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洞察 (第1/2页)
江北唐营,中军大帐。
夜色昏沉,灯烛辉煌,渔夫打扮之人由唐卒羁押带至大帐。
宽敞的大帐内,张辽、贾诩、郝昭三人分坐上下,直勾勾盯着渔夫打扮者。
“你是何人?”张辽问道
“在下曹济,偏将军曹休帐下亲信。今来拜谒将军,乃我家主欲弃暗投明,投靠唐皇。”渔夫打扮的曹卒答道。
“曹休?”
帐中三人神情无不惊奇,他们有想过来降者应是有名有姓之将,不料竟是曹氏宗将曹休。
张辽质疑道:“曹休乃曹操族子,追随曹操效力多年,待遇不薄,今怎弃操而投我?”
曹济奉上书信,说道:“我主虽受曹操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有大势,其以江左之卒以当中国百万之众,寡不敌众,海内所共见。江东将吏,无有愚智,皆知事不可为。”
“唯曹操、周瑜偏激用兵,独臂挡车,能逆天命。我主为前锋,自思非天兵之敌。今欲及时投效,更换明主,以得善终。”
张辽浏览书信,曹休在信上详细讲明归降原由。
曹休表示他虽为曹氏宗将,并拜封官爵,但却自思不受曹操器重。天下大势分明,他劝曹操归降唐皇,但曹操一意孤行,拒绝曹休的劝谏,还重罚了他。今家中有老母,为能供养母亲,遂愿请降唐室。
张辽将书信交于贾诩,淡淡说道:“你主如来降,我欢喜不已,然却恐你使诈。行诈降计,哄骗于我。”
曹济记得曹休叮嘱,大胆道:“曹操若有意行诈降计,岂会让我主前来诈降。我家将军为宗将,常人岂会相信?”
“而我主深思良久,以为形势大逆,不得已方遣我求持信求降。”
贾诩问道:“你既言诚心来降,试问淮南、荆州兵马多少?曹操帐下又是兵马多少?”
曹济答道:“荆州、淮南兵马各六万,曹操帐下大军有六万精锐。国中留有两万老弱,凡有一军破敌,兵马直驱东南,便能传檄而下江东。”
贾诩盯着曹济,捋须不语,心中自有计较。
张辽说道:“你主既愿归降,不知何时何地来降?”
“近来曹操守备森严,过三日乃我主巡营之际,彼时携辎重、粮草来降,以示投效之诚!”曹济说道。
“曹操帐下兵粮几何?”贾诩忽然问道。
“约有四、五月之数!”曹济不假思索,说道:“荀彧坐镇金陵,后续另有兵粮西运。”
张辽抽空又问些内容,曹济知不无言,言无不尽。问得差不多,张辽便让曹济退下休息。
“二君有何见解?”张辽问道。
郝昭微思而答,说道:“我观曹济言语诚恳,应非诈降。或能与其约定时间,令其率部来投。”
张辽蹙眉说道:“若曹休真心来降,对我军而言大有裨益。我却恐他诈降,以联络曹操破我。”
说着,张辽看向贾诩,问道:“先生智略超群,今可有方法教我?”
贾诩捋须而思,说道:“仆南行之前,陛下临行叮嘱,言水战之中火攻尤为利器,以寡击众无不行火攻之计。陛下恐曹操遣人诈降,诱我军大开营门,迎火船入水寨。时舟船被焚,南征兵马必败。”
“这~”
郝昭不禁语塞,他没想到张虞在长安竟考虑如此细节之事。
“陛下可有其他吩咐?”
见招纳降将上,张虞已有吩咐,张辽遂问道。
贾诩说道:“陛下言,水师为灭曹之根本,今不容有失。故如有兵将来降,不准纳收大营,需弃舟登岸受降,以候我军兵马接管。”
“陛下考虑得当,今既忧曹休诈降,不如让其登岸受降,以免曹军行火船计。”
张辽考虑一番,说道:“那便回复曹济,约定曹休彼时来降,舟舸直达北岸,时留于江北,以候我军兵马”
“诺!”
若无张虞的事先布置,张辽还真不好安排曹休归降事宜。今张虞有布置,他们执行便好。
而曹济渡江回曹军大营时,时间已至次日天明,遂将张辽回复上报于曹休。
中帐内,听着曹休上报军情,曹操眉头紧皱,周瑜满脸诧异。
“张辽可是疑你诈降?”曹操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