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岁首大宴 (第2/2页)
“受卦!”众人齐声道。
兵戈之事换到太平年间或许谈不上什么好事,或许卦象谈不上中中。然对于无岁不战的乱世而言,兵戈之灾已是稀松平常,关键别遇上大面积的旱、水二灾便好。
随着卦象占卜结束,在应劭的示意下,元会朝贺开始。
张虞举起酒樽敬向群臣,说道:“朕自代朔起兵以来,十有余二年,终定中国。而今唐室得以立,有赖诸卿忠心辅佐,朕与皇后敬诸卿一樽。”
“拜谢二圣!”
众人满饮一樽,诚惶诚恐受礼。
接着,张虞看向钟繇,笑道:“先生舍家业而投朕,可有料想到今日光景?”
钟繇避席而答:“臣昔投靠陛下乃因敬重陛下韬略,以为陛下能有秦、晋之业便已难得。彼时怎敢妄想今日之尊!”
“丞相所言与朕相同,昔于上党时,本想保境安民,效窦融之事,归附天命之人。不料征战至今,竟已扫灭中国群雄,仅有五州贼豪未安。”张虞感慨说道。
“朕先敬丞相一樽!”
“岂敢!”
钟繇说道:“朝贺之时,理应由臣敬陛下,安有陛下敬臣下之礼?”
“虽无此礼,但诸卿功绩,朕莫敢相忘!”
张虞瞧向庾嶷,玩笑道:“不知胡妇为卿生下几双子女?”
闻言,庾嶷脸色刷了下红起来,尴尬说道:“二子一女,谢陛下爱护。”
“哈哈!”
张虞环顾席上文武,笑道:“昔朕至边塞任职,左右无文吏,庾卿因家境贫寒,不得不出仕养家。时北疆多风雪,日子多苦寒,朕忧庾卿难耐出走,遂出塞掠胡时,赐秀美胡女,以安其心。”
“呵呵!”
没想到庾嶷有如此过事,众人不由善意发笑。而庾嶷则是满脸尴尬,年轻时候的他实在窘迫,若非追随张虞,凭他自己奋斗估计几辈子都做不到今日成就。
欢笑声中,孟宁之壮其胆子离席,向庾嶷夸耀身上的紫袍与印绶,拱手而问:“昔形陋之人,今下何如?”
孟宁之忽然的发问,让当场所有人疑惑,不知二人之间的关系。
庾嶷呆愣了下,意识到孟宁之乃是指责他当年入伍之事,继而羞愧说道:“嶷错识英豪,无陛下识人之明,望将军见谅!”
见庾嶷告罪,孟宁之急忙回礼,说道:“计相,仆无问罪之意,仅欲让世人知不可以相貌取人。”
“哎!”
庾嶷回了下礼,遂叹息不语。
见况,不知细情者互相打听,方才了解当年孟宁之入伍请求出任伍长,但因形貌太丑之故,竟被庾嶷拒绝,而提拔录用者便是张虞,众人为之大叹。
张虞说道:“十余年前之事,邵然一时失察。今二君饮酒一樽,以释过往恩怨。”
“请!”
孟宁之心胸虽说狭隘,一口气憋了十几年,但刚刚一通责问,倒是让他怨气尽散。故在张虞的主持下,遂向庾嶷告罪赔礼。
“旧事之过,尽在酒中。”庾嶷颇是豪爽答道。
张虞笑谓众人,说道:“今为朕登基首年岁初,又为三首之日,诸卿如有恩怨,望能于宴上消弭。”
“诺!”
趁着气氛转暖,应劭便让群臣上前朝贺。时先武将一名,中间插有文臣一名,互相交叉,一一拜见张虞。
“臣祝陛下万寿无疆,如征南寇,辽愿请命!”张辽敬酒道。
张虞笑道:“朕登基之时,文远远在豫州,不能相聚饮酒作乐。今元会大宴,而卿又无部下拜谒,卿可兴尽而归。”
“谢陛下!”
君臣庆贺的元会时间点与众不同,不是在傍晚黄昏,而是在天亮前的黎明。
至于为什么选黎明,而不是选傍晚,其原因有二。
其一,黎明乃一天之始,今在黎明前庆贺岁首方才符合三元之日;其二,公卿除了要向张虞朝贺外,他们的部下也要向他们朝谒。故因为以上两点,朝廷的岁首需要安排到黎明。
张辽朝贺后,余者文武朝贺大体所说无非是相近的吉祥之语。而张虞凭尽可能逐一勉励治下文武,以为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