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暮汉昭唐 > 第二百五十六章邦、道之制,重修律法

第二百五十六章邦、道之制,重修律法

第二百五十六章邦、道之制,重修律法 (第2/2页)

辛毗可以算是张虞起家的元从之一,为张虞殚精竭虑多年,但一直没由他出任刺史之位。而今考虑功绩与资历,辛毗完全有资格出任州刺史,甚至出任上州之刺史。
  
  贾衢投靠时间虽晚,但架不住后来者居上,凭借自身出色能力,一步一步赢得钟繇、张虞的赏识,今出任徐州刺史乃顺理成章之事。
  
  “诺!”
  
  钟繇持刻刀又在竹简上刻写,以避免忘记张虞吩咐之事。
  
  “二郡人选,不知陛下可有心仪人选?”钟繇收起刻刀,再问道。
  
  “二郡人事由卿与尚书台自决,稍后上呈名单于朕,朕批复准奏。”
  
  张虞笑眯眯,说道:“卿平日需多注意身体,京畿之事尚需丞相料理!”
  
  “多谢陛下关切!”
  
  钟繇领命告退后,不等张虞休息用膳,大理王晨便在宫外求见。张虞只得拖延用膳,下令召见王晨。
  
  “臣拜见陛下!”
  
  “客气了!”
  
  张虞下榻扶起大舅子,笑道:“你与朕乃是亲眷,今无外人,无需生分。”
  
  “陛下为天子,故虽有姻亲之交,臣亦不可放肆。”
  
  王晨深知张虞身份尊贵,今时不同于往日,故言语用词颇是精神。
  
  见状,张虞不再多说,问道:“卿此番求见,不知所为何事?”
  
  王晨从怀里奉递上奏疏,说道:“陛下马上取中国,却不宜马上安天下。今中国更替旗帜,然治中国者仍为汉律。汉律四百年,死罪六百一十条,耐罪一千六百九十八条,赎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条,另有春秋决狱,律文多达百万字。”
  
  “如计各家注释数十万言词,汉律多达上千万字。其律繁杂,屡不得删,言词杂糅,生涩难懂,案例繁多,非专治律学者,不能治其精妙。故以晨之见,新朝需用新法,省繁苛之法,并无用之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修《新唐律》。”
  
  汉代律法与英美的海洋法系有近似之处,不是严格遵循法条内容,而是会使用案例法(例),或是对律法延伸解释(比)。如西汉时期,死罪决事比有三千四百七十余事,另有数千条审判的案例。
  
  不仅于此,自汉武帝引入儒家治国,儒家经典可以成为定罪的依据,如之前所举孔融治北海,处死‘哀而不实’男子的依据,便是源自儒家经典。
  
  因此如看英美法系律法,可以发现其与汉代司法体系有相同共病。如在18世纪以前的英国及其附属殖民地,法官可以使用《圣经》作为判案的依据。且因律法条文复杂,普通人理解难度极高,诞生出专门研究法律的世家,掌握司法的话语权。
  
  英美法系在后世凭借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仍被人诟病繁琐,今多达上千万字的汉代律法不以杂糅、繁琐著称,恐无合适的词汇形容。
  
  是故王晨的意思很简单,希望张虞能够借机大规模删改汉律,从而修订出适宜唐朝的新律法。
  
  张虞翻阅奏疏,沉声说道:“汉律之所以复杂,根本在于以春秋决狱治国。律法不得更改,则贪官污吏不得行污蔑之事,更不能玩弄律法!”
  
  作为从中下层出身的君主,张虞非常清楚基层官吏们恶心的手段。他们如果拥有玩弄律法的权利,那么绝对不会客气。因此律法不得更改,不能用模糊的春秋决狱治罪方是重中之重。
  
  王晨沉吟说道:“陛下所言不无道理,但汉家用春秋决狱,已有三四百年之久。今若废除春秋决狱,恐会惹天下士民非议。”
  
  说着,王晨苦笑了下,说道:“实不相瞒,晨求见陛下前,曾咨询三公之见,三公以为春秋决狱乃儒家治国之根本,不能轻弃之。”
  
  张虞放下奏疏,说道:“两汉用经义治罪,其中多有冤假错案。如推行‘比、例’,便是欲纠正过错。当然,两汉治狱用经义,今时不如卿所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经义不能用于治罪,但却要杂糅入律法之中,以引导百姓厌恶向善。”
  
  “杂糅入律法中?”
  
  王晨凝眉思考,说道:“陛下之意恕晨不能理解!”
  
  张虞指着奏疏,笑道:“修订律法时,开篇首句不妨先撰律法之思想。如死罪者,因儒家仁义,故死刑需复审。如赎罪者,沿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思想,不准富贵之人轻易赎罪。朕治天下以法度,厌私而废公,不知卿明白否?”
  
  春秋决狱本身没有问题,希望郡县官吏能够使用儒家典籍中好的思想治罪。但问题是官吏非善类,他们为了升迁,为了钱财,会使用经义治狱的特权,随意解释法律。
  
  因此不如换个角度思考,律法归律法,但每条律法的诞生可以贴上儒家经义,这不就是变相的春秋决狱吗?
  
  其实汉律之中充满对权贵的偏袒,如在汉武帝时期,触犯死刑者,缴纳五十万钱便能免死。官吏在犯罪之后,如能投案自首,则能降罪处罚。
  
  故在张虞眼中,汉律使富者得生,令贫者独死!
  
  当然了,张虞知道他所创建的王朝做不到律法的绝对公平,但他也要尽力去做,让贫困百姓得到一定的公平,否则他就妄食百姓所贡之钱粮。
  
  既已明白张虞之意,王晨作揖而拜,沉声说道:“律法之事,陛下之意,臣已知之。但修缮律法之事,非臣一人所能为,恐需陛下调深谙律法者,与臣同修唐律。”
  
  “善!”
  
  张虞看向身侧的郭图,问道:“公则为颍川郭氏子弟,自幼研读《小杜律》。今修律法,卿可参修。”
  
  “遵命!”
  
  郭图按耐激动的心情,应道。
  
  “另令丞相钟繇、尚书令杜畿、计相庾嶷、北院都督郦嵩、司隶校尉吕范、宗正应劭等六人,与二君同修律法。”张虞吩咐道。
  
  “诺!”
  
  钟繇、杜畿、庾嶷三人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因此入选修律名单。郦嵩因深谙胡俗而被入选,吕范作为张虞意志的投射。
  
  而应劭之所以能入选,完全是凭自身实力的入选。之前有言应劭博闻多识,张虞的王礼、帝礼由应劭一手操办,然应劭才能不仅于此。
  
  自归顺张虞以来,应劭陆续撰写了《风俗通》、《律本章句》、《决事比例》、《春秋决狱》、《汉官礼仪故事》等十余本书籍,为张虞搭建起朝廷制度及百官典式。故应劭乃是除了谋臣之外,唯一一个凭实力封侯的文臣。
  
  ps:这几天事多,耽搁了码字。4.4k暂算一章,忙完之后多更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