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大局观 (第2/2页)
“彩!”
曹操抚掌而笑,说道:“敌寇大军压境,必以为军中忧惧者众。今有降人来投,张辽又岂会疑之?火船如能入水寨,敌舰将化为灰烬尔!”
“周护军火烧之策虽奇,但今下盛行西北风,若火攻唐寇,恐会反伤我军!”刘晔担忧说道。
闻言,脸上刚露喜色的曹操,神情瞬间凝固。火攻虽能以少击众,但如刘晔所言,今风向在西北。
周瑜不紧不慢,淡笑道:“丞相有所不知,冬季虽盛行西北风,但江夏地界偶有东南夜风。唐军不知水情、风向,而以火船计破敌,或能迷惑唐卒。”
曹操神情微好转,问道:“公瑾何知东南夜风之事?”
周瑜笑了笑,说道:“瑜久在荆州任职,探访地理水情时,偶然听旁人谈及。今在此扎营时,瑜专问本地渔夫,以便考究真假。”
“依卿之言,今选将诈降,乃胜败关键之所在?”曹操皱眉问道。
“嗯~”
在曹操为张辽坚守不战而头疼时,今唐军诸将校多有向张辽求战。
大帐内,王威心中着急,说道:“督帅,敌军兵马少于我军,眼下初至南岸,兵马立足不稳,我军如能破之,将能建立大功。”
“是啊!”
韩晞拱手说道:“南人仅六万兵马,而我军兵马略多一筹。今如能水战破敌,将能顺流而下,席卷东南诸郡,立不世之功!”
诸将渴望建功多时,战意格外浓厚,希望张辽率领他们主动出击,以便击破曹军,立下灭国之功。
张辽有所意动,然因碍于张虞出征前的三令五申,不好明确表态。
“咳!”
贾诩咳嗽了声,说道:“坚守大营非督帅之意,乃陛下南征大略。陛下言曹操有兵略,智计远超凡人,今多道并进,意在灭南。故曹操必急于用兵,先溃一路兵马,再解一州之急,后退南征诸军。”
说着,贾诩看向众人,沉声道:“故我军当屯于夏口,以牵制曹操大军。及高顺破夷道,与文聘再击曹仁,便能横扫南楚诸郡。时夏口以西,尽归我国所有。时汇集众兵,曹操大军必败!”
王威迟疑几许,说道:“我军兵马人数略胜曹军一筹,水师战舰又已齐备,何须如此谨慎?”
作为张虞而言,他希望以稳妥形式灭曹。而对前线将领而言,他们不希望与他人合力破曹,以免战功被分走。
张辽自觉仗打得憋屈,但却不好对贾诩撒,故重拍案几,呵斥道:“陛下诏令,今遵守便是。诸将闭守营垒,不准私自出兵,如有违者,一律交由军法处置!”
“诺!”
诸将面面相觑,拱手领命道。
及诸将离帐,贾诩看出张辽内心憋屈,笑眯眯道:“督帅可是觉得此仗不痛快?”
张辽无所顾忌,直白道:“陛下令我统大军南征,今却不信我兵略,下诏约束。见郦嵩、徐晃驱兵直入,我岂会痛快?”
贾诩笑道:“陛下既用督帅统兵,又岂会不信督帅。督帅都督益、荆、豫三州水陆兵马。依今形势而言,高顺、文聘受督帅调遣。”
“督帅既为大帅,受命为陛下清平东南,岂能在意一时之气。而不顾十余万南征兵将之性命,弃陛下归一之希冀。”
闻言,张辽神情微动,自思惭愧,道:“辽眼界浅薄,多谢先生开我之顿悟!”
“不敢!”
贾诩笑呵呵,说道:“厮杀之事,仆不及督帅。但兵略之事,仆偶有所得。陛下令仆南下,便是辅督帅建功,为国统一东南。而依形势之见,督帅统有大军,不宜急切用兵。”
“故不妨先下夷道,再破曹仁,降服荆南诸郡。时大破曹操之事,不妨待与益州水师汇合再议。”贾诩笑道。
“善!”
张辽微微颔首,说道:“今便依先生之言,我军闭营不战,令高顺尽快攻陷夷道。”
“督帅英明!”
贾诩话音稍落,却见郝昭疾步入帐,欣喜道:“督帅,巡卒擒得乔装曹兵,其自言受自家将军之令来降,望见督帅一面。”
“何将欲来降?”张辽面露欣喜,问道。
“不知!”
郝昭说道:“曹兵言人多耳杂,不见督帅不禀家门。今先带下拷问一番,还是引至中帐?”
张辽瞧了眼若有所思的贾诩,说道:“先带到此处,容我与护军询问一番,以观来者之意!”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