然也换来了塞尔维亚超过15万人的伤亡,但依旧没能改变目前巴尔干的局势。
  
  塞尔维亚经过几轮动员之后,国内可动用的作战兵力仍然高达20万人。而奥匈帝国这边,剩余可对塞尔维亚动用的作战兵力不足30万人,保加利亚也只有不足15万人能够继续参与进攻。
  
  虽然同盟国这边还有兵力优势,但塞尔维亚也不是没有盟友的。为了支援塞尔维亚,俄国在与奥匈帝国的边境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进攻,迫使奥匈帝国不得不将大部分主力军队都放在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塞尔维亚也因此能够喘口气。
  
  德国和奥匈帝国作战计划的接连失败,让他们不由得催促起了自己的盟友意大利,希望意大利能够尽早履行盟约,加入同盟国共同对法国和俄国作战。
  
  精明的意大利政府自然不可能同意德国和奥匈帝国的要求。他们只接受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出售物资,这也是意大利作为盟友的义务。
  
  至于向法国和俄国宣战,因为德国主动宣战的行为违背了条约,意大利是没有任何义务与法国和俄国作战的。
  
  此时的意大利政府倒也没想过背弃盟约,意大利政府想的是获得更多的好处,比如巴尔干半岛的领土和非洲殖民地。
  
  在意大利政府看来,这场时间拖得越久,意大利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也就越高。
  
  如果意大利现在参战,战争结束后获得阿尔巴尼亚和突尼斯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但要是等到奥匈帝国和德国略显颓势的时候参战,意大利能获得的好处就更多,比如达尔马提亚,萨伏伊和尼斯以及阿尔及利亚等等。
  
  意大利想要的许多土地都在奥匈帝国的控制之中,这也是意大利政府想在奥匈帝国显露颓势的时候再参与战争的原因。
  
  德国和奥匈帝国自然也明白意大利的想法,他们只能在心中挨骂几句意大利政府的无耻,但对此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总不能强行逼迫意大利政府加入战争吧?要是真把意大利逼到敌方,对同盟国来说也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意大利的陆军不强,但意大利海军还是有一定的水平的。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也能威胁到奥地利地区,这对奥匈帝国来说是致命的。
  
  一旦意大利临阵倒戈,奥匈帝国不得不集中大量的兵力守护在奥地利地区,这也将导致巴尔干地区和东线战场的兵力更加空虚,影响德国对法国的作战计划。
  
  在德国和奥匈帝国劝说意大利加入战争的同时,法国和俄国也在欧洲大陆为自己寻找着盟友。
  
  战争爆发之后,法国和俄国就没再拉拢过西班牙了。因为他们也清楚,就算能够争取西班牙加入协约国,英国也会在短时间内加入同盟国来平衡欧洲大陆的局势。
  
  倒不如让西班牙和英国继续游离于两大军事集团之外,反正他们能够获得来自西班牙的大量物资补给,相当于多了半个盟友,也是划算的。
  
  法国和俄国想要拉拢的盟友很多,其中就有巴尔干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罗马尼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