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真相 (第2/2页)
站在孙河的角度,其是想在朝巩固地位,待到正统朝格局稳固了,其能够参与到对外征伐去。
可徐黜呢?
其是想把持朝政,当权臣。
前者,新君要表现不错,那是愿意交还权力的。
但后者,一定是不会的。
甚至大虞境内敢出现状况,发生废帝这种事,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而一旦废帝,大虞后续会怎样,楚凌不知道,但他的下场是注定的。
也是这样,徐黜为何要以死来破局。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也是注定的。
要么成,要么死。
但是这个死,是可以商榷的。
“如果我朝跟东吁打起来,北虏出兵的可能不大,毕竟其先前受到重创,且北虏治下并不安稳,针对北疆只需戒严即可,即便真出战了,依托陛下在北疆所置内外双线体系,足以应对北虏之动。”
在君臣的注视下,孙河讲述着心中所想,“但西川就不一样了,此前与北虏交战下,不止我朝取得了胜利,西川同样也取得胜利。”
“因为此战,西川国内会发生什么,臣知晓的不多,但是臣却了解西川这个敌国,其一定不会错失任何与其有利的机会。”
“如果在我朝跟东吁打起来,并有机会一举杀进东吁境内,西川是否会趁此机会,向我朝西凉一带展开攻势,这是必须要提防的。”
孙河的话,让一些人表情变了。
特别是楚徽。
其目光看向孙河,随即跟在龙椅上坐着的楚凌撞上。
这件事,在早先是被预判了的。
“还有。”
尽管殿内气氛有变,但孙河却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道:“尽管在此之前,我朝趁着南诏境内出现动乱,征南大将军梁牧借此机会,出兵夺取了龙虎关,使我朝在南域一带,对南诏占据不小的优势。”
“可我朝要提防一种情况,即一旦西川介入其中,我朝双线作战下,南诏余孽是否会出兵!!”
“臣附议!”
“臣附议!”
“臣……”
孙河话音刚落,韩青、萧靖、张洪等文武纷纷上前作揖,这的确是要考虑的事,真要跟东吁打这一仗,就必须将方方面面考虑清楚。
‘这就是大虞所处境遇啊,牵一发而动全身。’
看着群臣的反应,楚凌面无表情,可心底却生出唏嘘,也是在充分了解国情后,对太祖、太宗他们,楚凌是有敬佩的。
能够在这样的处境下,保持住大虞国土完整,使大虞处在安稳下,国力是不断向上攀升的。
这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讲一句不好听的话,真要是出现特殊境遇,使得大虞周遭敌国,相继对大虞展开攻势,形成了四国伐虞之势,那大虞真就岌岌可危了。
这也能从侧面反应,为何在太祖一朝时,大虞频频对外展开征伐,甚至在后期开启一系列大案,最根本的一点,是太祖朝的使命不一样,其必须要对外扬威,以叫周边敌国知道招惹大虞的代价,对内整肃,以叫国内知道过线的代价是什么。
正是有太祖打下的基础,才能使太宗克继大统后,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上,使大虞国力节节攀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这从不是空话套话。
这是有依据在的。
到了后继之君,大虞要面对的使命更大,不止要对外扩张,还要顺势解决内忧,这是要交替前行的。
这个交接棒,交到了楚凌手中。
“陛下,如今对我朝而言,最重要的是提出严正抗议!!”在这等境遇下,一直沉默的刘谌,此刻上前作揖道。
“东吁叛逆内部出现状况,却将此事嫁祸在我朝身上,这摆明是别有用心,陛下当颁布旨意,加急派至征东大将军府,以叫信国公王昌派人斥责东吁叛逆无耻行径!!”
“与此同时,以中枢的名义向朝野颁布政令,言明此次东吁叛逆的无耻行径,好叫……”
“武安驸马,东吁叛逆都进犯我朝了!!”
不等刘谌将话讲完,孙河皱眉看向刘谌,语气冷冷道:“现在提出抗议,斥责叛逆无耻行径,你不觉得可笑吗?!”
“不,此事一点都不可笑。”
迎着孙河的注视,刘谌语气铿锵道:“甚至本官严重怀疑,此前发生在我朝东域的哗变,是东吁叛逆暗中所为,其歹毒之心不加遮掩,东吁叛逆定是想以此,来遮掩与其在东域的走私勾结。”
要论坏,还是你坏啊。
楚徽听到这里,看向刘谌的眼神都变了。
不管这一战,跟不跟东吁打,至少现在,自家皇兄还没有提及此事,但是这个大义必须要占住了。
而且,东吁能将脏水泼过来,大虞为什么不行?
别忘了,大虞东域发生的事,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特别是刘谌做的事情,把一批富户给强迁走了,这在朝野间是有大争议的,如果这个大义占牢了,不管是国外,亦或是国内,都不能有人拿这个做文章,谁要是做文章,中枢是可以对此展开反击的。
孙河是典型的武将思维,认为出现这种事情,直接打就是了,这也是太祖朝惯用的一种方式。
但刘谌却是文官思维,不管仗打不打,但该占的便宜必须要有,而且就算是打了,有先前占的便宜,那更能凝聚人心,激发斗志。
太祖朝已是过去了,好的的确是要借鉴继承,但是不好的也要甄别掉,继而形成正统朝的方式。
很显然,猜想到刘谌所想的,不止是楚徽一人,王睿、张洪、萧靖、史钰等一众文官,也看出了刘谌的想法,这使得他们露出各异神色,很明显在思考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