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岁首大宴 (第1/2页)
公元201年,神武三年,正月初一。
因为正旦朝贺前后忙碌,张虞几乎一夜未眠,在前日夜携子嗣拜见太上皇张冀,并与其深夜祭祀祖先。
在皇室祭拜祖先之时,长安群臣依照礼制从府上赶至皇宫,需在夜漏未尽十刻时齐聚于紫宸殿外。
时宽敞的端门庭中设燎火炬,以为深夜入宫的群臣们驱寒。而经端门至紫宸殿前的一段石阶上,布有五尺或三尺的数百盏华灯,月照灯明,犹如夜放花千树,星辰如雨点缀夜宫。
大乐鼓吹仪仗设于殿前,庖丁厨娘侍宦忙于殿内!
元会之前,诸卿齐聚端门至紫宸殿的庭中,各个衣着华丽,笑容满面问好。
“丞相到否?”
杜畿领着尚书台六尚书,扯着嗓子喊。
“到矣!”
钟繇从人群中挤出,向杜畿拱手,笑道:“岁首大吉,安康雨顺。”
“安康雨顺!”
杜畿回了声庆贺词,将尚书台的谒报递上,笑道:“丞相为百官之首,今劳丞相代尚书台递送谒报。”
“稍后多吃些酒,去岁多有劳累杜令君了!”
“丞相在前,不敢言累!”
“客气了!”
“丞相,枢密院谒报在此!”
趁着空闲,荀攸领着枢密院数人递上谒报。
谒者,以下见上,以卑见尊。今正旦向张虞进奉谒报,谒报内容无非是诸卿向张虞与王霁二人的问候之语。
“大将军镇守边疆,从豫州远道而来,路途辛苦了!”
荀攸离开后,见到张辽递上谒报,钟繇寒暄道。
“数年不见,丞相精神抖擞!”张辽问道:“不知陛下今年可有征伐之意?”
钟繇收下谒报,含糊说道:“陛下既招大将军入京,或许应有兵事吩咐。大将军不妨在元会后拜陛下,另观陛下吩咐。”
“善!”
随着诸卿一番寒暄,时间转眼便至寅时。
“咚!”
钟声清脆响起,侍从扬起嗓子高声道。
“寅时已至,诸卿入殿拜谒陛下!”
闻讯,众人不敢耽搁时间,在礼官的安排下,排成文武两列鱼贯入殿。
百官安坐之后,在钟声鼓乐的齐鸣下,张虞携王霁冕冠朝服出席,二人共坐于御榻上。
“臣钟繇代百官拜谒二圣,愿二圣万寿无疆,岁首大吉!”
“万寿无疆,岁首大吉!”
在钟繇递报庆贺时,百官齐声呼应。
张虞凭空虚扶,笑道:“岁首乃大喜之日,诸卿无需多礼!”
“谢圣人!”
拜谢张虞后,百官方依照礼官指点位置,依照位次坐席参宴。
张虞指着殿中的白虎樽,笑道:“今岁朝贺,如有敢忠贞进言者,方能开白虎饮酒!”
继而,张虞看向应劭,说道:“劳卿主持大会!”
“诺!”
应劭趋步至阶侧,气沉丹田,扬声道:“岁首,一岁之始,凡候岁美恶,谨候今始。风调雨顺,占卜得卦,裨益百官,辅圣人以治世。故先卜卦,以明今岁恶否!”
岁首为一年之始,故东汉以来形成占卜习俗,有据五音而听天气,或观云雨而知收成,有辨风向以知凶吉。故在元会宴前,将有相士、风水师、巫师上报吉凶。
“听天地五音,乃出商音,有兵事!”
“观气候风向,风出北来,云遮明月,岁收中中!”
“正旦天阴,白日当有小雨,民无饥荒之忧!”
观雨水而知收成,主要根据初一到初七有多少天雨判断收成,如初一下一天,则有一升米可食;初二继续下,连续两天下雨则有两升米。
“彩!”
虽知观风、听音、察气等事不一定准确,但张虞依旧笑而鼓掌,吩咐左右道:“赏赐钱粮!”
“拜谢圣人!”
相术、风水师等人讨了个彩头,遂欢喜拜退。
应劭说道:“风水有象,占卜有果。今有兵戈之灾,田亩中收,得中中卦象。圣人治世,文辅武征,还定天下太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